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孩子上幼儿园后,让妈妈最心累的是“给老师点赞”,不点赞行不行

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五一假期最后一天,跟好朋友一起露营的时候,提到了孩子上学的问题。

她说:孩子上学以后,最让人不适应的是,要盯着朋友圈给老师们点赞。

她是一个基本上不发朋友圈的人,基本上也不怎么刷朋友圈,自从孩子上学以后,老师们会经常让家长发朋友圈,比方说转发学校的状态,比方说转发老师做的视频,比方说,老师发完状态以后,家长们跟着点赞。

她说的这些,我也同样遇到了,我偶尔发朋友圈,也偶尔给朋友点赞,但是依然反感跟风点赞。

自从在家长群加了不少家长之后,发现但凡三位老师发送状态,包括那个保育员,家长们都跟风点赞。

当所有的家长都点赞,只有你没点赞的时候,你就显得很特别,一次两次不明显,次数多了,你就成了那个“特别”的家长。

孩子上幼儿园后,让妈妈最心累的是“给老师点赞”,不点赞行不行

为什么家长争先给老师“点赞”?

理解了这件事,就理解了家长给老师“送礼”的道理了,其实是一样的,只是方法不一样。

家长们并不是真正发自内心想要给老师点赞,而是生怕自己不做这件事,会影响到老师对孩子的态度。

实际上,对于一些心胸狭隘的老师,家长的这个行为是真的会影响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

点赞和送礼是一个道理,孩子放到学校,家长各种不放心,为了让老师能够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特殊照顾,家长私底下给老师送礼。

因为有的家长送礼,老师就会对个别的孩子进行特殊照顾,这样一来就刺激到了别的家长的神经,然后家长们也就悄悄效仿,就有了“老师收礼”的不良风气。

只是点赞,只是动动手指的事情,相对比更容易一些。

这些小心思,都是家长们对孩子的紧张和担忧,希望孩子们至少不会受到老师的“冷暴力”。

孩子上幼儿园后,让妈妈最心累的是“给老师点赞”,不点赞行不行

不给老师“点赞”行不行?

其实,这些小心思不只是家长单方面的担忧。

家长对老师的态度,真的会影响老师对孩子的态度,无形中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如果真的不常关注朋友圈,很少在朋友圈发送状态,老师们也不会介意。

但是如果妈妈经常发送朋友圈,但是却从来不配合老师转发、推送学校状态,也从来不给老师点赞,老师们是真的会介意。

孩子上幼儿园后,让妈妈最心累的是“给老师点赞”,不点赞行不行

如何在老师面前不卑不亢?

孩子入学之后,家长们又多了一种关系要维护,那就是维护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很微妙,看起来不太重要,可是维系不好,又真的会影响老师对孩子的态度。

我家宝宝入托之后,比较黏老师,别的小朋友围着老师坐小板凳,她偏偏要挨着老师坐。

每次看到老师推送的视频中,宝宝像个“小助教”一样守在老师身边,我就有一种愧疚感,感到孩子给老师添麻烦了。

最初我也产生了一种想法:给老师买点礼物,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吧。

妈妈制止了我,妈妈说:老师照顾孩子,这是她们的职责,她们只是小托班,如果老师态度不好,孩子哭闹,你完全可以不给孩子上学,老师表现好,完全没有必要给她们送礼,你这样做,不是一个好的开头。

孩子上幼儿园后,让妈妈最心累的是“给老师点赞”,不点赞行不行

经过深思熟虑,我觉得她老人家说的有道理。

家长和老师之间要保持一种微妙的关系,保持不卑不亢,我们既不能看低老师,也不能过于讨好老师。

如果家长不屑于转发、点赞,那就分组设置,朋友圈对好友可见,老师们基本上看不到朋友圈,家长就不需要为这件事纠结了。

不主动讨好,发生问题以后,第一时间找原因,不着急去责备老师,这样就能保持不卑不亢了。

孩子上幼儿园后,让妈妈最心累的是“给老师点赞”,不点赞行不行

孩子入学之后,家长要坚持三种原则

1、 坚决不送礼

“不送礼”是一个底线,一旦家长开始送礼,老师接受之后,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生变化,家长要坚持送礼,才能让老师一直对孩子好。

而一个接受家长礼物的老师,职业道德自然也就消失了,风气就会变差,老师对孩子们的态度会根据家长的“表现”而定,老师不再发自内心爱这些孩子。

如果所有的家长都能做到坚持不送礼,老师即便有想法,也不会有机会“变差”。

2、 遇到问题先了解问题

任何时候,孩子在学校遇到了问题,先客观了解事情的原委,不要听信一面之词,避免跟老师直接闹僵,不好收场。

如果真的是老师的问题,自然要追究老师的责任,但是家长也要站在老师的角度考虑,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孩子上幼儿园后,让妈妈最心累的是“给老师点赞”,不点赞行不行

3、 不要在学校大闹

孩子入学之后,家长要记住的另外一件事是:任何时候都要盲目找到学校大闹,大闹之后孩子是继续上学还是要转学呢?

经常给孩子转学显然对孩子的成长和社交不利,可是大闹之后不给孩子转学,学校老师对家长产生了顾虑,自然会对孩子产生顾虑,这对孩子没有一点好处。

如果幼儿园的孩子真的出现问题,比方说受伤,比方说心理上受到了伤害,家长当然要找学校了解情况,但是前提是掌握了全部情况,在占理的前提下才要让学校给个说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