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学会使用问题树,处理涉及多个维度比较复杂的问题

作者:畅琦的成长

什么是问题树?

顾名思义,就是由各种问题,形成的树状结构。

问题树,能解决什么问题?

能解决在多方参与的情况下,达成彼此利益平衡,并实现总体目标的问题。

一句话来说,就是形成合力,防止“内耗”。

打个比方。

在公司里,当我们处理一些跨部门的协作任务时,横向来说,我们要考虑本部门、合作部门、参与人员的分工和收益;纵向来说,我们要站在公司整体、管理层、部门、执行人员等人的立场上,系统性地分析本次任务的规划和落地。

问题树的意义,就是要避免“单一视角”,从多个角度搜集信息,用多个视角进行判断,找到各方的“最大共识”,提出最有价值的策略。

学会使用问题树,就像拿到了一把复杂问题的万能钥匙。面对任何问题,都可以去套用分析,从而解决。

用麦肯锡逻辑树的理念,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构建问题树。

把已知问题作为树干,然后开始考虑相关问题或者子任务。

每想到一点,就给已知问题(也就是树干)加一个“树枝”,并标明这个“树枝”代表什么问题。

学会使用问题树,处理涉及多个维度比较复杂的问题

一个大的“树枝”上,还可以有小的“树枝”,如此类推,找出问题的所有关联项目。

用好逻辑树,主要是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思路。为了避免出现重复、遗漏的情况,我们还要用到MECE法则。

MECE,是英文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Exhaustive的缩写,指的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相互独立: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问题进行分解,每一层级的问题与问题之间,没有重复、交叉、相关性,核心是不重复。

完全穷尽:每一层级中所有项目不出现遗漏,核心是不遗漏。

比如,在MECE法则下,地球上的陆地可以分为亚、欧、非、北美、南美、大洋、南极这7个洲,七大洲之间,既互相独立又完全穷尽,没有其他可能性。

MECE法则,主要用来分析拆解具体的事物。有4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第一,二分法。

把一个事物,找出一个维度,分为两个部分, A和非A,这样就全部概括了。

例如,把人类用性别进行划分,男人和女人,这就可以完全概括所有人类,没有第三种可能性(从生理上看)。

再例如,中国境内的所有人,都可以分为中国人和外国人。任何一个人,不是中国人,就是外国人。

第二,过程法。

就是按照事物发展过程进行划分的方法。比如按照时间、流程、程序,对信息逐一进行分类。最常见的有流程表、流程图、日程表、行动方案等。

利用过程法,对事情进行拆解,明确事前、事中、事后的工作内容,可以使事情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控制、有进度、有监督,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这种方法,大多运用在项目管理或者事件把控上。

学会使用问题树,处理涉及多个维度比较复杂的问题

第三,要素法。

把事物从整体,按照组成的要素,拆分为不同的构成部分。就像把数字3拆为1和2。

比如工作总结,主要是为了总结今年、规划明年,就可以从工作业绩、存在不足、今后提升方向,这3部分来写,结构会更加清晰。

第四,二维四象限法。

其实就是将二分法运用两次,第一次是一个维度,第二次是另一个维度,然后把两者交叉,形成四个象限,构建一个模型。

比如,如何进行时间管理?

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但我们可以根据事情的两个维度:重要性和紧迫性,来做一个矩阵图。

学会使用问题树,处理涉及多个维度比较复杂的问题

分成四种情况,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且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

所以,时间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做区分重要性和紧急性两个关键因素,借这两个维度进行最终的决策。

学会使用这4种分类方法,是用好MECE法则的其中一步。总共有4个步骤。

第一步,圈定唯一的主题。

第二步,找到主题的MECE切入点,利用合适的分类方法,进行相关维度分类。

第三步,大的维度分类完毕后,根据实际需要,判断是否继续往下拆分。

第四步,确认主题分类没有遗漏或重复。

举例来说,一位新媒体运营应该具有哪些素质?

回答这个问题,就可以画出一棵问题树。

按照MECE原则,可以划分为核心素质、专业技能、必备知识和通用能力。这4个部分,还可以继续拆分类别。如下图:

学会使用问题树,处理涉及多个维度比较复杂的问题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新媒体运营能力的“问题树”。

同时,还要注意两个问题。

首先,需要重点关注对问题影响最大的几个类别,忽略微小的差异。

其次,不要假设,要以事实为基础。

学会使用问题树,我们就能处理涉及多个维度的,比较复杂的问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