天天看点

从《漫长的季节》到《八角笼中》,用角色用力挥拳丨史彭元自述

从《漫长的季节》到《八角笼中》,用角色用力挥拳丨史彭元自述

从这个夏天开始,腾讯娱乐联合电影岛赏,独家推出电影人自述体对话栏目《影鉴SP:来自电影人的自述》——听他们讲述自我、讲述电影、讲述热爱;除了期待中国电影暑期档在如此火热的季节重回百亿时代以外,也期待着与更多的好电影和讲述者见面。

以下是该系列的第 6 篇,也是暑期档的第 1 篇,我们邀请到了《八角笼中》的主演史彭元,听他讲述他与电影的故事。

今年是史彭元接触表演的第十个年头。

2013年,他出演了首部电影《一生一世》,饰演童年时期的男主角赵永远,那一年他8岁。

大多数观众认识他,还是通过2020年的热播剧《隐秘的角落》,他饰演的严良勇敢侠义、冲动热血,是一个小男子汉。这之后的几年,史彭元经常在银幕和荧屏上诠释一些古道热肠、颇有侠义之风的少年形象,甚至角色外型“脏”到大家都认不出来他就是那个记忆中的“严良”。

从《漫长的季节》到《八角笼中》,用角色用力挥拳丨史彭元自述

角色不在大小,在的是是否自然与走心,这也是史彭元在表演上给自己设下的标准。就像前不久《漫长的季节》中,大家每当想到年迈的王响为了追查当年儿子死亡的真相踽踽而行时,也一定会记起他身边那个内心敏感,但是对养父充满爱意的懂事孩子王北。为了更沉浸在角色里,史彭元在剧组待了四个月,全程参与和陪伴了“漫长”大家庭的的成长。

这次与他聊天,契机是新片《八角笼中》上映。他饰演的苏木是电影中年轻一代的重要角色,相较马虎的外放,他的心思更加缜密,对于“教练”向腾辉的情感也更加内敛纯粹。当很多人站在向腾辉对立面的时候,苏木仍然坚定不移地站在向腾辉的身边,并希望帮这个背负了很多的男人承担压力。这也是电影里最后重头戏呈现苏木与外国选手格斗比赛的原因,苏木是这群大山孩子的代表,象征了这群孩子们顽强的意志力,以及绝不向命运低头的拼搏精神,感受到苏木坚韧内心的史彭元,为角色增添了真实的特质。

从《漫长的季节》到《八角笼中》,用角色用力挥拳丨史彭元自述

当然,生活中的他并不是一个十分善于表达的人,对于很多问题与选择,他更喜欢用实际行动去给出答案。了解他的最好方式,就是去看他的作品。我很欣赏他的一点,是他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他更像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所以他坚持深耕现实主义作品和人物,用平凡与真挚打动观众。同时在表演上他似乎并不想停留在舒适区,所以才会有着出演反派的强烈念头。童星出道的他,身上明显还蕴含了多样的可能性。

以下是演员史彭元的自述:

1

这几天借着路演的机会,我完整地看了一遍《八角笼中》。看宝强哥和小演员们的部分的时候,是以观众的视角,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很感动。看大苏木部分的时候,我更多地是以一种审视自己的眼光去看,因为我想知道自己演得怎么样。

电影里最后的高潮段落,是苏木和外国选手在擂台上的格斗戏。我在看这段的时候,会觉得我和那个外国人在体型上差得挺多,如果在正常生活中,我们两个应该打不到一起去。为什么这么设计呢?我自己的感受是是为了让观众能够感受到那种压迫感,如果和一个跟我体型一样的人打的话,也许会丧失很多观赏性;另外一方面宝强导演之所以选择这个题材,并将片名取作《八角笼中》,是想说我们每个人心里面都有一个“八角笼”,外国选手代表的就是我们每个人在“八角笼”里遇到的困难,这个困难很强大,也很有力量,但只要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去挥拳,一定有机会打败那些困难。

这场戏大概拍了不到一周,临近杀青,全剧组工作人员高度配合,一起把这场重场戏拿了下来。我在进组前就开始格斗方面的练习,因为我从小学过一点武术,当时对练习还挺有自信的,但真的到了俱乐部之后发现,武术套路和综合格斗不一样,难度很大。我索性放下所有包袱,完全沉浸地投入到训练当中,包括地面、站立、锁技等等,保证每天至少四个小时的专业训练,同时塑形刷脂,这是一个需要在短时间内速成的过程。虽然我知道距离最佳的呈现效果还远远不够,但在当时的情况下,确实尽力了。

从《漫长的季节》到《八角笼中》,用角色用力挥拳丨史彭元自述

和我对战的对手演员,本身是一个来自巴西的职业综合格斗运动员,因为他打过很多场比赛了,就算收着劲,但传达到我身体的冲击力还是很大受伤是家常便饭,但我觉得这些都是演员应该做的,没什么。

当然还是会有一些遗憾,我发现自己在银幕上的动作有一点瑕疵,和专业运动员是没有办法相提并论的。如果再给我多一点时间的话,我会想努力再塑一塑形,效果会更好。虽然在戏里我被揍得鼻青脸肿,但我在看的时候,会觉得不太够,还能做得更加极致,我希望我的表演能精益求精。

小时候我想成为一位职业运动员,当演员的好处就在这里,可以体验完全不一样的人生,我成为演员后可能没法做运动员了,但电影可以帮助我实现这个梦想。我们的布景非常真,营造出了一种令人振奋人心的场景。我从台下走到格斗台上,真的觉着带着所有人的希望,背后有马虎、有其他孩子、有姐姐,当然也有向腾辉。孩子们以前连饭都吃不饱,现在可以站在这样大的擂台上,尤其是在打赢之后,苏木嘶吼的设计,我在表演时真的完全代入进去了,台下观众席的演员们为我叫好,那一刻我真的觉得我就是苏木,是自己人生的冠军。

最后这段格斗戏在电影里变成了黑白色彩,宝强导演曾经提到过,之所以这样处理是有两方面的考量。一是想体现这群山区里的孩子,从生下来就是没有色彩的,人生的道路没有希望,当苏木打赢了,画面变成了彩色,说明如何让生活变成光明的呢?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改变自己前途的色彩;二是减少不适感,同时黑白的画面会更有质感和力量感。综合考虑之下,将这场戏处理成了黑白。我觉得处理得很棒,我在看完后给我学摄影的朋友们发消息:如果一场格斗戏用黑白来处理,你们会怎么想?他们很诧异,想象不到会是什么样的效果,但实际在电影中我们能看到,还是很有质感的,我很喜欢。

从《漫长的季节》到《八角笼中》,用角色用力挥拳丨史彭元自述

2

苏木打完这场比赛,在台下的向腾辉转身默默离开了。我觉得苏木和向腾辉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首先他们有师父和徒弟之间的情感;同时因为苏木这些孩子没有父母,向腾辉照顾他们这么多年,肯定也会有一种父子情;当然一开始的时候向腾辉给他们签了合同,也其实有一种老板和员工的关系。但苏木对向腾辉的情感是很纯粹的,他心里知道向腾辉对他们有恩,给了他们一条出路。就像电影里他对向腾辉说的:“格斗就是我们这辈子的出路,没有你,没有格斗,我们能是什么嘛?”说这句台词的时候,苏木的内心很骄傲,也很自豪,他希望能向师父分享自己的想法与感情。

因为电影的前半部分是小演员们演,后半部分我们青年演员才出现,所以我和饰演青年马虎的陈永胜也很多次探讨过,是否需要模仿前面小演员的表演?这当然是很难的事,我们主要怕前面孩子们演得特别好,到了后半部分我们出现观众会觉得突兀。所以我们在拍摄前会看小演员们演戏的回放,导演选的小苏木和小马虎,他们现实生活中的性格和影片里面很像,所以在现场观察他们本人也可以帮助到我们深入角色。

饰演小苏木的演员叫周德柏文,他不太爱说话,性格很沉稳,但心里对所有的事情看得很清楚。小马虎心里也有这个劲儿,但表现会更外放。其实我和小马虎的演员是同年的,我们都是2005年生人,他是11月份,我是8月份,但我要和他们演出十几岁的年龄差,难度就更大了。

从《漫长的季节》到《八角笼中》,用角色用力挥拳丨史彭元自述

还有一个难度就是学西南方言,我是辽宁人,东北人学四川方言比较困难,因为不是一个语系。组里边请了专业的语言老师,好在身边有王迅哥,他是四川人,经常会给我很多帮助与指导。不会我们就一遍一遍听,一遍一遍说,迅哥交给我很多小技巧,比如重音什么时候往上,什么时候往下,感觉自己解锁了一门新的技能,未来再拍四川方言的作品,至少已经入门了。

宝强导演在剧组对我的帮助是最大的。当时《八角笼中》开始选角,团队觉得这个题材和角色很适合当时阶段的我,于是极力促成了我和宝强导演的见面。我还记得我和他第一次见面,他穿了一身黑色的衣服,戴着帽子,和银幕上的形象截然不同,人也显得有一些严肃。当我得知终于定下了由我来出演的时候我真的特别兴奋,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看宝强导演的戏,尤其喜欢他主演的《Hello,树先生》,这次合作也是我的一次圆梦之旅。

我觉得不管什么作品的表演,最重要的就是要自然,这也是我在表演上不断追求的目标。宝强导演跟我们说,他需要我们一定要从内心真实出发,这才是好的表演。为什么那些孩子们演得好?就是因为他们走心,不需要任何外部技巧来雕琢,所以演这部戏最大的收获就是离我追求的这个目标又近了一小步。因为宝强导演本身是一个演员,所以演员和导演的视角他都具备,我进组拍的第一场戏,就是我在出租屋内断腿的那一场,因为不是顺拍,所以我一时还不能完全进入到人物的情绪里,宝强导演说没关系,一遍一遍陪着我来拍,那一天就拍了这一场戏,他非常有耐心,同时他也知道如果给演员太大压力的话,也许会起反作用,这可能就是演员出身的导演的优势,他会更加设身处地站在演员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从《漫长的季节》到《八角笼中》,用角色用力挥拳丨史彭元自述

在片场的时候我能感觉到,宝强导演心里是憋着一股劲儿的。这几天路演很多观众也提到了六年前宝强导演拿到了金扫帚奖,六年时间说长也是很长的,他现在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拍一部能带给观众力量的好电影,这是他最大的心愿。有两场宝强导演自己演的戏我很喜欢,一场是他在稻田里追马虎的戏,他看到马虎的脸,他惊讶了片刻,喊了一声“马虎!”,这一幕在电影里一闪而过,但我觉得宝强导演处理得特别细腻;另一场就是他在知道了苏木和马虎的处境后,在车上狠狠地抽了自己几个耳光,那一刻真的令人特别触动。

回头看拍摄的那段时间,我觉得除了和宝强导演合作圆梦,并结识了迅哥等一众好演员老师之外,我还认识了一个特别好的演员,就是陈永胜,我和他收获了一段很难忘的友情。他演戏比我更加自然,包括他是河北人,但说四川话一点也不僵硬,很多我们讨论的设计他可以流畅地表现出来。我想我会时而想起拍《八角笼中》的这段经历,苏木这个角色的力量感也会带给我许多沉淀,陪伴我继续走下去。

从《漫长的季节》到《八角笼中》,用角色用力挥拳丨史彭元自述

3

前一阵子我还有一部作品和大家见面了,就是剧集《漫长的季节》,我在剧中饰演王响的儿子王北。这部剧我追完了,余味悠长,尤其是结尾那句经典台词:“往前看,别回头”,让我印象格外深刻。我觉得这种精神适用于人生的任何阶段中,有时候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像我之前也失意过一段时间,我哥跟我说:你的难过和伤心是可以有的,这是人的正常情绪,但如果一直沉浸在过去当中,这是没有意义的,你应该复盘自己的问题,然后让自己变得更好。我想这也是“往前看,别回头”精神的一种体现吧。

作为观众,我看完《漫长的季节》觉得很爽,辛爽导演和团队一如既往地保持了高水准,能够参与到其中是我的荣幸。我的戏份在剧中不算多,但是我全程都在组里,一天都没有离开,因为我不想让自己跳进跳出,希望更沉浸在这个故事里,所以拍摄的那四个月,我和剧组的工作人员们一直都在一起。尤其是我在剧组还认识了很多小伙伴,比如演王阳的刘奕铁,我们是好兄弟,在一起闲暇时聊聊天,是一段很快乐的回忆。

我和范伟老师的对手戏最多,他就像藤蔓一样,和他对戏只需要跟着他的节奏走就好了,这又说回到了我们刚才说的“自然”这件事,这又是另一重非常高的境界。王响和王北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不影响他们之间的情感,他们的父子情很纯粹。王响对王阳和王北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王响也是经过了王阳的前车之鉴,总结了经验教训,于是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王北。王北在剧中其实救了王响两次,一次是王响准备卧轨自杀时,偶然发现了襁褓中的王北,决定活下去;一次是整部剧的结尾,王北在桥上抱起了王响,把王响拉回了现实,这其实代表着一种新生的希望,漫长的季节终将过去,我们要继续往前看。

从《漫长的季节》到《八角笼中》,用角色用力挥拳丨史彭元自述

因为拍摄周期比较长,我们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我有时候会到现场看他们表演,工作以外的时间,也会和大家一起吃饭。电视剧里王响一家四口没有团聚过,但在戏外我和刘奕铁经常吃饭聊天。就像李庚希姐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组照片,都是很多戏内的角色不可能在一起的画面,这又是另一种美好的情景。

辛爽导演在片场和我们讲戏非常精准,比如他和我说:你在刻画对王响的感情的时候,就好像你是他的父亲一样去照顾他。我从他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但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挺想尝试一下反派这是非常有挑战的事情,我的年龄现在不够,但我内心很有尝试的渴望,我未来也希望挑战一些类似这样的反派角色,丰富自己的戏路。

前两天去上海电影节做宣传,我偶然遇到了谢霆锋大哥,就主动上前打了个招呼,他一时没认出我来,没想到我长得这么大了。第一次拍戏是和他合作《一生一世》,那是十年前,我演童年时候的他。那个时候太小了,印象当中只记得工作人员让我干嘛我就干嘛,完全是原生态的一种感觉。

从《漫长的季节》到《八角笼中》,用角色用力挥拳丨史彭元自述
从《漫长的季节》到《八角笼中》,用角色用力挥拳丨史彭元自述

后来我演了《隐秘的角落》,当时我每天在剧组都感觉非常没有自信,景春老师真的是手把手地教我,他强调最多的就是人说话时,不要刻意念台词,平时怎么说话,在演戏的时候就怎么说话,也就是我想达到的自然状态。

拍《一刀天堂》时,我又有了和段奕宏老师合作的机会,他是那种不会把想法强加到后辈身上的人,而是在和我探讨人物的心理。比如他会主动来问我对于一段戏的看法,不会肯定或否定,而是提出他的建议,和他对戏让我产生了一种酣畅的快感,我愈加觉得对表演这件事心生敬畏,并从一开始的“只是试试”的心态,转变成了希望能把演员这件事作为职业,并用心把它做好。

有观众调侃说我接的角色有时候比较脏,也比较苦,之前就有热搜词条说“史彭元又演小脏孩”之类的,,其实要把握好每个角色的区分度,我很喜欢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离观众的生活近一点,而一些接地气的角色,可能离不开又脏又苦。未来一段时间内,我还是会在现实主义题材的角色上继续深挖。

是否出名这件事对我也没那么重要,脑子里没有那么多的杂念,现在网上可能有人认识我,但现实生活中出门谁也不会知道我是谁,所以好好做一名演员足矣。如果大家觉得我表演上有问题,我会及时做出调整,下次争取更好,把压力变成动力,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好当下的事,不打乱我和团队的计划与脚步。

从《漫长的季节》到《八角笼中》,用角色用力挥拳丨史彭元自述

小彩蛋:采访结束后,史彭元向我们下一位要采访的影人随机提了一个问题:

“在你心中,好的表演是什么样子?”

这个问题,我们将会在下一期《影鉴SP:拍电影的普通人》的采访中,请对方回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