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阿里巴巴的媒体帝国:不停买买买,阿里这些年到底收购多少媒体?

作者:橘猫图

细数阿里巴巴从成立至今已经走了近二十一年时间,那为什么称阿里为帝国?看了西瓜视频,小编终于懂了,接下来便为大家分解一下阿里的帝国版图!

想要了解目前阿里巴巴有多大,首先需要了解两个词,一是企业生态圈,二是大数据。所谓的企业生态圈就是发起者为了促使企业在互联网进一步发展防止竞争对手,着手培养新的盈利点,通过并购联盟开放的形式,横线进行扩张,纵向进行深化,建立起来的一个循环商业竞争体系。如今的阿里巴巴到底是如何构成的?

2018年马云说电商只是阿里巴巴20%的东西,除了电商平台这个最耀眼的明星,阿里巴巴还和关联公司一起在近几年靠着雄厚资本在全球进行运作,其中不乏数十亿美金的交易,涵盖了国内外电商、文化娱乐、企业服务、金融、本当地生活物流等数十个领域。早在2015年就被媒体戏称“买下半个中国互联网的企业”。

从这些年阿里的投资动向来看,阿里的收购更多是为了自己的生态系统、大数据做补充。阿里目前已经投资并购超过五百家大大节约的公司,其中电商方面除了自己的淘宝、天猫、1688这些熟悉的模板,阿里还先后被投资了知名的小红书、苏宁等平台;在国外阿里先后开发有着国际淘宝之称的速卖通,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英文在线购物网站并占据俄罗斯、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主要市场份额;其后收购的LAZADA和Tokopedia在东南亚已经成为当地的电商独角兽;物流方面三通一达加上德邦、兴邦、天地华宇、4px等物流公司,以菜鸟物流抱团占据国内物流半壁江山,在国外市场先后入股新加坡邮政14%的股份,三亿美金入股印度最大的物流公司Xpressbees。

在金融方面阿里的金融业务投资主要是由蚂蚁金服事业群操控,除了自有的支付宝、余额宝、网商银行等数十个金融分支,还先后入股中金虎嗅网、第一财经、天弘基金等国内著名金融公司并拿下银行网贷、基金、众筹支付等数十个主要金融牌照;并在金融领域一直处于BTA大互联网公司之首。值得一提的是在电商物流和金融领域,国内蛋糕越来越小BTA目前主要投资方向慢慢转移到国外,尤其是印度。阿里先后投资印度最大电商平台Paytm商城、食品配送平台Zomato、日用品电商平台Bigbasket、电子商务平台Snapdeal,除了未披露估的Xpressbees,其他五家公司都获得了独角兽称号。其中Snapdeal估值超过70亿美金,Paytem的估值更是高达160亿美金。截至2019年,阿里在印度投资超过30亿美金

阿里巴巴的媒体帝国是如何炼成的?其实就一个字:买!做电商业务起家的阿里巴巴集团,最擅长的是卖。但在媒体领域,阿里集团最擅长的就是买,砸重金买。作为全球顶尖的电商巨头,阿里手里从来都不缺钱。

要想在媒体领域扩张,最快捷的方式就是,买!买!买!对绝大多数网民而言,最熟知的是,阿里入股微博,为微博第二大股东,持股30%。在微博平台,阿里集团拥有很强大的干预能力。最显著的例子是,在天猫总裁蒋凡出轨事件中,微博连夜撤热搜,并大量删除相关稿件。因粗暴干预舆论,微博还被网信办约谈,并责令热搜停更一周。

在全国网友们的眼皮子底下,阿里无视媒体的独立性,对微博内容全面控评,控热搜,严重地破坏了媒体内容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然而,十分可笑的是,在2017年的一场论坛上,马云宣称:“我们从不干预任何媒体的任何运作,因为这是我自己觉得要尊重新闻。”

马云口口声声说的尊重新闻,最后也就停留在了口头。真正要关系到阿里集团的利益时,阿里集团对新闻媒体的干预,是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这不是阿里第一次操控微博舆论。在“阿里女员工性侵案”中,阿里集团再一次大范围地干预了微博舆论。虽然事件在最后阶段有所反转,但阿里集团为了规避公司利益受损,仍然在案件侦察过程中,就对舆论进行了人为的压制。如:阿里女员工被侵犯话题7亿阅读上不了热搜,而6000阿里人倡议建立《反性侵制度》却被安排进了热搜。马云在收购香港《南华早报》后,曾发声称:“不能让媒体失去自我,不能让媒体因为钱失去客观、理性的传播。”

然而,那个用钱不断地砸向媒体的人,恰恰就是马云和他背后的阿里集团。马云越强调媒体的客观性,越是给人一种欲盖弥彰的感觉。阿里集团为什么能够操控微博热搜?为什么能够大规模在微博上删帖?不就是因为阿里集团花钱买下了微博30%的股权吗?不就是因为阿里集团是微博的第二大股东吗?难道这还不叫利用金钱干预微博舆论的客观性吗?就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意见稿发布后,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阿里集团退出财新传媒股东行列,蚂蚁集团退出芒果超媒股东行列。

此前,阿里集团斥资62亿拿下芒果超媒5.01%股权,成为芒果超媒第二大股东,第一大股东是湖南广电。而在清空芒果超媒股权时,阿里集团浮亏20亿,接盘方为中移动旗下的国资基金。

阿里集团放弃芒果超媒股权不是主动的,而是被迫的。蚂蚁集团放弃财新传媒股权,也不是主动的,而是被迫的。为什么阿里集团被迫退出?这就要提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里的规定了:非公有资本不得从事新闻采编和播发业务。然而,芒果超媒、财新传媒只是阿里媒体资本帝国中的冰山一角。据不完全统计,阿里集团通过资本并购的模式,参股传媒企业数量超过90家,打造了一个隐秘的超级传媒帝国。

我们把它分为新闻、影视、社交媒体三大板块。在新闻板块,被接入阿里版图的有36氪、虎嗅网、钛媒体、第一财经、封面新闻、无界新闻、商业评论、北青社区报、南华早报、财新周刊、博雅天下等。其中,博雅天下囊括有AI财经社、人物、财经天下、市界等知名新媒体矩阵。在影视板块,被接入阿里版图的有华谊兄弟、华数传媒、阿里影业、光线传媒、优酷土豆、哔哩哔哩等。在社交媒体板块,被接入阿里版图的则有微博、陌陌、雪球、知乎、小红书等。还有一些知名的公众号,阿里也没有放过,如豹变、刺猬公社、二更等。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还依托于UC浏览器,打造了专属于自己的大鱼号内容创作和分发体系。而在海外,阿里集团更是并购了全球顶尖公关巨头WPP集团20%股权,再通过WPP集团从海外,对国内进行远程操控。大家可能对WPP集团不熟,但WPP旗下的奥美集团、博雅公关、伟达公关、智威汤逊,都是中国最一流的公关公司。

从以上内容我们就能知道,阿里的媒体帝国不止于国内,而是已经遍布海内外。这是一个庞大的媒体资本帝国。资本对媒体具有天然的渗透性,因为它需要媒体来为资本的存在与扩张,寻找正义性,并通过驯服民众听从于资本的诏令。可是,资本的无限扩张,势必压制普通民众的生存空间。这时,如果媒体沦为资本之喉舌,以封民众之口,最后,资本又会将民众的怒火引向谁呢?在韩国,人们可以推翻一个又一个总统,却从来没有人能够推翻三星。政府反而沦为了资本的背锅侠!有媒体称:马云是中国版的默多克。可是,中国需要默多克吗?中国需要“拥有报纸,等于拥有权力”的默多克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