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朝大肆贩卖南洋的“猪花”,根本不是食物,而是一群可怜的女人

作者:读姑娘的小历史

贩卖人口,无论是在道德上还是法律上都是一种十恶不赦的行为,但自古以来,这类行为却屡禁不止,其中的巨大利润使人的心越来越黑,越来越脏。

尤其是航海时代的来临,使人口贩卖的黑暗达到了顶峰,利欲熏心的殖民者将非洲黑人当成狩猎的对象,大肆运往其他国家进行明码标价的奴隶式贩卖,他们充当苦力、劳工,忍受着惨无人道的压迫。

清朝大肆贩卖南洋的“猪花”,根本不是食物,而是一群可怜的女人

而此时的明朝早因倭寇横行实行了海禁制度,不允许私自出海。

并且在1614年明令禁止,洋人不许购买明朝女子,违者重罚。

但随着历史发展的一系列恶性循环,满清登上历史舞台,虽依旧沿袭明朝海禁制度,却因为“鸦片战争”被轰开紧闭的大门,顺带吹进了下南洋,挣大钱的风。

晚清时期,闽粤地带的人口“贸易”十分猖獗,受拐骗出国务工的华工越来越多。

清朝大肆贩卖南洋的“猪花”,根本不是食物,而是一群可怜的女人

一来中国为人口大国,在唯利是图的人眼里自然而然就成了一块大肥肉;

二来清政府积弱,海禁形同摆设,已经没有多余精力关注沿海地区。

当他们满怀希望的乘上超额滥载的船舱,拥挤屈膝在一尺之地,漂洋过海来到传说中遍地黄金的地方,才恍然大悟,自己不过是成了殖民者的廉价劳动力,甚至还要遭受诸多歧视与不平等对待。

直到解放黑奴运动后,苦力工人的悲惨遭遇才被世界所知,而当时没有能力保护外出华工的清廷,对于他们的求救回复为:“私自出洋的者为弃民,不值得加以保护。”

清朝大肆贩卖南洋的“猪花”,根本不是食物,而是一群可怜的女人

这些被拐骗出国的苦工,还被轻蔑地喊为:猪仔。

猪仔在“卖身契”到期后,还有获得自由之身的希望,但猪花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猪花的蔑称和猪仔大同小异,花在广东话里借指女子,猪花被我浅显理解为如同小猪一样任人宰割的花季少女。

但她们的遭遇,却更加悲惨。

唯利是图的商人先是哄骗猪仔,让他们携带猪花一起乘船出海务工,猪仔与猪花结为夫妻,能够更好地将劳动力留在本国。

百善孝为先,谁好好地愿意离开父母远渡重洋呢?

清朝大肆贩卖南洋的“猪花”,根本不是食物,而是一群可怜的女人

于是黑心的人开始干起黑心的买卖,开始大肆拐骗10岁上下的妙龄少女,贩卖到国外。

十九世纪中期,猪花价格在40-50大洋,等到这些被贩卖的少女被送到国外后,却可以转手卖1000大洋,其中暴利不言而喻。

他们将花骨朵般的懵懂少女骗上拥挤肮脏的船舱,派专人看守,排泄物和呕吐物混在一起臭气熏天,看守的人为了不让异味飘散出来而选择封死船舱的缝隙,即使后面疫病流行也无动于衷,女孩子们最后身上长满了疥疮、脓疮、跳蚤,折腾一路还有遭受毒打的可能,最后好不容易活着下了船,却要踏上被逼良为娼的结局。

清朝大肆贩卖南洋的“猪花”,根本不是食物,而是一群可怜的女人

没错,她们大多数人的结局,都是被卖到妓院,只有少之又少的人能与猪仔结婚。

1870年,美国共有华人三万到四万人,其中女子2000人,而这2000人中,只有100多人是猪仔的亲人。

而成为妓女的猪花,也无外乎三种下场。

一是接受这份工作。

二是像阿彩一样,坑害同胞,靠工作挣到的钱,回国后炫耀给其他女子,以此哄骗更多的猪花出海“淘金”,自己则当上了妓院老板娘。

清朝大肆贩卖南洋的“猪花”,根本不是食物,而是一群可怜的女人

三是像白贞烈一样,誓死不从,即使被百般折磨、鞭打依旧不肯屈服,最终以死明志。

当地华人钦佩她的节烈,给这个不知姓名的姑娘取名白贞烈,立碑纪念。

而忍辱存活下来的猪花们,也会常来给她扫墓,以此宽慰自己百年后游荡在异土的孤独亡灵。

其实白贞洁只是众多猪花的缩影,有很多很多像她一样的女子,在孤立无援的别国土地上,面对欺凌与辱蔑,选择奋勇而亡。

清朝大肆贩卖南洋的“猪花”,根本不是食物,而是一群可怜的女人

时隔多年,猪花依旧是鲜少提及的过去,而人口“贸易”,也时有发生,我们应当时刻谨记历史的教训,绝不能让悲剧重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