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纳米级”还原小说?《三体》这些隐秘的改造不可不知

2023年2月7日刊 | 总第3140期

想要评价剧版《三体》是一件艰难的事。

放在国产电视剧的坐标上,《三体》是实实在在的“破壁人”。在它之前,从来没有一部剧因为嵌套的游戏世界,收获过如此多赞誉;近十年来,也没有哪部剧能像《三体》这样显著撬动关于十年动荡的表达域限,哪怕只是隐喻层面的;太空史诗和宇宙尺度的人类反思,更是第一次在国产剧中找到了想象落地、思辨显影的方法。

“纳米级”还原小说?《三体》这些隐秘的改造不可不知

但从改编角度来看,“纳米级”还原小说这个观众授予剧版《三体》的最大勋章,既是创作的安全绳,也是限制器。

完全忠于原著,让剧版《三体》得以将小说的优长更极致呈现——比如,对三体世界和人类文明进程的对位架构,对宇宙闪烁、质子展开、纳米飞刃、太空电梯等科技与“神迹”的想象。完全忠于原著,也让剧版《三体》继承了小说的部分短板——比如,时空结构的不均衡,人物塑造相对单薄,以及物理科普与情节推动的左右互搏。

“纳米级”还原小说?《三体》这些隐秘的改造不可不知

想要客观评价《三体》,既要看到剧集对小说中恢弘的宇宙想象和科幻名场面的演绎,也要看到《三体》改编更隐蔽但同样重要的努力——对小说短板的改造。

三个时空:2007、游戏和红岸

小说倚重时间编织叙事,而电影则更依靠空间安排叙事。在影视改编中,从文字到影像的时空转换一直是重中之重。对《三体》的改编又尤是如此。

刘慈欣在小说里搭建了多个时空,2007年的现实时空、游戏世界和70年代的红岸基地,是三个主要时空。另外还有通过文件、资料的插入植入的一些片段化时空。刘慈欣在三个主要时空里,明显更偏爱神秘的红岸基地和诡谲的游戏世界,而2007年这个现实时空不仅篇幅短,且面目相当模糊。

“纳米级”还原小说?《三体》这些隐秘的改造不可不知

到了剧集中,我们能看到创作在时空均衡、整合和美学统一上所做出的努力。

均衡是对三个时空的比重均衡。剧版《三体》明显增加了现实时空的比重,并在场景搭建上花费了很多心思。一座用现代美术馆改建的作战总部,很好地兼顾了科幻感和刚好的过时感,让观众有了首个视觉锚点。《三体》游戏时空中的数字巨物美学、红岸基地的时代奇观想象,都像“黑洞”一样吸引着创作者挥洒汗水。但假想一下,如果没有现实时空的成功引渡,观众将很难进入三体的科幻体系中。

“纳米级”还原小说?《三体》这些隐秘的改造不可不知

整合是对片段化时空的整合。比如,《三体》小说接近尾声的“监听员”和“智子”两章,是叶文洁根据古筝行动截获的三体资料,所想象出的三体世界。它既不是三体世界的真实面貌,也不是游戏世界中为了方便人类玩家理解而构建出三体世界。

到了剧集中,主创便将这个片段化时空整合进了游戏世界。这比让观众再接受一种视觉美学和时空概念要容易得多。叶文洁作为与三体文明对话的第一人,此时才首次进入三体游戏。这段知后觉的震撼,也给这个人物画上了略带讽刺的宿命一笔。

“纳米级”还原小说?《三体》这些隐秘的改造不可不知

最后是三个时空的美学统一。这种统一并非视觉风格的统一。2007、游戏和红岸这三个时空从风格上,分别属于现实主义赛博朋克、数字巨物美学和冷战暴力美学。但是三者在空间和人的关系上的装置思维是一样的,都是环境湮没人。现实时空中常出现在街头巷尾的视频装置艺术,游戏中的金字塔、人列计算机、三体舰队,红岸基地里的巨大天线和深入地下的电梯都是如此。

“纳米级”还原小说?《三体》这些隐秘的改造不可不知

三个人物:汪淼、大史、魏成

刘慈欣的小说主角往往不是人,而是恢弘的科学幻想。这样的创作思路常让他的小说陷入人物工具化的倾向中。

《三体》也不例外,整部小说中所谓的主角汪淼,仅仅提供了一个进入故事的视点,有些章节因为大量篇幅用于构建世界或回忆红岸往事,读者甚至会差点忘记汪淼这个穿针引线的人物。大史这个人物,更是让人容易忽略,只留下膀大腰圆、江湖智慧和粗暴脾气这几个模糊标签。通篇读下来,只有叶文洁的人物弧光最完整迷人。

到了剧版《三体》,通过王子文和陈瑾的接力演绎,叶文洁悲剧的一生得到了充分的还原。但《三体》改编做出更大努力的,是让汪淼、大史这两个正面人物真正成为了可爱的主角,还让以魏成为代表的一众边缘配角,在荧屏上鲜活了起来。

“纳米级”还原小说?《三体》这些隐秘的改造不可不知

汪淼这个人物的立体化是在前五集,也就是倒计时情节单元完成的。这个单元的设计相当巧妙,它既呈现了汪淼在科学边界农场主和射手理论,以及倒计时和宇宙闪烁的双重打击下的信仰崩塌,又写了他借助史强“邪乎到家必有鬼”的世俗智慧重新建立信念的过程。

这其中,既有视觉奇观又有人物成长,还有他和史强友谊与信任的建立。当史强把手机通讯录上汪淼的“纳米 怂”删掉,汪淼自信地到女儿学校授课之时,也是一个被选中的英雄成立并启程之时。

“纳米级”还原小说?《三体》这些隐秘的改造不可不知

大史的成功,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和伟的演绎和很多互动细节的设计。他的本质戏剧功能,一是作为警察追踪线索,推动对三体组织的调查;二是作为观众的替身,从剧中诸多庞杂的科学知识和超自然现象中,总结出一个简单易懂的结论。

于和伟的表演让这个老江湖生动了起来。他组织的卤煮店碰头会,给这个科幻故事沾上了些亲切的世俗气味。他对助手“十个编制”的调侃,对常伟思将军的“恃宠而皮”也在这个沉重的故事中打开了难得的情绪气口。

最后是周边人物。《三体》小说中的周边人物基本是标签化的,比如阴兀的降临派核心成员潘寒,偏执到疯狂的伊文思,冷静到极点的申玉菲,人形计算机魏成……但到了剧中,每个人物都在标签之上努力画圆。

其中用山东话追述了自己研究三体问题全部历史的魏成,是立体化得较为成功的一个。他在妻子申玉菲尸体前,继续在身穿的白T恤上演算的样子,把天才疯子一线间的状态演得让人信服,也让观众看到了作为三体“燃料人”的悲剧。

“纳米级”还原小说?《三体》这些隐秘的改造不可不知

结语:思辨显影和视频论文

最后,还想聊聊《三体》对于小说中思辨观点和硬核科普的呈现。

刘慈欣也许算不上文笔优美、技巧高超的小说家。但他的思想无疑是安静、深邃的,关于宇宙、时间、人生、个体、存在……他的小说里常常有大段的类似独白的思辩观点输出。

比如,在叶文洁对汪淼回忆红岸基地往事时,有这么一段陈述:

“外星文明探索是一个很特殊的学科,它对研究者的人生观影响很大……有时下夜班,仰望夜空,觉得群星就像发光的沙漠,我自己就是一个被丢弃在沙漠上的可怜孩子……我有那种感觉:地球生命真的是宇宙中偶然里的偶然,宇宙是个空荡荡的大宫殿,人类是这宫殿中唯一的一只小蚂蚁。这想法让我的后半辈子有一种很矛盾的心态:有时觉得生命真珍贵,一切都重如泰山;有时又觉得人是那么渺小,什么都不值一提。反正日子就在这种奇怪的感觉中一天天过去,不知不觉人就老了……”

这一段人生价值思辨,想要影像化非常困难。剧版《三体》用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老年叶文洁和青年叶文洁的交叉蒙太奇来呈现。这是一段敲碎语言之山又重塑为视听之山的表达,影像中的孤独感和宿命感让人心惊。

“纳米级”还原小说?《三体》这些隐秘的改造不可不知

在硬核科普知识的呈现上,剧版《三体》也有相当精彩的处理。质子展开呈现、宇宙闪烁原理解释,都是相当精彩的段落。不过,剧版《三体》也确实在有些桥段呈现上陷入了PPT式的图解思维,很像视频论文的讲解节奏,但似乎又担心观众失去耐心,以很快的速度带过,留下了无效信息输出印象。

总体而言,像《三体》这样的开拓野心和落地能力,对中国电视剧而言非常难得。剧集在戏剧性层面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不足以稍稍削弱这种尝试中所闪耀着的光芒。

【文/铁皮小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