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霍勇:加强“三高共管”遏制血脂异常 提高创新药可及性

来源:人民网

近日,作为"三高共管"的主要倡导者,世界华人心血管内科医师协会会长、亚洲心脏病学会会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何勇客座人民日报在新媒体人民日报的"好医生"客户下,表示血脂异常和高血压、高血糖,是公认的心血管疾病重要危险因素, 还会导致心脏病发作,中风中度严重的心血管事件。自"健康中国倡议(2019-2030)"首次提出"三高共管"以来,从国家层面,通过政府、医疗机构,到社会和公众层层推动,正在逐步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

"相比于高血压、糖尿病的比好控制效果,特别是补充了血脂管理的这'三高共管'在短板,提高了认识率、检出率、治疗依从性,促进了创新药物的可及性,满足了患者的需求,实现了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协同管理。何勇说。

根据最新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病例数估计高达3.3亿。当被问及其背后的原因时,何勇表示,随着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明显提高,饮食摄入过多、运动过量、熬夜等不良习惯的影响逐渐显现,而预期寿命增加,人口老龄化加剧,"三高"频发。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些因素中的每一个都可以独立引起心血管疾病,如果同时发生,可能会成倍增加患病的风险。因此,做好"三高共管"综合防控,可发挥1.1gt;2.防控效果好,大大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整体防控效率。他说。

当谈到脂质管理的优先事项时,Ho Yong说降脂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降低血液中的LDL-C水平。LDL-C,又称"坏胆固醇",是心肌梗死的独立病因,数据显示,LDL-C每减少1mmol/L L,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率可有效降低。

同时,何勇还介绍,现有的降脂药物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他汀类药物,这是目前最具证据依据的医学证据,也是使用最广泛的基石药物;

"临床上,患者的风险越高,我们越建议尽早开始强化治疗,LDL-C水平越低,标准就越低。但事实上,许多患者都有心脏病发作、中风,即使接受了最大耐受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血脂仍达不到标准。何勇坦白了。

"我们推动'三高共管'的最重要目标之一是使更多患有高风险,超高风险脂质异常的患者达到脂质调节治疗的标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以便他们能够负担得起和使用这些好的创新药物。何勇表示,这离不开各个方面的努力:从国家整体政策出发,推动国内新药研发和国外新药引进,促进创新降脂药的可及性提高,他呼吁将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 提高可负担性,在基层更广泛地应用;提高药物依从性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最后,何勇说,为了促进心血管疾病"拐点"的下降早日到来,增强我国公共卫生、健康人群意识,推动政府政策实施,资金投入,建立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重大疾病防治体系;将健康意识转化为健康文化,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的饮食和锻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