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传奇电影大师雅克·贝汉,去了真正的天堂电影院

演员、制片人、导演

中国观众熟悉的许多法国电影

都有他的名字

传奇电影大师雅克·贝汉,去了真正的天堂电影院

4月21日,法国演员、导演兼制片人雅克·贝汉于巴黎家中去世,享年80岁。

对于这个名字,中国的影迷一定不会陌生。

他是《天堂电影院》里长大后的托托。在影片的结尾,他独自坐在空无一人的电影院,含泪看完了曾经被放映员剪掉的所有吻戏片段,铸就了影史上经典的三分钟。

传奇电影大师雅克·贝汉,去了真正的天堂电影院

他也是《放牛班的春天》的制片人,并客串了成年皮埃尔一角。

传奇电影大师雅克·贝汉,去了真正的天堂电影院

雅克·贝汉无疑是电影界的传奇人物,6岁从影,25岁就成为了威尼斯电影节影帝,参演过70多部作品。

60岁时,他突然转型当起了自然纪录片导演,制作的《微观世界》《迁徙的鸟》《海洋》,每一部豆瓣评分都在 9 分以上。

《海洋》在中国内地上映时,曾创下中国电影市场进口纪录片的最高人次纪录。

得知他离去的消息,戛纳电影节前主席吉尔·雅各布发文悼念:“雅克是魅力十足的,他所尝试的一切都成功了。”

“六公主”电影频道紧急决定,在下周一晚上排播《天堂电影院》,纪念这位中国观众熟悉的全能影人。

有人说,托托永远地回到了他的天堂电影院。

01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

却偏要靠才华

雅克·贝汉 1941 年出生于法国的一个演艺世家,父亲是一家剧院的舞台导演,母亲是演员。

剧院里泡大的小贝汉,年仅 6 岁便登上屏幕,在电影大师马赛尔·卡尔内的《夜之门》中客串。

传奇电影大师雅克·贝汉,去了真正的天堂电影院

《夜之门》(1946)

15 岁,贝汉开始正式舞台表演。

20 岁,他考入国立巴黎高等戏剧艺术学院,接受专业戏剧表演训练。

同年,在意大利导演瓦莱里奥·苏里尼的电影《手提箱女郎》里,贝汉担任男主角,饰演恋上克劳迪娅·卡汀娜的青涩少年。从此正式开始影坛之路。

传奇电影大师雅克·贝汉,去了真正的天堂电影院

《手提箱女郎》(1961)当年的贝汉可是实实在在的小鲜肉

短短 5 年后,贝汉就凭借《半个男人》成为了威尼斯电影节影帝。

之后,他又与凯瑟琳·德纳芙合作了备受欢迎的歌舞片《柳媚花娇》《驴皮公主》。

传奇电影大师雅克·贝汉,去了真正的天堂电影院

《柳媚花娇》(1967)年轻时的贝汉,也是靠颜值就能吃饭的美少年啊~

那时候的雅克·贝汉,年轻帅气,一头金发,动起来阳光活泼,静下来又带点儿柔美,加上演技自然不做作,俘获了无数欧洲少女少妇的心。

然而就在演艺事业的上升期,贝汉却选择了转向幕后。

1965 年,希腊导演科斯塔-加夫拉斯为了筹拍政治黑幕电影《焦点新闻》,到处寻找赞助。

雅克·贝汉说“当时我已经很老了(26岁),就想试试看做他的制片人。”

当然这是一句玩笑。

事实上,雅克·贝汉一直把电影当做与世界连结的媒介,一种表达他政治诉求的语言。

上世纪 60 年代,影坛正值政治片的风潮。贝汉对政治的关注,就像之后二十多年他对环境的关注一样,希望用电影的力量改变世界。

传奇电影大师雅克·贝汉,去了真正的天堂电影院

《焦点新闻》(1969)

《焦点新闻》改编自希腊的真实案件,揭露一起政治暗杀事件背后,政府和警方不可告人的秘密。

电影一经推出就大获成功,不但获得了 1970 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和最佳剪辑奖,还拿到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提名。

但是,贝汉的制片生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遭遇的最大失败是 1976 年制作并主演的《鞑靼人的荒漠》。

这部电影票房惨败,贝汉因此负债累累,一度被迫中断制片工作。

传奇电影大师雅克·贝汉,去了真正的天堂电影院

《鞑靼人的荒漠》(1976)

贝汉曾回忆说当制片人压力巨大,35 岁就白了头:

“当时压力特别大。做演员时什么都有人照顾,什么心都不用操,但做制片人却什么事都要管,巨大的责任让我的头发全变白了。”

直到 1989 年,他以演员身份再次出现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中。在朱塞佩·托纳多的《天堂电影院》里,雅克·贝汉扮演成年后的“托托”。

传奇电影大师雅克·贝汉,去了真正的天堂电影院

《天堂电影院》(1988)从影迷到导演,雅克·贝汉自己的人生与托托也有几分相似

在此之后,雅克·贝汉的兴趣点又一次发生了变化——他开始筹拍纪录片。

02

从演员到导演

他希望用电影作一首诗

无论是做演员、制片人,还是当导演,雅克·贝汉几乎都做到了极致。

“我喜欢尝试不一样的角色,做演员成功了,就想尝试做制片人的滋味。制片成功了,就想尝试做导演的滋味。”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人生只有一次,我想用梦想填满它。”

传奇电影大师雅克·贝汉,去了真正的天堂电影院

《上校的荣誉》(L'Honneurd'un capitaine)1982

而谈到拍摄纪录片的初衷,贝汉说:

“当我看报纸时,发现某个雨林大片消失或者某种生物正在遭遇灭绝。但第二天报纸就换了另一个话题,这件事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从此雅克·贝汉开始思考拍摄表现自然的纪录片,他希望普通人也能认识到环境问题已迫在眉睫。

“我希望用电影做一首诗,去关注这些动物,关注自然生态,真正能够帮助观者去意识到这些事情。”

传奇电影大师雅克·贝汉,去了真正的天堂电影院

《海洋》(2009)

“天、地、人”三部曲的第一部《微观世界》,由雅克·贝汉担当制作人,利用特殊的微观摄影机,向人们展示了放大了无数倍的昆虫世界。(声音也放大了,非常有趣)

两位导演克劳德·纽利迪萨尼和玛丽·佩莱诺,耗费了十几年的时间,花了大量精力和经费才把影片完成。

传奇电影大师雅克·贝汉,去了真正的天堂电影院

《微观世界》(1996)

而之后的《喜马拉雅》,则讲述了喜马拉雅群山之间,藏族运盐人的故事。

直到第三部《迁徙的鸟》,雅克·贝汉与搭档雅克·克鲁佐终于亲自拿起导筒,拍摄候鸟南迁北移的旅程。

传奇电影大师雅克·贝汉,去了真正的天堂电影院

《迁徙的鸟》(2001)

雅克·贝汉的纪录片,无一例外都有耗时久,花钱多的特点。

《迁徙的鸟》前后共 600 多人参与拍摄,历时 3 年多,耗资 4000 多万美元,在全球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取景,还动用了 17 个飞行员和两个科学考察队,记录胶片长达 460 多公里。

为了亲近鸟类,剧组花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追随候鸟辗转迁徙,消除他们对人类的戒备。

传奇电影大师雅克·贝汉,去了真正的天堂电影院

《迁徙的鸟》工作照

拍《海洋》的时候更夸张。

《海洋》在《迁徙的鸟》8 年之后才推出,被称为史上最烧钱的纪录片,投入 7500 万美元,贝汉到处筹钱,甚至连自家房子都抵押了。

幸好《海洋》票房和反响还不错,没有让导演无家可归,这才有了下一部《地球四季》的诞生。

传奇电影大师雅克·贝汉,去了真正的天堂电影院

《海洋》(2009)

除了烧钱、慢工出细活,贝汉的团队为了跟随动物,还搞出了很多发明。

拍《迁徙的鸟》时,为了跟着鸟类又不惊扰他们,专门发明了一种超轻的小型飞机。

传奇电影大师雅克·贝汉,去了真正的天堂电影院

《迁徙的鸟》工作照

《地球四季》也发明了一种可以高速追踪动物并且平稳拍摄的“四轮电子山地车”。

这种山地车在运行中没有声音,四个轮子可以分别运动,尽量贴地防止颠簸,让镜头锁定飞奔的动物。

传奇电影大师雅克·贝汉,去了真正的天堂电影院

《地球四季》工作照

03

留下遗憾

更留下永恒的经典

《地球四季》2016年登上中国大银幕,是贝汉导演的最后一部已经上映的自然纪录片。

两万多年前的冰川时期,动物们都生活在白雪皑皑的“冬”里。随着冰川融化,动物们开始迁徙。

有软萌的小狼崽、学习飞翔的小鸟、练习爬树的小熊,还有美貌又凶猛的猞猁、机灵可爱的小松鼠、呆萌的猫头鹰等等。

超近距离展现动物们的捕猎、繁衍、休养生息的日常生活。

传奇电影大师雅克·贝汉,去了真正的天堂电影院

《地球四季》的时间跨度大,涉及动物种类多,用“平视”的角度拍摄,以动物的视角描绘他们的生活。

电影继承了贝式纪录片惯有的“精致”特色,讲究细节,画面唯美,再加上贴切的音乐,台词也是一如既往的少,主要通过画面来推进故事。

正因如此,贝汉的电影才愈发适合在大银幕上观看。

传奇电影大师雅克·贝汉,去了真正的天堂电影院

《地球四季》来到中国时,已经75岁高龄的雅克·贝汉,短时间内跑了3个城市的路演活动,在多次采访中也不断发出环境保护的呼吁,可见贝老对于自然环境是真的很关切。

巧合的是,他过世的日子,正是世界地球日(4月22日)的前一天。

2017年,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地球四季》被选为开幕影片。当时,贝汉提到,自己有一个梦想,就是拍摄一部以中国为背景的影片。

故事灵感来自《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一个小男孩会骑着大鸟穿越中国。贝汉相信,这个地球上美丽的国度,一定会留下一段传奇的故事。

而现在,这个想法再也无法实现了。

斯人已逝,他留下的经典会永远烙印在影迷心中。

文、编辑/阿作、strawberry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TheBund」(微信号:the-bund)

已授权律师对文章版权行为进行追究与维权。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