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0个细节看懂《无名》,它征战春节档是中国电影的进步

《无名》毫无疑问是这个春节档最具风格的影片,影片上映后,关于影片中的叙事模式、人物塑造、历史细节等,引发了观众极大的讨论。

导演程耳,虽然作品不多,但部部都有着极强的话题性,最重要的是,他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作者风格与独特的个人表达。

程耳的毕业短片《犯罪分子》,虽然仅有半个小时的时长,但程耳对于非线性叙事的迷恋已经有所展现。

首部长片《第三个人》,有着一种强烈的暗潮涌动的感觉,对白非常考究,平静式的悬疑更加令人不寒而栗。

6年前的作品《罗曼蒂克消亡史》,聚集了葛优、章子怡等一众实力派演员,程耳将乱世下上海滩的芸芸众生,刻画得入木三分,收获了影迷群体的高度赞誉。

而到了《无名》,可以看作是程耳个人创作的一次全面升级,不仅融合了前面几部作品的所长,还做了更多有价值的探索与尝试。

可以说,《无名》展现了程耳作为导演的更多可能及能力多元性。在这个春节档,它的气氛虽然不是热闹喜庆的,却富含哲思,且聚焦的是普通人的选择与命运。

《无名》通过对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奋斗在上海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共特科,在隐蔽战线与各方势力殊死较量过程的再现,表现了在走向胜利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党的秘密战线上那些无名英雄,他们不可取代的贡献。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共特科在上海周旋于重庆、汪伪、日本间谍机构之间,通过错综复杂的敌后情报系统,策反敌人,获取情报,诛杀汉奸,建立更广泛的统一战线,直至抗战胜利的前夜……

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作品来到大银幕上,这是中国电影的进步,也是观众的进步。

接下来,我们不妨通过一些你可能没有发现的细节,共同走进这部作品。

电影中重要人物的解读

梁朝伟饰演的何先生,是电影中的主线人物,他是一个隐忍的理想主义者,最后在枪林弹雨中活了下来。电影中他有一句台词:“你所说的国民党,在民国十几年就已经死了,现在你所看到的,只不过是一个尸体腐败的过程……我何某人当年在广东没被炸死,是运气好。”这段台词说明何主任是从当年异常惨烈的广州大轰炸侥幸逃生,电影中也专门有一幕闪回,呈现了当年何主任在广州的处境:满心愤懑,却只能默默地躲到防空洞中。他的隐忍,除了性格因素外,还是时代造就的。

王一博饰演的叶秘书,是电影中最复杂的角色。他与何先生处于一种亦敌亦友的关系中,在信仰面前,他也是有过挣扎和迟疑的,而方小姐的死在一定程度上,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所以他的选择与转变是有迹可循的。叶秘书的原型,可能参考了汪精卫的秘书汪锦元,于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初,他奉命打入伪上海市政府秘书处。由于其有一半日本血统,日语熟练,办事认真负责,很快做了汪精卫的随从秘书兼日语翻译,获得了很多汪伪政权的情报,直送延安。

黄磊饰演的张机要员,是一个懦弱的、无力的妥协者,代表着乱世中的大多数人。他在面对梁朝伟和周迅时说了两遍一样的台词:“我是一个软弱的人。”这段话被网友恶搞成了“无名体”。整部电影真正的第一场戏也是张机要员首次出场,他很紧张不安,不知道会怎么样,也不清楚面对的是谁。但同时他还有一种渴盼,非常想要赶紧结束这一切,所以台词里面写到他想回到他的老家,想他爸爸给他留了块地之类的。正如黄磊对这个角色的理解一样:虽然他在一种渴盼着被同情、被认同、被拯救的状态中,但事实上他是不值得被这么对待的,因为他的懦弱和那个年代真正的勇敢形成了对应,他是应该被时代洪流淘汰掉的人,最终的时代是属于故事里那些真正无名的人,而他是有名的人。

森博之饰演的日本军官,并不是一个脸谱化的角色,他对于叶秘书的信任也透射了他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在电影中他和叶秘书有多段对手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对叶秘书是寄予厚望的。有句台词中提到,他是石原派,不是东条派,石原派的主张是坚决反对对中国的扩大战争,认为这会让日本走向灭亡。可以说,这位军官为了国家不惧牺牲,却又会对失去自己重要的人心怀悲痛。同时,他也是一个充满了孤独感、非常复杂的人。

大鹏饰演的唐部长,在电影中被定义为是“骑墙派”,但最终却因为“中庸之道”付出了代价,乱世中不允许这样的理念存在,也是个悲哀的人物。唐部长职位很高,权力很大,同时他也很纠结。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他要想生存的话,需要有自己具体的方式和方法。我们很难定义他是个正面或者反面的角色,影片中何先生身份曝光后,唐部长并没有立刻对这位“表亲”下手,而是放他走,这个人物身上的双面性与复杂性就很好地体现了出来。

这次看《无名》除了看程耳的作者表达之外,我其实还特别关注她如何拍女性角色。

三位女性角色着墨都不多,戏份也不多,承担的作用也不一样,但在有限的时间内很出彩。要说我心底的天平,我会滑向张婧仪饰演的方小姐,方小姐戏份是最细碎的,结局也是最唏嘘,而某种程度上她又推动了叶秘以及剧情半程的走向的角色。塑造人物线这件事情上,程耳这方面的确不说废话。比如她是一名舞女,但是我们看不到传统影视作品中搔首弄姿、顾盼卖笑的样子,她总是很平静地站在那里,在喧嚣的舞池中静静地承受着孤独。而同样孤独的叶秘书也望着她,两个人中间的距离看似很近,中间其实有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导演选张婧仪应该很简单,是在于她有一双澄澈天真的眼睛,这双眼睛在这部“几个人有上百个心眼”的电影里显得很特殊,她是心无旁骛且坚定的,也是未经世俗污浊过的,她的内心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除去敌人,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的。当然,在如此危险的境况下,她也不是没有过犹豫,盥洗室对叶秘书的那场厉声质问就是最好的证明,仔细听的话,她的声音其实是发颤的,一方面我们并不知道她到底有没有爱过叶秘书,两人又有过怎样的前尘往事,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是否会心痛;另一方面,当她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她已经知道自己在这条看不见光明的路上,再也无法回头了。

可就是这样一个心地至纯的女子,却要做着世界上最危险的事,当目标暗杀人物走到她身边的时候,她身体一紧,眼神也有片刻的慌张,但很快镇定下来。这一段张婧仪诠释得很精准,包括后面和王传君的对峙,那种又害怕又强装镇定的情绪,其实很难演,如果过火了观众会觉得浮夸,如果太少了紧张感又不足。到最后,她只能变成一张报纸上的香艳新闻,放到最隐秘的角落,无声消散。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无名》,但大多数人都获得了好的结局,包括江疏影饰演的江小姐,以为她会死,导演也让何先生放了她一条生路,给了这个神秘美人一种新的结局。但如果回溯历史,可能大多数这样的女子都还是会像方小姐这样,默默地出现,又默默地消失,我们无从知道她们的喜怒哀乐,甚至无法知道某些时刻她们是否会有过恐惧与紧张,但这并不能抹去她们存在过的意义,方小姐,也是真实地为爱和信仰而存在燃烧过。

镜头语言解读

 在电影中有很多程耳爱使用的俯视戏,营造出一种芸芸众生,皆为蝼蚁之感,如等待死亡的中国人、轰炸广州时的俯视镜头等。从《边境风云》开始,程耳就很善于使用这种俯视镜头,居高临下, 使观众产生一种强烈的疏离感,在时代的巨轮下,我们只能作为旁观者,却无力改变什么。

程耳擅长拍的吃饭戏,开篇中段结尾都有,每一段都暗藏玄机,虽然是平平无常的吃饭,但可以营造出暗流涌动的感觉。比如电影开篇叶先生与王传君饰演的队长一起吃早饭,叶秘书比较着急,而王队长则不紧不慢,叶秘书急着要去看日本兵的尸体,而王队长早已司空见惯,可见在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年代,他们早已习惯了蚕食他人的生命。而之后在车上,二人讨论刚才吃的蒸排骨,按照王队长的说法,上海人家的习惯,“早点心就是一人一份,谁点的谁吃,自己吃自己的,不吃人家的。”而叶秘书刚刚却吃了王队长碟子中的蒸排骨,说明叶秘书虽然会说上海话,但是可能并不是纯正的上海人,对于叶秘书的身份,王队长可能早已起疑,才会发生后面的种种转折。

《无名》的动作戏也很出彩。全片一共有两段动作戏,第一段是长镜头一镜到底,第二段是长达十分钟的搏击戏,有观众产生疑问:何先生和叶秘书既然是盟友,至于打得如此惨烈吗?但如果仔细看的话可以发现,在这段搏击戏中导演多次用到了偷窥视角,说明有第三个人也在关注着这场生死相搏,所以二人必须拼尽全力,才能把这场戏做得更真实可信,偷窥视角的引入也增强了打斗戏的悬疑感。

影片中还有大量的关于动物的隐喻,比如日军飞机上戴着护目镜不可一世的狗,和在广州的断壁残垣间默默离去的狗、被日本兵看到转而成为盘中餐的羔羊、王队长家里开的饭馆最擅长做的醉虾,当叶秘书来到香港后,把一个又一个醉虾剥开吃掉,这些意象都暗喻了大时代下普通人的无力与挣扎。

总的来说,《无名》征战春节档是中国电影的进步。它虽然是非线性叙事,但是非常具有魅力,观众仿佛在进行一场解谜游戏,完成后会有比看一部简单的“爽片”更强烈的满足感。同时它并不刻意煽情,用以小见大的视角致敬英雄与先烈,令我们反思历史。像程耳这样的创作者值得被尊重,《无名》也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