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粽”艺大观,美食博主苏东坡爱吃杨梅粽

作者:紫牛新闻

端午节,吃粽子是国人必不可少的习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粽子馅料也更加丰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蜜枣、豆沙等。今年粽子界有点卷,蔚为“粽”艺大观。采访中,青年文化学者侯印国告诉记者,古人也很会玩,晋代在粽子里加入中药,可以治小孩尿床,“美食博主”苏东坡还吃上了杨梅馅的粽子。

古代“粽”艺大观,美食博主苏东坡爱吃杨梅粽

南京溧水螃蟹造型的粽子

粽子开盲盒,

堪称“粽”艺大观

天眼查App显示,大陆有1400多条粽子相关专利申请信息,其中发明专利近600条,外观设计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各400余条。记者注意到,这些专利申请中,粽子馅料可谓五花八门,其中包括生姜粽子、大蒜粽子、奶油粽子、海鲜粽子、荔枝桂圆粽子等,此外还有各种名贵食材,比如天鹅肉粽子、阿胶粽子、人参粽子等,甚至有申请人将中草药包进粽子,申请“含有中草药配方的保健粽子”专利。

除了馅料外,许多专利申请人也在粽子外观和包装上下功夫,例如申请“龙形外观粽子”“无粽叶包裹的粽子”“粽子高级环保礼盒”“循环使用粽子包装盒”等专利。随着时代进步,粽子生产设备也更有科技含量。例如,申请专利中包括“自动化粽子生产线”“新型粽子灭菌系统”“粽子生产中金属检测仪器”“基于红外技术生产线的粽子数量统计装置”等。

有网友表示:“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粽子包不进去的”。肉粽、水晶粽、嘉兴霸王粽子、福建海鲜粽子、巧克力奶茶粽、海胆粽、鳗鱼粽……大江南北的“粽”艺大观各具特色,今年吃粽子吃出了拆盲盒的感觉。比如浙江衢州市龙游县有“芋头粽”,广西有苏木灰水粽,苏木是大陆南方地区很常见的一种药用植物。广东湛江的雷州有一种“鸭乸粽”,外形十分独特。在南京溧水的诸家村,居然还有螃蟹造型的粽子。粽子市场相当卷,不仅有可乐粽,辣白菜粽、咖啡粽、榴莲冰粽、植物肉粽等一众新品都出圈了。

古代“粽”艺大观,美食博主苏东坡爱吃杨梅粽

苏轼画像 明末陈洪绶绘

古代早就有中药粽,

苏轼爱吃杨梅粽

会吃的古人也当仁不让,青年文化学者侯印国告诉记者,粽子出现很早,粽字最早写成“糉”,《说文解字》说“糉,芦叶裹米也”。古代也叫“角黍”,是用茭白叶包上黍米,做成牛角状。西晋时期江苏人周处的《风土记》记中就说“仲夏端午,方伯协极,烹鹫,用角黍,龟鳞顺德”。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

古代“粽”艺大观,美食博主苏东坡爱吃杨梅粽

据说现存最古老的粽子,发现于宋代古墓。2010年12月在德安县城郊发现一座宋代古墓,据今已有700多年。据考古学家研究,墓主是宋朝宁国府通判、国史周应合之女周氏,下葬时间是公元1274年。

墓中发现的这两个粽子,是因为墓主人辞世时没有赶上端午节,后人们便随葬了两枚粽子,以贡墓主享用,供奉两枚粽子也有寓意成双成对、吉祥如意的意思,这对粽子同时也是全世界发现最早的实物粽子。

粽子中可以加入的“配料”很多,和月饼一样,今天的商家开发出五花八门的粽子。但不同于月饼在古代品类相对单一,粽子古代确实有各种独特馅料。侯印国说,其中最早使用的是中草药。从晋代起就流行给粽子里加入一种名为“益智”的中药,据说这种药材可治小儿尿床,有很实用的作用。当然,人们更重视的是它名字的寓意,人们相信这种粽子可以让孩子更加聪慧,流传到后代,又因为“粽”和“中”字同音,人们又开始推崇“状元粽”。今天市面上流行的“粽状元”(谐音“中状元”),也算是流风余绪。

古代还有把各种果干放进粽子里的,苏轼还吃起了杨梅粽。《玉台新咏》中所收《旧共内人夜坐守岁诗》中说,“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后来苏轼曾借用过这个典故,在元祐三年所写的端午帖子中说,“不独盘中见卢橘,时于粽里得杨梅”。

苏轼的帖子词中不仅有各种粽子,还写了粽子的吃法。《太皇太后阁六首》之二:“朝来藉田令,菰黍献时芳。”其中“菰”是指茭白,别称高笋,果实称“菰米”,菰叶可用于包裹粽子;“黍”是指煮熟后有黏性的黄米,“菰黍”即菰叶包裹的粽子。《夫人阁四首》中“五綵萦筒秫稻香”,是指竹筒中装有高粱、稻米,竹筒外缠裹五彩丝线的杂粮粽。《皇太后阁六首》之五写了包有杨梅的水果粽:“不独盘中见卢橘,于时粽里得杨梅。”

宋代的粽子中不仅加有果脯或蜜饯,还有“或加之以枣,或加之以糖,近年又加松、栗、胡桃、姜、桂、麝香之类”(吕原明《岁时杂记》)。《皇太后阁六首》之三写了粽子配冰酒:“翠筒初裹楝,芗黍复缠菰。水殿开冰鉴,琼浆冻玉壶。”其中“翠筒”就是如今的竹筒饭,是粽子的原型之一,古称“筒粽”,以苦楝子叶包裹。“芗”同“香”,古书上也指紫苏之类的香草,“芗黍”即香米,以菰叶缠裹,做成粽子。“冰鉴”是古代一种装有冰块的大口容器,可以冷藏食物。这些帖子词绘成了一幅“端午食粽图”:端午佳节,在临水的楼中,桌上摆满了筒粽、水果粽、香米粽等各类粽子,盘中盛着枇杷(诗中称“卢橘”)等时令鲜果,还配有冰镇酒水,足解夏日之热。

到了唐宋时期,粽子种类已经非常丰富,有角粽、锥粽、菱粽、秤锤粽、九子粽、松粟粽、胡桃粽、姜桂粽、麝香粽等等名目。这些名字有的是因为配料,有的则是因为造型。所谓的九子粽,就是九只粽连成一串。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