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女性进入太空,经历过哪些科技伪命题?

作者:虎嗅APP
女性进入太空,经历过哪些科技伪命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Brain Polar(ID:unity007),作者:藏狐,原标题:"月经逆行,体质差,雌激素影响心态......女性进入太空时必须经历哪些技术问题?,第一张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2021年,人类探索宇宙的"年度行动"迄今取得了许多历史性的"第一"。

例如,贝索斯的Blue Origin和马斯克的SpaceX今年首次将"平民部队"送入太空,其中包括迄今为止最年长和最年轻的宇航员。中国航天工业最近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神舟13号航天员成功进入天轮3号,进入了空间站的长期载人时代。

在今年的太空面孔中,女性绝对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色彩。例如,中国第一位女宇航员、41岁的前飞行员王亚平、82岁的Wally Funk和29岁的医生助理Hayley Arceneaux。

这些女性走进太空,向我们展示了女性和太空科技的潜力和激情,公众眼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女性进入太空,月经呢?您需要在太空中护肤吗?成为女宇航员的标准是已婚生子吗?女宇航员进入太空后需要做什么?

其实,上述问题从人类探索太空之初就存在,很多都有答案,比如月经不会影响女性进入太空,以及王亚平带着护肤包进入空间站,婚姻是否不影响女宇航员的工作,还有一些不熟悉大众。

太空是全人类的未来,女性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正在追随先驱者的脚步,看看女性能为太空技术做些什么。

对于那些进入太空的人来说,中国称之为宇航员太鼓,其他国家,如美国的宇航员和俄罗斯的宇航员通常被称为宇航员。根据国家惯例,我们也是下文提到的。

月经逆行,体质差,心态不稳定...女性真的不适合当宇航员吗?

深空可能是男女平等的完美代表。因为广阔的宇宙环境平等对待男人和女人。

捷列什科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宇航员,她曾经说过:"宇宙对我们女性既不感性也不慷慨,我们必须像男人一样接受训练。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国家在上个世纪禁止女性成为宇航员的原因,理由是"她们在技术,身体素质,心态等方面不如"。例如,当专家认为让患有"月经紊乱"的女性进入驾驶舱是一场灾难时,女性来月经时,当NASA开始计划在1970年代将女性送入太空时,一些太空医生对月经有严重的担忧。还有人觉得雌激素能使女性情绪波动,不适合太空作业......简而言之,女人的肉体似乎已经成了进入太空的"原罪"。

但是,这些看似基于科学的断言,如果属实,就不会跟随65名女宇航员的太空之旅。

首先,月经恐惧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女性仍然在太空中经历月经周期,就像在地球上一样。但是,人们可能会认为,如果没有重力,月经血不会"逆转",而是向后流入输卵管。《太空飞行临床医学原理》(2008年)提到,宇航员可以获得各种月经卫生用品,包括迷你靠垫和棉花。这一次,中国的天舟3号货运飞船也为空间站带来了女航天员所需的卫生用品。

当然,因为在发射、太空行走和着陆期间不可能上厕所,所以男性和女性宇航员都穿着最吸水的宇航服,可以容纳多达2000毫升的尿液、血液或粪便。

为了方便起见,一些女宇航员也会进行短期任务,服用长期避孕药来调整月经周期,避免流血的日子在太空中度过,毕竟漂浮代替卫生用品也是奇怪的不方便。

经过如此多的思考和准备,女性在太空中对月经的恐惧是没有必要的。此外,如果未来的人类计划是迁移到火星,是因为月经不允许女性进入太空,那么全男性的火星似乎并不那么宜居。

女性进入太空,经历过哪些科技伪命题?

(上个世纪女宇航员的月经恐惧)

其他人则认为,女性在身体上不如男性优越,不适合太空训练、太空行走和其他工作。

在这方面,中国的女宇航员可以利用实力打破这种观点。王亚平将成为第一位在天宫空间站上进行舱外太空行走的中国女性。

客观地说,女性的体力存在差距。经过合理的合规训练,女航天员完全可以承受工作压力。例如,为了应对大气压力,宇航员每天需要接受多达40次零重力训练。

中国航天员的训练和探索由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进行。离心机、旋转椅、四柱秋千、跳伞等危险项目,黄伟芬都亲自参与了实验。

至于雌激素对女宇航员情绪的影响,并没有得到科学证据的支持。相反,由于雌激素会降低血管紧张和肾上腺素水平,因此它使女性宇航员在太空中不易出现手指肿胀和疼痛,并减少心脏病发作和心血管问题。

的确,由于生理上的差异,男性和女性在太空中的生理变化和感受是不同的,为了更好地探索太空,女性宇航员的经验是不可或缺的。

1983年,宇航员莎莉·里德(Sally Reed)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性,当她进入太空时,美国宇航局的人收拾好行李,准备进行为期一周的飞行,并问她100个卫生巾是否足够七天。由于以前从未有过女性从事这一职业,航天工业对女宇航员的需求一无所知。

因此,只有太空故事中更多的女性面孔才能推动变革,让女性在未来更好地进入太空。

太空中的女性力量

翡翠大胆东开,影影一影,是过去人们对月亮的想象。今天的女宇航员进入太空不仅仅是为了增添一点故事和点缀,而是因为她们是不可替代的,不可或缺的。

女宇航员的增加是航天工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考虑因素:

1. 经济

由于在太空飞行的物理挑战中男女之间没有太大区别,因此突出了女性宇航员的先天优势。无论是在发射系统还是在空间站中,空间和资源都是有限的,而女性空间站占用的空间更少,消耗的资源更少,这减轻了导航的重量和船上的压力。再生医学专家耶拉尔·帕特尔(Yeral Patel)已经实验过,与女性体型相同的男性每天需要增加15%到25%的卡路里才能保持体重。

在为期三年的任务中,妇女的身体需要的食物和氧气要少得多,这将对空间站的运作更有利。

2. 压力

空间站内较长的太空生活时间也会给宇航员的心理带来一些压力。神舟13号载人飞船"三人组"的任务指挥官提到,六个月的失重将是机组人员最大的障碍,称其为"对我们身心状况的重大挑战"。

一般来说,打电话回家和向窗外看地球是帮助促进太空宇航员心理健康的两种最重要的方式,但在未来,如果人类要登陆火星,这两种选择都会失败,然后是一种心态。

另一方面,美国宇航局的研究人员查看了留在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的日记,发现在执行任务期间,男性的情绪比女性更大。

早在上个世纪,女宇航员就已经表现出一种更加稳定和持久的精神状态,可以支持长期停留在轨道上。在1960年代,在Mercury 13项目中,男性和女性接受了感官剥夺测试,参与者被要求漂浮在一个装满93.56华氏度(皮肤温度)水的隔音隔离罐中,至少有三名女性在水箱中停留超过10个小时。一名男宇航员在隔音黑暗的房间里只坐了四个小时。

事实上,许多研究发现,男性在短期目标导向的任务中表现最好,而女性在可能具有挑战性的长期任务中表现更好。在2015年的一次采访中,王亚平指出,没有女宇航员的载人航天计划是不完整的,就像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一样,女性可以使严肃的任务更加生动和愉快。

当然,任何去太空(尤其是火星)的人都会在身体和心理上接受训练和筛选,女宇航员有潜力和男宇航员一样好。

3. 多样性

除了在太空中成功度过自己的时间外,宇航员还需要承担许多任务,例如科学太空行走,多灵活性任务挑战,还要为女性宇航员创造条件,以负责各种技能,而不是局限于体力任务。

例如,美国宇航员凯特·鲁宾斯(Kate Rubins)是一名生物学博士,她在空间站上呆了三个月,并首次成功地对微重力下的DNA进行了测序。欧空局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Samantha Cristoforetti)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的首次任务中创造了199天的单次任务持续时间记录,在日本实验舱(JEM)进行APERS-眩晕研究。

太空需要多样化的技能,而女宇航员有更多的空间来自己使用。

出于这些原因,一些专家认为,NASA计划在2033年进行的火星任务可能是一个全女性的团队。与NASA合作的高级创新科学家Christine Fabre博士提出:

今天,我们总是在谈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男人,也许未来在火星上的第一个脚印将是一个女人的。

历史的钟摆,为什么女宇航员这么少?

既然真相是我们都明白了,为什么女宇航员这么少呢?据美国宇航局称,截至3月,有超过500名男性宇航员,而65名女性在太空中,其中约十分之一。

这可能是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

首先,过去的宇航员通常是从飞行员中挑选出来的,而飞行员的女性已经更少了。

此前,女性被排除在美国太空计划之外,官员们给出了美国宇航员从一组军事试飞员中抽调的原因,他们都是男性。

中国在选拔第一批航天员时没有限制性别,但不符合女飞行员的要求,她们通常驾驶运输机,而宇航员则被要求能够驾驶战斗机等战斗机,飞行超过一千小时。

刘洋是2012年中国第一位飞入太空的女宇航员,曾是空军飞行员,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空军在河南招募的第一批女飞行员之一。

其次,太空工作需要宇航员从事技术工作,要求具有科学和工程专业背景,而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女性人数越多,比例就越小。

例如,美国宇航局要求宇航员候选人拥有STEM学士学位,工程,生物科学,物理学或数学学位更可取。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新报告,全世界只有28%的工程专业毕业生毕业。在一些拥有空间能力的国际组织中,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26.1%的妇女从工程专业毕业,26.1%在法国,20.4%在美国,14%在日本,都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这反过来又减少了女性成为宇航员的机会。

第三,传统的刻板印象,形成短时间的心态很难改变。

航天事业的发展始于美苏太空竞赛,1957年俄罗斯发射卫星后,宇宙成为另一个战场,宇航员成为事实上的士兵。当时,人们认为男性应该去前线战斗,女性应该受到保护,远离战场,自然不会接受女性宇航员。

直到1970年代末,航天飞机才能够搭载更多的乘客,太空旅行才从战斗变成了旅行,没有人成为军事飞行员,科学家,医生和其他身份受到欢迎。从那时起,许多女宇航员一直在太空中,比起飞行员或工程师,她们更有可能负责实验和支持。

第四,缺乏基本设备阻碍了提高妇女参与空间飞行任务的地位。

由于女宇航员的稀缺,女性进入太空的许多细节很容易被忽视,例如女性体型较小,需要特定的运动服。

早在1960年,飞行员贝蒂·斯克尔顿(Betty Skelton)就接受了与男性相同的身体准备和压力测试,但她必须穿上连身衣,需要卷起裤腿,因为她的尺寸并不小。直到2019年,当女宇航员准备太空行走时,她们发现她们无法同时让三名女性离开空间站的宇航服。

这些实际障碍也阻碍了女宇航员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

女性在太空中做什么?

话虽如此,女宇航员在太空中究竟做了什么?

首先是在户外行走,维护和修理空间站的设备。

美国宇航局宇航员克里斯蒂娜·科赫(Christina Koch)和杰西卡·梅耶尔(Jessica Mayer)于2019年10月18日完成了他们的第一次全女性太空行走,使用扳手,螺丝刀和电动握把工具修复国际空间站上损坏的电源控制器。已经进入太空的中国宇航员王亚平也将在空间站外进行多项舱外活动(EVA),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太空行走者。

还有关于实验主题的工作。在太空失重环境中,进行一系列科学研究是合适的,例如宇航员Shannon Walker于2020年11月前往SpaceX Dragon飞船,在那里她将研究如何产生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素,以增强宇航员在太空中的饮食。宇航员克里斯蒂娜·科赫(Cristina Koch)在2019年和2020年连续328天在微重力下进行了数百次实验,包括太空植物,人体如何适应失重,隔离,辐射和长时间太空飞行的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自建国以来,男女平等一直被列为基本国策,以"女性可以登上半边天"的理念,这也使得中国女性在空间科技领域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例如,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副总设计师杨立伟提到,中国目前的载人航天飞行已经从短期向中长期飞行过渡,这一阶段更适合女航天员参加。他认为,中国女航天员进入太空也符合航天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大量女航天员的参与,也让中国女航天员有了更加体贴友好的工作条件,比如神舟13号任务,根据女性的生理特点和需求,研制出更适合女性身体的航天器座椅,为女宇航员定制舱宇航服,预制巧克力、卫生用品和化妆品等。

未来,将会有更多中国女宇航员进入太空,"当她们从窗外的星空看,看到我们的地球时,数十亿女性也通过她的眼睛向窗外看去。

本文摘自微信公众号:Brain Polar(ID:unity007),作者:藏狐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并不代表虎嗅位置。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进行授权

正在改变并希望改变世界的人正在嗅探应用程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