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世界

读书日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纪录频道(CCTV-9)特意排播了纪录片《书店,遇见你》,这部纪录片访问了五座城市的六个书店,随机采访进入书店的一些买书人、读书人或者仅是闲逛的人。

书店是一座城市的体面与斯文。

我们在书店邂逅,买书,读书,与前人对话,与他人相遇。

在碎片化、感官化阅读流行的当下,在书店里读书,逗留,消磨时间,不说是一件雅事,却也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观众跟随纪录片《书店,遇见你》的镜头去看他们所看的书,有时还会随访到他们的家,进入他们的人生故事,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

人与城市的邂逅及对话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纪录片《书店,遇见你》每集即以城市+书店命名。

在这里,观众首先遇见城市,然后才是城市的书店。

事实上,这里的每个书店都深深烙上城市的印迹。

万圣书园镌刻着北京城市的典重;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深圳人的拼搏与城市的快节奏,也就有了深圳24小时书吧;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内地小县城渑池的气质,似乎是老牌国营新华书店的隐喻;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舒适、休闲、会享受的城市性格,让成都方所不仅有书,有咖啡,有文创和展览,还有服装,一切都舒舒服服,是一个自在的空间。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书店是城市的窗口,在这里可以看见一个城市的繁华或者落寞;

在这里,走累的人群,会停一下脚步,做短暂的歇息,吸收生命的能量,再次走进人流。

书店邂逅,实质上是一个城市与人无数次相遇中最有光芒的一次。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来这里的人,有公交车司机,有准备考公务员的藏族姑娘,有来网红店打卡的退休大妈们,有怕影响室友休息而来24小时书吧夜读的女医生,有从金融机构辞职准备改做律师而熬夜复习的司法考试者……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这些城市的打拼者,他们与书店的相遇时光,便是与城市的一段对话。

读书人的镜像与内心烛照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一本书就是一个人的镜子,照出一个人的爱好、品格,甚至性格、气质。

第六集《武汉·又合书舍》中,一个公交车司机来书店买《齐白石印章》,引起导演的特别注意,便随其跑车一段,还随访到他的家庭,有一个中风的父亲要照顾,儿子准备高考,妻子没有工作,书和盆栽是他给自己保留的一个空间。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面对家庭困境的从容与乐观,使他有一个坚强的内心,不向生活低头。

一本书,不同时期去读,由于内心的变化及人生境遇的不同,同一个人也会读出不同的境界。

第二集《武汉·百草园书店》采访了一个冒雨来书店的母女。妈妈是一个“红迷”,她说自己不同年龄看《红楼梦》,有不同的感悟。不断重返书中的世界,不断走进自己的内心。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人生的出路,为了自己或别人走得更远,他们走进书店买书读书。

书使人不再孤独。

第六集《武汉·又合书舍》中一个得了当前无法治愈的脊髓空洞症的青年在城中村租房读书,他说,“你觉得外面热闹,我告诉你,我房间里才热闹呢”。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书是自己与家人的情感媒介。

纪录片中一个买二手书的女子记得母亲喜欢《瑞贝卡》,一直寻找最满意的译本,以期修复自己与父母已经疏远的感情。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书让人获得精神自由,有前进的目标。

读什么样的书,想接近什么样的人,读书让人有进步心,有前行的动力。

或者不想接近什么样的人,也要读书,只有读书才会让自身变得有免疫力。

一本书就像一盏灯,照亮每一个读书人的路,让他们的内心敞亮。

人生的路演与命运的抗争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书店,遇见你》以随机的方式捕捉有意思的受访者,有私人书店的老板,有资深的书店店员,更多的是读书人,他们是书店的主角,是读书生态链最重要的一环,是整个纪录片的叙事主体。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以上一切受访者,他们与书店的邂逅,可能是期待已久的,也可能是不经意的一次相遇。

不管如何,每一次相遇都是他们人生途中的一次路演,一次带着浓浓书卷香气的人生路演。

买书、成了这部纪录片表现人物命运感的线索或脉络。

第五集《成都·方所书店》一个父亲带着两个小孩在书店里看书,导演跟着他们回家采访,发现这是一个曾经参与过三线建设的家庭。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

爷爷奶奶是外乡人,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四川攀枝花搞建设,后来一家人都转到了成都。

两位老人一直保留着未改的乡音,还梦着那回不去的故乡。

这样的人物采访每集都有两三人,很多人物性格突出,形象鲜明。

他们都是普通人,人生有时并不成功,他们做着普通的事,与命运抗争。

第四集《渑池·新华书店》采访了果园乡分店的徐店长与他在县城书店打工的儿子小徐。

世界读书日

2022/04/23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小徐自小叛逆,不好好读书,出走打工几年后回到家乡,在父母的要求下结婚生子。迫于养家糊口的压力,他开始在书店里打着挣钱不多的工,早年不爱读书的他现在整天跟教材打交道。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在镜头面前的他,早已不是那个桀骜不驯的少年,而是一个知进退、有担当的还藏着几分腼腆的为人夫、为人父的汉子。

很有意思的一点,这个纪录片的导演虽然一直并未露面,但以采访问话或对话者的形式“露迹”,从而构建了该纪录片颇具特点的一个话语叙述者形象。

这个叙述者对受访者进行多种社会学特点的遴选。男女,亲子,职业,代际,年龄,贫富,甚至人数的多寡,都方方面面照顾了。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纪录片的叙述者对于人物的采访注意简繁相宜。

这个叙述者敏锐而活跃地搭话书店的看书人、购书者。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这种随机式的新闻外采形态,让纪录片显得轻松自然,真实感倍增。

在采访中,导演与受访者的一问一答,使纪录片的即时感、现实感爆棚。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这个贯穿始终、一直活跃的叙述者令纪录片新鲜灵动,生机全出。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书店是很多人的美好记忆。

读书让我们长大,

读书让我们有见识,

读书让我们不再迷惘。

世间万事万物皆有时序。

在书与书之间,

我们或许与自己、

与时间、与文明,

进行着一场无尽的对话。

读书,

让我们抵达更远的远方。

央视剧评|读书,让心抵达远方

让我们不止在读书日读书!

评论员:陈立强

更多精彩央视剧评点击

总 监 制 | 庄殿君

监 制 | 张雪梅 杨春果

主 编 | 杨 珺

责 编 | 张晓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