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锦:国企重组关键在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作者:环球网

来源:经济日报

近日,中化与中化实施了联合重组,整体转型为一家新公司。此次联合重组将更好地整合资源,发挥协同效应,打造世界级的综合化工企业。随着国有企业联合改制的不断深入,把握新阶段的特点,看到产业链竞争力的有效性,是当前国有企业改制需要特别重视的重点。

国有企业改组的目的不是要把规模做大,而是要扎实做好经营协调和管理推广工作,聚集创新资源,开拓产业链,提升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应当出现规模大、效率轻、重重组、轻链整合、 "大而不强,集成不合身"现象。目前,全球产业链布局正在深度调整。提高国有企业改制效率的关键在于形成产业链竞争力。这是国有企业兼并重组的目标,也是一个重要的重点。

产业链的专业整合是国有企业重组的重点。专业重组以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为背景,促进优势产业资源积累,促进企业聚焦主业,结合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形成多个产业链。要努力理顺业务部门之间的逻辑关系,促进以整合为目标的产业链整合,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行业一定程度的控制,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推动解决落后产能过剩问题,减少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聚焦垂直整合,增强专业供应链的管控能力,有效提升企业市场地位,是国有企业改制的基本任务。

核心产业链的加强是国有企业重组的关键。复杂的产业链本身等因素,导致全球产业链调整差异化。部分产业链马赛克深、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不易转移,核心产业链调整更费时,成本较高。这些产业高度依赖专业化和全球分工合作,是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行业发展效率和升级形势有重要影响的一些关键环节,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聚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形成更强竞争力,是国有企业改制的重中之重。我国的产业基础,包括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基础研究等还很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存在"卡脖子"问题。引进外资和技术并不能自动转化为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取决于本土企业在中国科技能力的增长。国有企业要利用改组的机遇,继续构建新的比较优势,组织科技力量,形成企业新动力,推动科技带动企业发展,组织并购重组环节相关科技资源,获得更先进的技术、更优秀的人才,推动行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 更高的附加值。

产业链短板的补充是国有企业改组的当务之急。国际产业链的调整是外因,中国产业链本身的短板是影响产业链安全稳定的内在原因。国有企业应着眼当下和长远,坚持底线思维,从预防和化解产业链风险,增强产业链技术自主性和可控性,使产业链的社会基础更具包容性等,提升企业在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构建产业链的基础。对于一些重要的行业或领域,即使本地企业的技术能力在短期内无法提高,但也有后备或更换能力。

国有企业改制要更加注重培育和拓展国内市场,充分发挥内需对企业商品和服务的引导作用,减少国有经济特别是某些行业的对外依赖。注意在国家或地区设立非市场风险控制。特别是石油、重要矿产和一些农产品,如自给自足的产业,更要注意产业链"内部循环"中的自给自足。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为李进,吉林大学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