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苏东坡在乌台监狱的一百天|听雨

被人像捉一只小鸡、逮一条野狗一样抓到御史台(俗称乌台)监狱后,苏轼想到自己可能会死于狱中,于是给苏辙写了两首绝笔诗。但庆幸的是,苏轼最终被有条件地释放,活着走出了牢门。

后世的人们津津乐道于还算欢乐的结局、深厚的兄弟情谊,以及给苏轼送牢饭时发生的乌龙,但是很少想象苏轼是怎样度过那段被调查的日子的。

《宋史·苏轼传》也写得简略:

“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糵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其实,苏轼在狱中至少还写过四首诗,御史台里的榆、槐、竹、柏各一首。他写道:“故园多珍木,翠柏如蒲苇。幽囚无与乐,百日看不已。”这说明在狱中一百天左右的时间里,在放风的时候,他认真查看了监狱天井中的树木。他心中不仅仅有生、离、死、别,还有榆、槐、竹、柏,他细细打量树干、树皮、树叶、树籽,还观察栖息在树上的蝉与乌鸦。他将愁绪化作希望:“谁言霜雪苦,生意殊未足。坐待春风至,飞英覆空屋。”他在难以释怀的忧郁中表现出一个博物君子的兴趣。他用文学来寄托和疏解,以对自然的观照来冲淡愤懑,排遣哀伤。

王维被安禄山抓住的时候也写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文字是他们生活的调味剂,也是他们度过苦闷、困厄,借以逃出高墙的“过墙梯”。

和司马迁一样交不起赎罪金的苏格拉底,没能逃脱死刑,他发表了一篇《申辩》,然后平静地喝下了毒芹汁。他用事实和语言为自己雪洗了冤屈,驱除了对死亡的恐惧。

丘吉尔患有抑郁症,他说,抑郁降临时,就像一只赶不走的黑犬在用尖利的白牙撕咬他的大脑。为了忘记这种痛苦,他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写下一本又一本厚书,多年后收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在敦刻尔克溃败后,他将自己沉浸在文字中,一遍一遍地推敲、修改自己的演讲稿。

或许,很多人一生都自己的至暗时刻。生活不可能总是绚烂绮丽,五彩缤纷,有时看似行人安稳,布帆无恙,瞬间已历青山万重,但不知道何故风雨骤至,樯倾楫摧,一切戛然而止,雄图烟消云散。简直无法可想。

用潘恩的话说,这或许就是“考验灵魂的时刻”。在巨大的危难面前,是像韩信一样高声喊一嗓子:“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还是像蒯通那样据理力争,或是像吕布那样恳求:“公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没人知道答案。

我们不是《世说新语》雅量篇里的人物,他们面对危难,常常是“神气不变”,或者“湛然不动,了无恐色”,或者“意色举止,不异于常”。或许,他们是有恃无恐,像《血色浪漫》里的钟跃民,总是潇洒随性,因为他还有援军和退路。我们无可失去,无可凭借,无可倚赖,没有安东尼那张扭乾转坤的利口,没有李密那枝感天动地的妙笔,于是扩大了不安,放大了忧虑,像徐庶一样乱了方寸。

或许我们能做的是像苏轼,像王维或者丘吉尔,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面对和排解。在无可奈何时,去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在无法可想时,保持最低和最后的尊严。

生命中最难度过的那段时光不是等待,不是忍耐,不是煎熬,而是在煎熬中忍耐和等待。但是,在至暗时刻,火星子都能放出肉眼可见的光芒,突破临界点,原子甚至能发出比太阳更大的光亮,就像那一首《时光》写的:

“时光,人们常将你比作美酒,想要痛饮欢畅。不,你应是猎物,我要像花豹一样追捕。你应是猎物,我要像苍鹰一样猛扑。对时光,应该狠狠撕咬、细细啃嚼,砸破骨、吮吸血;不要像喝水一样,不加品尝就溜入胃肠。要像重锚在暗的深海里飞沉,压榨出轻浮的气泡。要像骏马在夜的山径上奔腾,银蹄踏出火星。”

“像骏马在夜的山径上奔腾,银蹄踏出火星。”或许,这才是生命最耀眼的色彩。

“听雨”栏目征稿

教育人,你有多久没有认真地品读生活了?可曾触摸“人间草木”?可曾留意“父亲的背影”?可曾生发“秋天的怀念”?可曾感喟“小舍得”“小团圆”……我们在课文里、在书本里、在影视剧里品生活,是否有去感受、思考真实的生活?

真实生活自有其万钧力量。给你命运的馈赠或给你时代的大山,予你云天或予你歧路,送你小确幸也附赠小坎坷。“生活即教育”,教育人无数次提起陶行知的这句话,但你是否真的留心倾听过生活留下的真谛?它曾予你怎样的触动、撞击与思索?

《教育家》新媒体即日起开设“听雨”专栏。风声雨声声声入耳,那些真实的生活故事、生活感悟,交予我们细细聆听。不必局限于“教育”,社会百态,世事人情,一物一景,皆可入文。为自己的生活留一缕纪念,为他人留一份思考,为象牙塔中的学子,开一扇真实接触社会、了解生活的窗。

欢迎老师、校长、学生投稿,体裁以散文、随笔为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 END —

来源 | 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创

作者 | 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南省委员会参政议政处副处长,法学硕士 甘正气

设计 | 朱强

统筹 | 周彩丽

征集|“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

《教育家》发起的第二届“寻找大国良师”公益活动近日启幕。活动分为三部曲:

1.征集“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

2.出版《大国良师的样子》丛书

3.推选“大国良师”

活动截止至2022年底。依据评选标准及参与要求,推选出10位“2022大国良师”,授予“大国良师”称号,每位“大国良师”将获得主办方提供的成长奖励基金10万元(税前)。

2021年11月—2022年6月,开展“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征集活动。

征集要求:参与活动的教师,撰文讲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成长故事。以第一人称撰文,体裁为叙事散文,字数在1000字左右。要求故事真实感人。文章择优刊发《教育家》杂志、《教育家》杂志新媒体、学习强国等平台。

参与方式:在“光明教育家”App“寻找大国良师”专题页面提交申报表及教师自述的“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申报表及“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需同步提交)。如仅参与“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征集活动(不参与“寻找大国良师”活动),将文章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文章中注明学校、姓名、联系方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