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忠实诞辰八十周年 人文社披露《白鹿原》创作出版始末

陈忠实逝去六周年了,今年是他八十岁诞辰,他“垫棺作枕”、呕尽一生心血的作品《白鹿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唯一拥有专有版权。4月28日晚,人文社组织举办了纪念陈忠实诞辰80周年系列活动第一场——“我把生命交给你了”,活动邀请到了《白鹿原》的组稿人、人民文学出版社原副总编辑何启治,《当代》杂志原主编洪清波与白鹿书院常务副院长邢小利等嘉宾,大家一同缅怀这位伟大的当代文学作家。

陈忠实诞辰八十周年 人文社披露《白鹿原》创作出版始末

《白鹿原》出版发行已经整整三十年了,当年出版之初,五个月内连续加印六次,印数六十万册,一时洛阳纸贵、无人不知《白鹿原》的阅读盛况至今不衰。现在印数达400余万册,持续被各种艺术形式进行改编,有北京人艺的话剧、陕西人艺的话剧,有舞剧、秦腔,有大银幕电影作品,也有创收视率新高的超长篇77集电视剧,这部作品的影响力持续振荡,历经时间的淘洗,成为当代文学熠熠发光的一颗明珠。

陈忠实1942年出生于陕西西安市灞桥区霸陵乡西蒋村,1982年年末,40岁的他被调进陕西省作家协会创作组,成为专业作家。但他没有把家搬进城里,反倒从原来供职的区文化馆所在的涵桥镇搬回了甚为偏僻的老家。在老家一待就是10年,创作了《康家小院》《梆子老大》《地窖》《蓝袍先生》等中短篇小说。

多年以后,陈忠实还感动于当初对白鹿原北坡根下祖居老屋这个写作环境的选择,“出于我的也许特别的心理,想找一个清静甚至冷僻的环境,读我想读的书和非读不行的书,尤其是需要冷下心来,回嚼我亲身经历的生活,我刚刚跨过40岁,前20年作为学生所看见的乡村生活,以及后20年直接参与其中的乡村生活。我在亲身参与其中的20年里,有许多直接的感受和体验,现在跳出具体的生活位置,不再是以干部而是以作家的身份看取昨天的生活,更有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正在发生着的改革。”

这是一个作家对根的回归,他第一次以清醒的理性精神审视自己的人生和赖以生长的土地以及时代的潮变。

因为《蓝袍先生》引发了他创作长篇小说的欲望,“如果要找最初的影像,就是原上一幢镂刻镶嵌着‘读耕传家’的四合院的门楼,我想探知这门楼里神秘的故事。”1986年4月,陈忠实趟过冰冷的灞河坐上公共汽车前往蓝田县搜集资料。

随后两年多的时间里,陈忠实把主要用心和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祖屋后的白鹿原上,还有和白鹿原隔浐河可望的神禾原、少陵原、凤栖原和隔灞河可望的铜人原。他将《白鹿原》的故事开端就挂在发生辛亥革命的1911年这个年轮上,一场亘古未有之巨变即将在这道原上展开。

他踏访写下中国第一部教化民众的《乡约》的宋朝进士吕大临的归终之地,这里也是“牛才子”(朱先生原型) 坐馆兴学的书院;他寻找白鹿原上建立的第一个共产党支部的粮店遗址。还有从村里老人口中掏出的包括自己的祖宗的故事,其中不乏令他得来窃喜不尽的生活细节……种种人和种种事,诱发出虚构的人物和情节,又把他记忆里的某些生活细节一一激活。

就这样,一边探访搜集素材,一边想象力催发的构思同步发生,《白鹿原》的整体框架渐渐成形,人物和细节也不断丰满了。特别是他听到族人讲到他的曾祖父,个子很高,腰杆儿总是挺得又端又直,从村子里走过去,那些在街巷里在门楼下袒胸露怀给孩子喂奶的女人,全都吓得跑回自家或就近躲进村人的院门里头去了。

陈忠实听到这个形象和细节,感到无以名状的激动和难以抑制的兴奋。此前他已经开始构想的一位族长尚属模糊平面的形像,顿时注入了活力也呈现出质感,一下子就在虚构的白鹿村的村巷、祠堂和自家门楼里踏出声响来;这个人的秉赋、气性,几乎在这一刻达到作者鼻息可感的生动和具体了。也在这一刻,陈忠实从县志上抄录的《乡约》,很自然地就融进这个人的血液。

陈忠实诞辰八十周年 人文社披露《白鹿原》创作出版始末

经过两年时间的构思酝酿、材料准备,1988年清明节期间的一个早晨,陈忠实在自己祖屋简陋的书房里,坐在由乡村木匠割制的沙发上,把一个大16开的硬皮本在膝头上打开,写下《白鹿原》草稿第一行钢笔字:“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

这个时候,整个世界已经简略到只剩下一个白鹿原;这个地理概念上的古老的原,又具象为一个名叫白嘉轩的人——《白鹿原》里最后一位族长,坚守着一部古老的《乡约》,面临着来自多种势力的挑战。经济实力相当却违背《乡约》精神的鹿子霖,是潜在的对手;依着叛逆天性的黑娃和依着生理本能的小娥,是白嘉轩的心理结构和性格所绝对不能容忍的;以新思想自觉反叛的兆鹏和自己的女儿白灵,他却徒叹奈何,这是强势心理结构的他,唯一难以呈现自信的对手;他倚重的白孝文彻底堕落彻底逸出,对他伤害最重,却撞不乱他的心理秩序……白嘉轩就是白鹿原,一个人撑着一道原。

陈忠实诞辰八十周年 人文社披露《白鹿原》创作出版始末

从1988年4月到1989年1月,完成初稿,真正的写作时间是八个月。此后陈忠实又耗时两年精心修改,终于在1992年3月定稿。

人文社收到他完稿的消息后,立即委派了两位编辑专程前往西安,从陈忠实手里接过了五十万字沉甸甸的手稿,后来陈忠实跟朋友说:那个时刻他好像也将自己的生命交托了出去。当时陈忠实回到家里等候命运的安排,他对夫人说,如果不行就回家养鸡,从此不再写作。

人文社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了三级审稿,并立即向作者回复了审稿意见,高度肯定了这部作品的价值。1992年年底至1993年初,《白鹿原》分为两期在《当代》上连载。1993年6月出版单行本,不仅文学界给予高度好评,读者也热捧,一跃成为畅销书。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崔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