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粽”藝大觀,美食部落客蘇東坡愛吃楊梅粽

作者:紫牛新聞

端午節,吃粽子是國人必不可少的習俗。随着生活水準的提高,粽子餡料也更加豐富,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蜜棗、豆沙等。今年粽子界有點卷,蔚為“粽”藝大觀。采訪中,青年文化學者侯印國告訴記者,古人也很會玩,晉代在粽子裡加入中藥,可以治小孩尿床,“美食部落客”蘇東坡還吃上了楊梅餡的粽子。

古代“粽”藝大觀,美食部落客蘇東坡愛吃楊梅粽

南京溧水螃蟹造型的粽子

粽子開盲盒,

堪稱“粽”藝大觀

天眼查App顯示,大陸有1400多條粽子相關專利申請資訊,其中發明專利近600條,外觀設計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各400餘條。記者注意到,這些專利申請中,粽子餡料可謂五花八門,其中包括生姜粽子、大蒜粽子、奶油粽子、海鮮粽子、荔枝桂圓粽子等,此外還有各種名貴食材,比如天鵝肉粽子、阿膠粽子、人參粽子等,甚至有申請人将中草藥包進粽子,申請“含有中草藥配方的保健粽子”專利。

除了餡料外,許多專利申請人也在粽子外觀和包裝上下功夫,例如申請“龍形外觀粽子”“無粽葉包裹的粽子”“粽子進階環保禮盒”“循環使用粽子包裝盒”等專利。随着時代進步,粽子生産裝置也更有科技含量。例如,申請專利中包括“自動化粽子生産線”“新型粽子滅菌系統”“粽子生産中金屬檢測儀器”“基于紅外技術生産線的粽子數量統計裝置”等。

有網友表示:“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粽子包不進去的”。肉粽、水晶粽、嘉興霸王粽子、福建海鮮粽子、巧克力奶茶粽、海膽粽、鳗魚粽……大江南北的“粽”藝大觀各具特色,今年吃粽子吃出了拆盲盒的感覺。比如浙江衢州市龍遊縣有“芋頭粽”,廣西有蘇木灰水粽,蘇木是大陸南方地區很常見的一種藥用植物。廣東湛江的雷州有一種“鴨乸粽”,外形十分獨特。在南京溧水的諸家村,居然還有螃蟹造型的粽子。粽子市場相當卷,不僅有可樂粽,辣白菜粽、咖啡粽、榴蓮冰粽、植物肉粽等一衆新品都出圈了。

古代“粽”藝大觀,美食部落客蘇東坡愛吃楊梅粽

蘇轼畫像 明末陳洪绶繪

古代早就有中藥粽,

蘇轼愛吃楊梅粽

會吃的古人也當仁不讓,青年文化學者侯印國告訴記者,粽子出現很早,粽字最早寫成“糉”,《說文解字》說“糉,蘆葉裹米也”。古代也叫“角黍”,是用茭白葉包上黍米,做成牛角狀。西晉時期江蘇人周處的《風土記》記中就說“仲夏端午,方伯協極,烹鹫,用角黍,龜鱗順德”。在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清楚說明用菰葉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葉形狀食物,是以稱“角黍”或“粽”。

古代“粽”藝大觀,美食部落客蘇東坡愛吃楊梅粽

據說現存最古老的粽子,發現于宋代古墓。2010年12月在德安縣城郊發現一座宋代古墓,據今已有700多年。據考古學家研究,墓主是宋朝甯國府通判、國史周應合之女周氏,下葬時間是公元1274年。

墓中發現的這兩個粽子,是因為墓主人辭世時沒有趕上端午節,後人們便随葬了兩枚粽子,以貢墓主享用,供奉兩枚粽子也有寓意成雙成對、吉祥如意的意思,這對粽子同時也是全世界發現最早的實物粽子。

粽子中可以加入的“配料”很多,和月餅一樣,今天的商家開發出五花八門的粽子。但不同于月餅在古代品類相對單一,粽子古代确實有各種獨特餡料。侯印國說,其中最早使用的是中草藥。從晉代起就流行給粽子裡加入一種名為“益智”的中藥,據說這種藥材可治小兒尿床,有很實用的作用。當然,人們更重視的是它名字的寓意,人們相信這種粽子可以讓孩子更加聰慧,流傳到後代,又因為“粽”和“中”字同音,人們又開始推崇“狀元粽”。今天市面上流行的“粽狀元”(諧音“中狀元”),也算是流風餘緒。

古代還有把各種果幹放進粽子裡的,蘇轼還吃起了楊梅粽。《玉台新詠》中所收《舊共内人夜坐守歲詩》中說,“酒中喜桃子,粽裡覓楊梅。”後來蘇轼曾借用過這個典故,在元祐三年所寫的端午文章中說,“不獨盤中見盧橘,時于粽裡得楊梅”。

蘇轼的文章詞中不僅有各種粽子,還寫了粽子的吃法。《太皇太後閣六首》之二:“朝來藉田令,菰黍獻時芳。”其中“菰”是指茭白,别稱高筍,果實稱“菰米”,菰葉可用于包裹粽子;“黍”是指煮熟後有黏性的黃米,“菰黍”即菰葉包裹的粽子。《夫人閣四首》中“五綵萦筒秫稻香”,是指竹筒中裝有高粱、稻米,竹筒外纏裹五彩絲線的雜糧粽。《皇太後閣六首》之五寫了包有楊梅的水果粽:“不獨盤中見盧橘,于時粽裡得楊梅。”

宋代的粽子中不僅加有果脯或蜜餞,還有“或加之以棗,或加之以糖,近年又加松、栗、胡桃、姜、桂、麝香之類”(呂原明《歲時雜記》)。《皇太後閣六首》之三寫了粽子配冰酒:“翠筒初裹楝,芗黍複纏菰。水殿開冰鑒,瓊漿凍玉壺。”其中“翠筒”就是如今的竹筒飯,是粽子的原型之一,古稱“筒粽”,以苦楝子葉包裹。“芗”同“香”,古書上也指紫蘇之類的香草,“芗黍”即香米,以菰葉纏裹,做成粽子。“冰鑒”是古代一種裝有冰塊的大口容器,可以冷藏食物。這些文章詞繪成了一幅“端午食粽圖”:端午佳節,在臨水的樓中,桌上擺滿了筒粽、水果粽、香米粽等各類粽子,盤中盛着枇杷(詩中稱“盧橘”)等時令鮮果,還配有冰鎮酒水,足解夏日之熱。

到了唐宋時期,粽子種類已經非常豐富,有角粽、錐粽、菱粽、秤錘粽、九子粽、松粟粽、胡桃粽、姜桂粽、麝香粽等等名目。這些名字有的是因為配料,有的則是因為造型。所謂的九子粽,就是九隻粽連成一串。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