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学良晚年坦言:杀杨宇霆之前我不迷信,杀他之后我不得不信

作者:风吟笔下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请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29年1月10日下午,少帅府,张学良抛起一枚硬币,硬币在空中盘旋数十秒后轻轻落下。

“又是正面。”这已经是第三次了,都是正面,张学良很是吃惊。

“不对,这银币恐怕是有问题。”

他心中万分无奈之下,再次在心中默念一遍:“如若我不这么做,就是不对的,那就出现反面。”

张学良晚年坦言:杀杨宇霆之前我不迷信,杀他之后我不得不信

张学良抛出手中的硬币,第一次:反面,第二次:反面。

第三次他转过身不敢看了:“夫人,正面还是反面。”

他问起旁边的于凤至。

于凤至未作答,惊恐地问他是不是要杀人。张学良没说话,转过身看了看地上的硬币,又是反面。

“看来天意如此。”他惊讶之余,下定了决心。

这是张学良第一次通过这样的方式抛硬币的方式决定人的生死,在后来的采访中,他表示:自己向来不迷信,这一次他信了。

张学良晚年坦言:杀杨宇霆之前我不迷信,杀他之后我不得不信

老虎厅惨案

1929年1月10日下午,高纪毅受张学良传令,来到了帅府。

高纪毅时任警务处长,过去与张学良、郭松龄去过吉林剿匪。张学良担任二十七师师长时,他担任师部副官处长。

两人在战场上出生入死,高纪毅是张学良十分信任的部下。自从担任东北军总司令,张学良很多事都会交给他。

这一次,高纪毅预感到少帅很可能有大事要办。

果不其然,张学良见到他后,眼神里充满了怒火和杀气:

“他们俩欺人太甚,我命你将他们枪决!”

张学良说得这两人,一个是张作霖的老部下杨宇霆,一个是杨的心腹兼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

张学良晚年坦言:杀杨宇霆之前我不迷信,杀他之后我不得不信

高纪毅听后十分惊讶,毕竟两人可不是小人物,但震惊之余,他又不自觉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他对杨宇霆早就恨之入骨,1925年他和张学良的恩师郭松龄因反奉死在了杨宇霆手中。他一直想报仇,无奈杨宇霆在奉军中位高权重,导致他有心而无力。

如今,新主想要除掉杨宇霆,自己报仇的机会来了。

于是,在高纪毅的安排下,张学良的副官谭海同他一起全权部署此次行动。他先是安排了六名卫仕躲在暗处,由总部卫队统劳刘多芬担任帅府的内外警卫。

同时,他安排了东北军旅长王以哲负责城防治安。当天王以哲下令团长王铁汉前往沈阳兵工厂,称可能会发生暴动,实际上只是为暗杀杨宇霆二人作周密安排。

张学良晚年坦言:杀杨宇霆之前我不迷信,杀他之后我不得不信

一切部署完毕,就等杨常二人到场。

晚上七点多,杨常二人按与张学良之间的事先约定来到了帅府,径直走进了老虎厅。

然而,没过多久,六个手持枪杆的侍卫突然夺门而入,控制住了杨常二人。杨宇霆惊慌失措:

“你们这是干什么?”
“奉长官命令,你们二人阻扰国家新政,破坏统一,将你二人处死,立刻执行。”

说罢,只听几声枪响,杨常二人还来不及做反抗,便倒在了血泊之中。

不多时,时任第4方面军第17军中将军长(后来任张学良副官)荣臻奉命来到帅府面见张学良。

荣臻刚一踏进张学良的办公室,他便上前拉住荣臻的手:

“老荣,老荣,你摸摸我心,看看还在跳吗?”
张学良晚年坦言:杀杨宇霆之前我不迷信,杀他之后我不得不信

荣臻疑惑的看着张学良,不明白他是何意。

“杨、常二人叫我给杀了。”

张学良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他的话,令荣臻大吃一惊,不敢相信那般风光的杨宇霆就这么死了。

东北“小诸葛”——杨宇霆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后,张作霖十分挫败,也很是不甘。

在大帅府办公室内,他来回踱步。思考片刻,他立命人写一封信,收件人正是他过去的心腹——杨宇霆。

张学良晚年坦言:杀杨宇霆之前我不迷信,杀他之后我不得不信

此人比张作霖小十岁,和粗人张作霖有很大的不同,杨宇霆是个实打实的“秀才”出身,并且还是个留过学,肚子里装满洋墨水的“高知”人才。

因此,张作霖一直以来对杨宇霆十分器重,不仅将总参议的职位交予他,还让其任职奉天兵工厂督办。

然而,让他气愤的是,备受自己重用的杨宇霆竟然不知天高地厚,起了外心。

1918年,杨宇霆与徐树铮偷偷挪用奉系军费。张作霖一气之下,罢了他的官。杨宇霆从此以后没了官职,闲在家中。

张学良晚年坦言:杀杨宇霆之前我不迷信,杀他之后我不得不信

徐树铮

犯了如此大错,张作霖却在1922年主动邀他出山,因为杨宇霆当然有着过人的本领。在辅佐张作霖时期,杨宇霆办过四件大事。

一是建立东北海军,辽沈半岛三面环海,如若敌人来袭,比如日本这个头号敌人,海军的军事力量尤为重要。因此,杨宇霆力荐毕业于日本商船学校的留学生沈鸿烈为东北海军司令,建立东北海军。

二是主导制定天赋制度,杨宇霆利用自己的势力,收购了大量富豪的田地,将其分发给普通百姓,由农民开垦耕地,大大发展了当地的农业。

三是修建了战备公路,当时南满铁路的经营权被日本人所控制,这对张作霖来说是一大威胁。战备公路修建完成,能够迅速对日本人的挑衅作出反击,使张作霖不必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

四是督办奉天兵工厂,打造了独立自主的武器装备体系。在战乱年代,武器也是战争最为关键的一环。

张学良晚年坦言:杀杨宇霆之前我不迷信,杀他之后我不得不信

那时候,由于军阀混战,武器装备消耗速度惊人。如果自身没有制造武器的能力,只能依靠外购,将会是很大的隐患。

但是杨宇霆为张作霖解决了这一大难题,建造成了中国最大的兵工厂。

可以说,有杨宇霆在身边,张作霖很大程度上几乎都不用操心,大部分事情由杨宇霆做主,而且他基本不会出错。

自从杨宇霆离开后,张作霖很多事情都不顺心,身边的人办事也不利。再加上直奉战争失败,张作霖意识到,没有杨宇霆,无论政治、军事、外交都不行。

所以,杨宇霆在张作霖得召唤下,又回到了奉系,继续担任张作霖身边的军师。

张学良与杨宇霆矛盾重重

就在杨宇霆的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却突然传来了张作霖死亡的讯息。

张作霖死后一个月,二十八岁的张学良正式担任起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张学良晚年坦言:杀杨宇霆之前我不迷信,杀他之后我不得不信

对于新上任的总司令,杨宇霆怎么看,怎么瞧不上。杨宇霆从不将张学良当作上级看待,对他更是用“汉卿”、“司令官儿”、“六爷”等不合时宜的称呼。

另外,杨宇霆总是以长辈的口吻训斥张学良。在很多人看来,他似乎对张学良有些恨铁不成钢。

但事实上是这样吗?

有人认为,杨宇霆在奉系位高权重,张作霖去世后,他的狐狸尾巴也露出来了,想要趁机夺权。

的确,当地方各代表来到东北,他们首先找的全是杨宇霆。而杨宇霆也公然表态:我可以做主,张学良只不过是一个孩子。

张学良晚年坦言:杀杨宇霆之前我不迷信,杀他之后我不得不信

杨宇霆自立为王的态势,让张学良倍感威胁。

奉系之间的内部矛盾,对于早就想要灭掉杨宇霆的日本人来说,机会来了。

于是,日本人趁机好好在杨宇霆身上做了文章。他们先是在《满洲报》上,搞了一个东北民意测验。即让老百姓对张学良、杨宇霆、张作相三人作出选择,看谁最得民意。

结果对于日本人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激化几人之间的内部矛盾。

后来,日本人还专门给张学良送了一本书——《日本外史》,并且专门将书中“德川家康”的故事圈点了出来。

张学良晚年坦言:杀杨宇霆之前我不迷信,杀他之后我不得不信

德川家康画像

德川家康是丰臣秀吉十分器重的臣子,丰臣秀吉临死之前,将儿子丰臣秀赖交付给了德川家康,有点儿像刘备的临终托孤。

然而,德川家康没有像诸葛亮那样尽心尽力辅佐幼主,反而在丰臣秀吉死后,立马杀死了丰臣秀赖,取代了他的位置。

张学良看完后,心中久久无法平静。他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了那个过去父亲身边的红人,如今事事看不惯自己的杨宇霆。

他们之间的关系同德川家康与丰臣秀赖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相似。

想到这里,张学良倒吸一口冷气。

很快,在“东北易帜”问题上,两人再次出现分歧。

张学良在张作霖活着的时候,曾屡次劝说父亲“归顺南京,实现统一”。但是,张作霖与他意见相左。

张作霖认为,即便是败东北也是他最后的靠山,自己绝不归降蒋介石。

张学良晚年坦言:杀杨宇霆之前我不迷信,杀他之后我不得不信

张作霖和张学良

父亲去世后,张学良再面这一抉择,仍然主张归顺南京政府。

杨宇霆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认为如果不易帜,那么他们选择权很多,可以进退自如;相反,如果他们选择了易帜,那么他们的命运将不可控,有可能激怒日本人,到时候东北将永无安宁。

两人在这件事情上,产生了很大冲突。

张学良最后还是在杨宇霆不同意的情况下,宣布臣服于南京政府。

杨宇霆对此异常愤怒,在“易帜”典礼上,拒绝留影。他和张学良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不知道张学良对自己起了杀心。

一枚硬币决定生死

1929年1月7日,杨公馆歌舞升平,十分热闹,杨宇霆正在为父亲做大寿。

前来祝贺的人名气都不小,包括蒋介石、白崇禧、阎锡山等地方派系均派有代表前来祝贺。东北的军政各界人士也都纷纷到场。

张学良晚年坦言:杀杨宇霆之前我不迷信,杀他之后我不得不信

张学良携夫人于凤至前来祝贺,到场以后,各界人士只是对他礼貌性打了声招呼,之后又各自干各自的,并没有在意他。

可当杨宇霆出现时,全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注视着他。杨宇霆昂首挺胸,微笑着走了进来,那场面,好不风光。

一个为君,一个为臣,这礼遇好似搞反了。

就连于凤至都看出了端倪,说杨宇霆像是东北主人一般。

这让早就对杨宇霆心怀不满的张学良,心中的杀心顿时加重了。

三天后的一个下午,杨宇霆带着常荫槐来到帅府面见张学良。

一见面,他便提出想要建立一个“东北铁路督办公署”。

杨宇霆称中东铁路是中苏合办的铁路,一直以来不接受东北交通委员会的指挥,有必要建立一个督办公署,用来巩固中方的地位,让中国在中东铁路上也有话语权。同时,杨宇霆还推荐常荫槐任督办。

张学良晚年坦言:杀杨宇霆之前我不迷信,杀他之后我不得不信

东省铁路

张学良心中很不满,常荫槐本就是奉天交通委员会委员长,又是黑龙江省省长,现在还打算到吉林任中东路的督办。

“常荫槐的能耐也太大了吧,难道东三省没人了?就只有常荫槐这一个人可用了?”

张学良这样想着,但他还是没有发火,只是心平气和说道:

“东北刚刚安定,涉及外交的大事应当慎重,不能草率从事,应当从长计议。再则说,我们已经归顺南京政府,此事应由南京政府定夺。”

杨宇霆听后十分生气,表示这事必须这么办,甚至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文件,要求张学良必须签字。

张学良晚年坦言:杀杨宇霆之前我不迷信,杀他之后我不得不信

张学良和杨宇霆

张学良没有想到杨宇霆对自己会如此不敬,想到总是被杨宇霆压制和羞辱,他下了杀心。

不过,他没有立即行动,而是告诉杨宇霆自己会考虑考虑,饭后再商量。

杨宇霆和常荫槐没再多说什么,离开了。

张学良突然又有些犹豫了,毕竟杨宇霆不是一般人物,而且还是父亲身边的功臣,杀他可能会引起奉军内乱。自己这么做究竟对或是不对,张学良很难抉择。

没有商量之人,从来不迷信的他,决定将杨宇霆的命运交给一枚银元。

他心中默念,这件事应该做的话就显示正面,然后拿起银元抛出去。

结果弹一回正面,弹两回正面,弹第三回还是正面。他想银元不对,反过来想,如若不做,就是不对的,那银币就出反面。结果弹一回是反面,再弹一回是反面,第三回还是反面。

最终,张学良决定除掉二人,将计划告知高纪毅,命其做相关准备。

张学良晚年坦言:杀杨宇霆之前我不迷信,杀他之后我不得不信

晚年张学良

杨常二人临死前也不会想到,一枚银元,竟然决定了自己的生死。

但是,很多老百姓对于杨宇霆的死感到惋惜。无论如何,杨宇霆的才干是不可否认。甚至有人认为,如若杨宇霆还在,可能东北不会在东北军没有开一枪的情况下沦陷。

张学良在晚年接受采访时说:

“我之前不大迷信,但杀了杨宇霆之后我不得不信。”

在他眼里,杨常二人的死被归于天意使然。

而张学良也曾暗示,自己不应该冲动做事。

到底是天意,还是人意,于结果来说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