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邱燕原创丨“封”声鹤唳下的日常(散文)

邱燕原创丨“封”声鹤唳下的日常(散文)

“封”声鹤唳下的日常

文/邱燕

世事无常,济南的疫情愈来愈严峻。凡事预则立,似乎是有预感快封着我们了,周日上午出去采购了一趟。上楼不久,儿子告诉我小区大门锁了,只让进不让出。大白已经进驻小区,9号楼拉上隔离带子,每个楼洞有专人把守,不让他们下楼了,说是有个“小阳人”的次密接者。问大白什么情况,回答一切听从上头安排,他们不清楚。

奥密克戎病毒攻城略地,不见硝烟。传播速度之快,以咱们的人均医疗条件负荷不了大批感染者住院,目前用封控隔离来阻断传播可能是最好的选择。疫情就是命令,说封就封,意料之中,无话可说。

封控多久不知道,我们能做的就是如何调节心态和生活方式,使郁滞的心情得以舒缓,把日子过得饱满充实是多数人需要面临的一门功课。忙时不慌是从容,闲时不荒靠自律。

去年几次逛书城书店,每次都携回一摞书。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到现在也没抽几根丝,现在有了大把的整装时间,可以慢慢浸润。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让我披阅秘史,感受人性之美善。世上一日,书中千年,待我与古今才子心灵交会精神往还。

再次发现做饭、洗碗、扫地,样样家务自己都喜欢。其实做个居家女人多有福气。外面的世界虽然精彩,如果家庭中男子能挑起养家的重担来,女人们没有后顾之忧,谁又真心喜欢出头露面地四处奔波?

反正哪里也去不了,索性静下来过“慢生活”:自己发面蒸馒头,煮黑豆,发绿豆芽,腌黄瓜咸菜,阳台花盆里种南瓜。发绿豆芽一次不能发太多,隔天发一拨,每天过水,洗笼布,看着绿豆芽见风就长,十分希望绿豆芽发得粗壮,人吃绿豆芽不长胖。

看到老朋友发布的视频,展现的是谷雨时的麦田,大片希望的田野。被疫情封控在家,天气如人心阴沉,忽然雨点杂沓。蓦然发现这片充满生机的田野山林,心头一亮,这场应季的谷雨多么可贵。

转眼一想,相比无家可归、流离失所回不了家,出不了门都不算点事;相比历史上疫情大暴发时期,无人管无人问,任由百姓自生自灭,全凭造化,甚至出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荒凉,现在政府组织全员核酸,隔离抗疫,不致大恐慌,大悲剧;相比其他城市的惊慌失措,泉城老百姓是备好了物资等封控。

有人在朋友圈里发文:准备的蔬菜没吃完,先解封了,但也无处可去;还有人发文:囤货先要去库存,多炒几个菜腾空冰箱。有朋友在群里问大家被封的情况,长期出差在济的北京朋友说:情绪到了,准备足了,未被隔离感觉有点失落。济南是个包容性极强的城市,一个外地人来了,怎么不把人家及时封控了,让人家消除隔膜,消弥人家的失落感呢?

姐姐知道我们被封控了,两个人有空就煲电话粥;朋友那颗牵挂的心,不时通过微信、电话传来关怀和暖意;儿子担心我缺乏锻炼,建议我们一起跳时下爆款的刘畊宏的健身操。

同学在小群里分享他的生活:这几天我把茶壶依次排队在茶几上,想喝啥茶用啥壶,喝这个茶,看那个壶,也挺有趣。想象着那一排花色不同、形态各异的茶壶,或粗朴或精致,或内敛或奢华,立于几上,不动声色,静待主人来探询、深究它的器形、质地、温度、釉色、做工、工艺、身上的线条、构图、落款以及它的出身、身价,真应开心!

昨日梳妆完毕,儿子问:化妆好了你要去哪里?小区还是没开门!出门做核酸啊。做核酸这件事,虽然只与邻居见面,蓬头垢面可不行。听说,因为疫情戴口罩,把大半个脸捂了个严严实实,医美行业受到严重冲击,人人都戴着口罩,隆鼻子、隆下巴、面部提升、消除法令纹什么的,做了手术也都没机会展示了。

白云洞前一株草,入室五载有兰姿。喜欢莳花弄草的我,常暗自得意南山白云洞前这株草,当时看它叶子楚楚有致,用石头尖挖出围上一把姥娘土带回家来,从南山小院辗转来市区家中,在我手上已经五年,它经冬不枯,四季常青。样貌清雅婉顺,脾性谦恭矜持,风来摇曳生姿,修长葳蕤以兰自居,我也顺便糊涂着把它当兰宠着了。春日迟迟,悦目赏心,一丛草也能滋生出让身心适意的愉悦。

邱燕原创丨“封”声鹤唳下的日常(散文)

【作者简介】邱燕(女),祖籍山东泰安肥城,早年从事教育,热爱文字,酷爱读书,笔耕不辍,业余创办九如诗社,陆续在各大报刊、各大知名网络平台发表作品数百篇;2018年主编红色经典专著《沂蒙精神·中国梦》;2020年获中国十大新锐诗人称号。现居济南,任山东省人文艺术研究院秘书长,《神州》杂志山东版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