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冠知识60问(6)

51.配好的消毒液有效期是几天?

常用的需配制的消毒剂主要指含氯(溴)消毒剂如84消毒剂,一般均为现配现用。建议配好后留存不要超过24小时,尽早使用,随着时间推移有效成分会挥发,消毒效果下降。

52.外出、测核酸回家后如何消毒?

将外套轻轻脱下,挂在通风位置;摘下口罩,如需再次使用,应悬挂于干燥通风处;及时用“肥皂/洗手液+流动水”,清洁双手。脱下的鞋子放在门口,鞋面可用消毒湿巾擦拭。手机、钥匙等随身物品,用75%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有条件的可在家中区分“污染区”和“清洁区”,将外出回来的衣服鞋子留在“污染区”。

53.楼里的邻居“阳”了,我们在家里应该如何消毒?

病毒感染是有条件的,引起机体感染肯定要接触到一定的病毒数量。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空气中的病毒在浓度很低的情况下会引起感染。如果同一栋楼的邻居确诊感染了,我们在家里保持房间干净、整洁和通风是最重要的,不让病毒有藏身之处。

消毒首选物理消毒,可选择衣被暴晒、餐具煮沸和自然通风等方式。如需开展化学消毒,主要是针对从外面带入家里的物品,外包装可以用低浓度消毒剂(250mg/L-5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喷洒,包装内物品可以放置通风处30分钟后再处理。家庭内其他物品如用消毒剂消毒,在达到30分钟作用时间后用清水擦拭后使用

54.每次用完抽水马桶需要消毒吗?

家庭里一般不需要。马桶冲水产生的气溶胶正常来说不会跨楼层播散,不太可能扩散病毒。不过出于卫生考量,建议市民用完马桶后,先盖上马桶盖再冲水。人体排泄物中含有不少病原体,盖上马桶盖可以避免在冲水的时候病原体被水流形成的气压裹挟喷溅到空气中,污染卫生间环境,引起人体疾病。

55.楼里的邻居确诊感染了新冠,病毒会顺着下水道到我家吗?

只要居民楼邻居之间下水道的气流是不相通的,通过下水道传播的风险就极低。因此建议大家检查家中所有下水管道,例如厨房洗菜池、卫生间台盆、洗衣机排水管、阳台台盆等,如果排水管道(尤其是软管)和地漏之间是不密封的,可使用硅胶等材料将其密封,如无硅胶也可用胶带。给马桶附近(非淋浴房)的地漏定期(3-7天)加水。台盆每次使用完后将翻盖式下水盖盖住,抽拉式保持关闭状态,可在台盆中留少量水。

56.怎样做到科学锻炼?

一要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二要全面发展,让身体各部位都参与运动;三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运动损伤。同时要保证一定的运动量(持续时间)强度和频率:儿童青少年(5-17岁)每天至少进行30-60分钟的中度至高强度的锻炼,包括有氧运动力量和协调性训练等三方面;成年人(18-64岁)每次至少30分钟、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较大强度的有氧运动,或中等和较大强度2-3种方式的运动组合;老年人(65岁及以上)每次至少30分钟每周进行3-7次中低强度有氧运动或2-3种方式的运动组合,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增加一些提高身体平衡能力、预防摔倒的身体活动,如太极拳、扶墙踮脚尖等。

57.如何居家锻炼?

居家锻炼要结合自身情况,量力而行,采取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以心跳加快、微微出汗为宜。儿童以灵敏、柔韧、协调和平衡练习为主青少年可加入速度、小力量(如自身体重),还有心肺耐力练习;身体素质较好的、平常有锻炼习惯的成年人可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每周2-3次,20-30分钟/次动力和静力相结合的力量训练等;缺乏体育锻炼的成年人及老年人则以功能性练习和柔韧、平衡能力提升的练习为主,针对肩、颈、腰、背等关键部位的肌肉和关节进行静力性拉伸和转体类的练习。

58.居家锻炼有哪些注意事项?

要注意选择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的空间和合适的时间进行运动,注意周围家具位置,避免动作过大导致磕碰。着宽松舒服有弹性的运动鞋服,及时擦汗或更换内衣,运动结束后穿上外套,注意保暖。高强度运动应在饭前或饭后两小时进行,以免在锻炼过程中产生不适运动前有热身,运动后要放松。运动前后可用75%的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对所用器械、用品进行擦拭消毒:运动过程中不要触摸眼、口、鼻;运动后要及时洗手。

59.市民如何做好心理调适?

记住四个“有”。一是“有盼头”,了解防控要求,心里有底,就可大大减轻焦虑情绪;必要时,可拨打心理热线或通过网络咨询寻求专业帮助。二是“有放下”,与其抱怨抵触,不如顺势而为,给生活做个减法,可以发展个人兴趣爱好、降低需求、延迟满足。创造新的生活场景、新的玩法。三是“有自律”,不要在形象方面太过潦草,保持规律作息,维系神清气爽的状态,同时遵守防控相关要求,不找事、不添乱。四是“有念想”,把每天作为蓄积力量的机会,为美好末来做好准备:通过网络、电话与亲友保持联系,借助互动保持情感上的交流和支持。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四有”好市民。

60.居家网课期间,孩子和家长应当怎么开展心理疏导?

让“加减乘除”口诀来帮助大家。一是“保持节奏做加法”,每天制定学习计划,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保持学习仪式感,劳逸结合,有张有弛。二是“顺应变化做减法”,家长多包容,少急躁,少指责,帮助孩子调整适应。三是“亲子互动做乘法”,增加亲子良性互动,与孩子共同营造乐观、积极、有腔调的生活和学习氛围。四是“提升效率做除法”,家长减少负面情绪,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并和学校老师配合对孩子加以引导,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