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动笔写《我的解放日记》,我的年度最佳。
你可能在很多地方看到过这部韩剧的介绍了。
我看别人大多在写它如何体谅社畜的疲惫,或者如何还原不可抵挡的社恐时代。
我迟迟没下笔,是因为始终没能和女主共情起来。
大概我还没社恐到她那个程度,每次开口讲话,都得先深呼吸或者吓到哭。
我也不是女主代表的空心人群体,我有发自内心喜欢并且追求的东西,跟打工无关的东西。
所以虽然也很累,也一肚子恶心无处吐,但还不至于走在路上,双目发呆,思维停摆,只剩一具空壳,机械式迈步。
因为我并没有非常在乎,或者说,我有更在乎的事情。
更不会刷信用卡帮男友还债,刷到要上失信人名单,还不好意思撕破脸讨债。
本INFP高贵了整整7集,终于在第8集,被一个不起眼的小细节打败了。
女主哽咽的时候,我第一次跟着鼻酸起来。
就是这里,她替告白失败的大姐,掉了自己的眼泪。
是的,我想写写关于告白和告白失败的故事。
如果我在开头就告诉你,这期和爱情有关,你还会看到这里吗?
会不会觉得陈词滥调,莫名其妙?
我甚至在这部剧的专组里,都看到有人发帖质疑:
什么年代了,韩剧里解放自己的方式,竟然还是谈恋爱?
也有人不能理解,女主被前男友坑得背了一身债,竟然还要继续爱下一个男人,还爱得那么带劲。
在我们的语境里,爱情变成了过时废话,忘我追爱成了犯傻。
雄性们依然坚持物化女人和物化自己不动摇,依然以当“传统男人”为荣。
有了独立意识的现代女人们,自然退避三舍,自然要把“不要靠近男人,会变得不幸”打在公屏上。
其实不能说有错。
确实把自己和另一个人的身体、心情、利益,方方面面绑在一起,远比单身的风险高得多。在我们这个功利至上,价值观单一的时代。
如果《我的解放日记》是国产剧,像女主和女主姐姐这样,前两集臊眉耷眼,后两集遇到新男人,突然荣光焕发,还美其名曰,我的困境得到了解放。
那是会被各家号轮番骂的。大标题一定是:国产剧女主,依然只会恋爱脑。
其实大女主们并不是真的在搞爱情。那是要借助男人们的爱,或者来凸显女主的无所不能。
国产影视不只消灭了穷人,也早消灭了爱情。
连工业糖精剧,就是专供嗑糖女孩搞CP的那种假爱情,也只短暂温了一两年,到今年基本没了声响。
年轻人谈恋爱的电影,有一部算一部,都是捞一波就跑的顶级大烂片。
近来最好看的国产爱情故事,演的是一群奔五张的70后的故事。
去年底写《爱情神话》时,我写到过:看完这部片,脑子里都是真羡慕70后。
不愧是最幸运的一代,只有他们还可以谈爱情神话,也只有他们谈是合理的。反正年轻人的恋爱故事,已经怎么拍怎么假。
那些被考研考公考编制,被996、大裁员;被落不下的户,买不起的房……
现在还多了走不出的家门,被拉去的方舱,折腾得尘满面鬓如霜的年轻人……
是不会为了买几块蝴蝶酥去天钥桥路排一个小时的队。
不会招待朋友围坐自家法租界的别墅院子里,看费里尼,或者追忆年轻时在罗马的喷池前,和索菲亚罗兰的奇情艳遇的。
轮到这届年轻人上场,阶层跃升的窗口已经关闭。
冷不丁被抽走梯子,站在原地卷啊卷,卷到发蒙的年轻人,不知该往哪儿去,也不知该怪谁。
大家的世界自然而然分成二元对立,于是罗曼蒂克消亡了。
再谈起索菲亚罗兰,不会有绮丽幻想。
最多只会追问她的三观正不正?立场对不对?她是眯眯眼吗?
其实当然不是所有中年人都能过上电影里那种不上班,也能风花雪月的生活。
这种新爽体话本,就都安在70后身上吧。
这帮听着“我的未来不是梦”变老的家伙们,好像什么神话都有可能在他们身上发生。
观众不相信爱情,国产剧不会拍爱情。
在这样的环境里,如果还要拍这个古老母题,就得把它拍成神话才行,就像《我的解放日记》。
神话不是现实,不符合科学,它是超自然的,是理想化境。
现实是剧中三姐弟,为了省点租金,每天通勤三小时,往返首尔和环首都贫穷带。黑天出门,黑天回家,没有清晨和傍晚。
现实是二哥想跟朋友合股盘下便利店,没有本钱,想尽办法,赌上全部身家,放手一搏的当口,接到通知,家里有钱有信息的同事轻轻松松抢走了店。
只能愣在提款机前嘟囔:每次都是这样,我讨厌的人能轻易获得我想要的东西。
现实还是大姐永远相不成的亲,烫不好的头,升不了的职,提不起的精神。
每天在酒里找寄托,喝多了就说不着四六的醉话:我要是活在古代就好了,不用自己找对象,直接让爸妈帮我凑对。
其实是在承认,自己的失败和无能为力。
“我倒是庆幸活在现代。”同乡胖男孩接话,“因为我在古代,一定是贱民。”
胖男孩也找不到对象,因为胖、穷、不好看、不会说话,骨子里的自卑感。
他不想活在古代,但希望国家可以成立专项组织,帮扶他这种恋爱弱势群体。
正庆幸自己至少还拥有平等和自由,就被小伙伴残忍戳穿真相:你现在也是贱民。
不管古代还是现代,有人的地方就会因财富、权力、相貌,等各种现实条件,分成三六九等。
这些身处底层的乡下孩子,没有一个在畅想要事业大发,搞大钱,买大房子,干大事业。
剧情也并没有带他们展开事业线,像国产剧一样,一路遇贵人,遇天上掉馅饼,进而走上人生巅峰。
他们不管男的女的,30岁还是40岁,期待的人生出口,都是找一个爱人。
也许是韩国早已完成了阶级固化,没人再做逆天改命的梦。
又或者是韩国确实存在庞大的大龄单身群体。
数据显示,韩国三十岁以上未婚群体占比达到42.5%,并且还在继续上涨。单身时代,已经是大势所趋。
数字里有多少是自愿断情绝爱,又有多少是求而不得,就很难分清了。
大姐的心愿是在冬天之前,谈一场恋爱,妹妹是希望有个人可以无条件仰慕自己,把空心填满。
她们并不是着急结婚,而是着急去爱和被爱。
这是两回事。
连那个其貌不扬的胖老乡,一本正经地抱怨为什么政府不保障恋爱弱势群体,也不是让国家给他发老婆。
而是希望国家先发明告白日,他这种自卑男孩,能借口大过节的,对心上人表白。
然后再配套来个法定拒绝日,不接受他的女孩,也不会出口伤人,或者消失不见,而是正式且礼貌地拒绝。这样彼此都能保留体面。
这些底层孩子,人生的可能性一个个消失,天花板就压在脑门上,为了维持普通人的身份,已经筋疲力尽。
他们身上唯一还可能发生的超现实神迹,就是爱情,就好像爱情是自己唯一能做主的东西一样。
不是结婚,结婚又回到了现实。就是爱情,是爱和被爱。
听起来很虚,换成张爱玲的名句是:
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我记得我毕业前夕,第一次读《半生缘》,读到这一句时,几乎要哭出来。
要走出校门,成为社会人,才会明白的道理:原来我一点都不特别,转个身就能淹没在人海里。
然后读到这句话,不是被顾曼桢的爱情宣言感动到哭,而是羡慕沈世钧能被另一个人看到、记住、认可。
不因为他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只因为他是他这个人。
真是至高无上的赞美,是超现实神话。
大姐爱上了老同学的弟弟,对方随便一条微信,就能让她雀跃地蹦起来。
从此看云彩是他,看到好吃的东西是他,看每天拉她往返通勤的地铁,吹来的风,是他,是他,都是他。
想拍下一切平凡且重复的瞬间,分享给他。
因为有个人和你共享同一个时刻,本来平平无奇的景色,都有了特别的纪念意义。
再也不会无精打采,再也不会累到连顶着头发都觉得沉重,再也不是行尸走肉空心人。
心里满满当当地,踩着漂亮的低跟凉鞋,蹦跶在乡间小路上。
因为有爱情,她成了与众不同的大女主。
然后告白,然后告白失败。大姐的爱情戛然而止。
像午夜十二点,魔法消失。大姐瞬间又被打回原形,变回了转个身就能淹没在人海里的路人甲,变回日复一日循环疲惫生活的打工人。
同样平凡且期待解放的妹妹,看着坐在地上哭成孩子样的姐姐,也跟着流了泪。
明明之前是在路上遇到也不会打招呼的冷漠姐妹。
大概是从姐姐神话破灭的碎片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很丧对不对,好在第二天就出现了彩虹。
是真的彩虹。本来坐在细雨里,大姐还嘴上耍帅,脸上颓丧:
“没关系,有什么大不了,至少我又克服了一个恐惧。”
她这里恐惧的大概是对主动去爱,去告白,也承担告白失败,丢面子的风险。
“是好事啊,我快四十岁了,还在成长呢。”
这句可以理解成,我的人生又获得了一个新体验。
然后雨停,彩虹出来,抬头看天,还是忍不住流泪,在心里偷偷说:
“可恶,怎么又想拍照了呢?”
我觉得此刻未必是还在想着那个人,而是还在期待爱情的来临。
只要还会心动,那大姐的故事就不会到此结束。这和年龄无关。
编剧借同样40上下的男主的口,说出了年度最治愈台词:如果我活到90岁,现在就是我的小时候。
2022年,我们还在谈爱情,并不是老生常谈。
也许正是现代人都陷入焦虑、孤独、空虚无意义里,才更需要谈爱情。
因为这几乎是我们唯一可以自己做主的东西。
可能爱情的结果也不能完全做主,但至少它的开始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