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商朝取代夏朝,进步还是倒退?考古取得重大发现

作为中国最早的两个王朝,夏商留下了无数神话传说,更留下无数谜团,其中之一是商朝取代夏朝之后,整个社会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一般来说,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变得越来越文明,故而商朝取代夏朝,应该是进步了。但因为历史上也不乏落后文明消灭先进文明的现象,比如元代取代宋朝,因此商代取得夏朝,也的确可能是落后消灭先进,进而让社会出现倒退的现象。

近些年来,在寻找夏朝文字的过程中,部分学者认为夏朝文字就是夏篆,以夏禹书、禹王碑为代表,该字体非常成熟,非常规范,笔道圆润,讲究对称,是一种非常进步的文字,而相比之下,甲骨文却是一种落后字体。由于文字是文明的结晶,因此据此分析出商代社会比夏朝落后。

那么,商朝取代夏朝,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百余年来,考古取得了一些重大发现,早已给出了答案。

商朝取代夏朝,进步还是倒退?考古取得重大发现

文字:商代比夏朝的成熟

夏朝有没有文字,这个问题争论了好多年,其实甲骨文早已给出了确切的答案。甲骨文卜辞中,记载了帝俊、商契、王亥等人,而他们都是夏朝或之前的商人,如果夏朝没有文字,商人何以记载祖先的名字?可见,夏朝时期已经有了文字。因此,问题不是夏朝有没有文字,而是夏朝文字相比甲骨文如何。

1999年,《偃师二里头》挖掘报告出版,内容涵盖1959—1978年的挖掘资料,上面有一段话介绍了二里头陶文(部分见下图):“发现的刻划符号,主要出自大口尊的口沿内侧和其他器内的口部,有粗细不同的竖线、十字形、交叉形、树枝形等,有的近似象形文字。”

新世纪后,结果甲骨文,众多学者们经过多年研究,如今基本确定这些陶文是文字,而不是没有意义的刻符,下面分析图1—图8的意思。

商朝取代夏朝,进步还是倒退?考古取得重大发现

首先图1,与甲骨文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属于“矢”的初文。图2-4,也是“矢”的意思,只是当时这个文字显得极为简单朴素。图1与图2-4的两种箭矢,后者是前者的初文,还是属于两种不同用途的箭矢,如今还搞不清楚。

其次图5-7,看似是一个“口”,实际上代表的是“陷井”,捕猎用的井,不是吃水的井。

第三图8是“口矢”合一,意思是将两种手段结合起来的捕猎方式,也就是有箭矢有陷阱的捕猎。甲骨文与现代汉语中,都没有单独的文字可以表达这一意思,说明文字分工越来越精确了。闲话一句,以这个陶文来看,因为社会环境的关系,上古时一个字可能含有极为复杂的意思,所以破译甲骨文等文字难度很大,西方学者说他们破译各种古埃及、古希腊、苏美尔等文字,真的让人不可思议。

从下图二里头陶文与甲骨文对比来看,商代文字明显要比夏朝文字更成熟、更系统一些。也就是说,从文字角度来看,商代比夏代更先进、更文明一些。

商朝取代夏朝,进步还是倒退?考古取得重大发现

古城:商朝比夏朝的更大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城市越大、建筑越庞大、布局越合理,则说明社会文明程度越高。以夏商古城遗址对比来看,商代比夏朝的更大,技术更为先进。

关于夏朝古城,最为典型的是王城岗遗址与二里头遗址,其中王城岗遗址被认为是禹都阳城,二里头遗址被认为是夏朝中晚期的都城。

王城岗遗址位于河南登封市,遗址上有东西两座小城,其中西城保存完好,起初发现占地大约1万平,新世纪后外围还套着一个占地30万平的大城,并确认大城是在小城废毁后建成的。不过,该遗址建筑不多,学者杨宝成在《登封王城岗与“禹都阳城”》中指出,“王城岗城堡遗址本身并不能作为“进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从其规模和性质来分析,该遗址只是一座建有防御设施的一般聚落遗址。”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洛阳市,早已广为人知,在此不再赘言,该遗址面积不小于3平方公里,内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区域,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与王城岗遗址相比,二里头遗址已经脱胎换骨。

商朝取代夏朝,进步还是倒退?考古取得重大发现

关于商人遗址,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帝时代,位于河北石家庄地区,其中平山西门外遗址占地2万多平,鹿泉北胡庄遗址如今还未完全探索,如今探明的面积为15万平。不过,与王城岗遗址差不多,这些遗址还属于“聚落遗址”。

五帝晚期与夏朝时期,商人逐步南下,从石家庄到邯郸,再到河南濮阳、以及河南新乡一带。其中,在新乡辉县孟庄一带,发现了12.5万平米的先商古城,大约是商人王亥时代,说明当时商人已经成为一支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

进入商朝之后,规模庞大的商朝古城层出不穷,郑州商城高达25平方公里,偃师商城占地190万平方米,安阳殷墟总面积高达36平方公里。其中,偃师商城是目前发现的夏商时期布局结构最清晰的都城遗址,宫殿、府库、兵营、作坊、宗庙等一应俱全,且布局非常合理。偃师商城、以及二里头遗址,城市布局都远不是夏朝时期所能比的了。

因此,无论从先商遗址,还是从商朝古城来看,即便不能肯定地说商朝更先进、夏朝更落后,但也至少不能说夏朝比商朝先进。

商朝取代夏朝,进步还是倒退?考古取得重大发现

青铜:商朝比夏朝的先进

对金属的利用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文明程度越高,技术更为先进,就越能制造出更硬、更大的金属制品。但从夏商青铜器来看,商朝要远远超过夏朝。

夏朝王城岗遗址中,考古发现一块青铜残片,属于锡铅青铜,只有5、6厘米见方。二里头遗址出土了不少青铜器,用途多种多样,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青铜爵(见下图),但该遗址青铜器规模都不大,属于小型青铜器。

相比之下,商朝青铜技术非常先进,几乎一座司母戊鼎,就能让整个夏朝青铜器相形见绌了。研究报告显示,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是商代最重的青铜器。

商朝取代夏朝,进步还是倒退?考古取得重大发现

关于夏商青铜器,还有一个更为直观的比较,也与夏商文字有关,这就是青铜爵。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杜金鹏指出:“商代甲骨文中有的爵字,所摹形制的爵,显然应是二里头文化或至迟是二里岗期(又称郑州商城遗址)商文化的爵,而在商代晚期已不可见。”也就是说,商代的“爵”字,应该创造于二里头或二里岗时期,大约是夏朝晚期或商朝中前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爵”字也佐证了夏朝已有文字。

那么,夏商青铜器变化在何处呢?其实,夏商审美不同暂且不谈,重要的是商朝青铜技术远比夏朝先进。二里头遗址青铜爵胎体轻薄、制作粗糙、三足轻细、爵体鲜有花纹,而商代青铜爵(见下图)更为厚重、结实、爵体通常绘有花纹,两者比较不难看到商代青铜技术更高。

商朝取代夏朝,进步还是倒退?考古取得重大发现

综上,从文字、城市、青铜三个要素上看,商代要比夏代更为先进。

其实,最近一些年考古发现,“夏朝”说法可能不太准确,因为考古发现商朝之前的确存在一些“区域性王国”,最典型的是王城岗遗址、二里头遗址等,但这些遗址代表的不是一个“广域王国”,因此如今严谨的说应该叫“夏朝时期”。也就是说,历史上可能不存在广域王权的夏朝,而存在区域性王国的夏国。

从以前的“夏朝”转变为“夏朝时期”,而商代属于广域王权国家,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商代也的确要比夏代更为文明、更为先进,商代取代夏朝并非倒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