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世界

讀書日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頻道(CCTV-9)特意排播了紀錄片《書店,遇見你》,這部紀錄片通路了五座城市的六個書店,随機采訪進入書店的一些買書人、讀書人或者僅是閑逛的人。

書店是一座城市的體面與斯文。

我們在書店邂逅,買書,讀書,與前人對話,與他人相遇。

在碎片化、感官化閱讀流行的當下,在書店裡讀書,逗留,消磨時間,不說是一件雅事,卻也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觀衆跟随紀錄片《書店,遇見你》的鏡頭去看他們所看的書,有時還會随訪到他們的家,進入他們的人生故事,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

人與城市的邂逅及對話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紀錄片《書店,遇見你》每集即以城市+書店命名。

在這裡,觀衆首先遇見城市,然後才是城市的書店。

事實上,這裡的每個書店都深深烙上城市的印迹。

萬聖書園镌刻着北京城市的典重;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深圳人的拼搏與城市的快節奏,也就有了深圳24小時書吧;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内地小縣城渑池的氣質,似乎是老牌國營新華書店的隐喻;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舒适、休閑、會享受的城市性格,讓成都方所不僅有書,有咖啡,有文創和展覽,還有服裝,一切都舒舒服服,是一個自在的空間。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書店是城市的視窗,在這裡可以看見一個城市的繁華或者落寞;

在這裡,走累的人群,會停一下腳步,做短暫的歇息,吸收生命的能量,再次走進人流。

書店邂逅,實質上是一個城市與人無數次相遇中最有光芒的一次。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來這裡的人,有公共汽車司機,有準備考公務員的藏族姑娘,有來網紅店打卡的退休大媽們,有怕影響室友休息而來24小時書吧夜讀的女醫生,有從金融機構辭職準備改做律師而熬夜複習的司法考試者……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這些城市的打拼者,他們與書店的相遇時光,便是與城市的一段對話。

讀書人的鏡像與内心燭照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一本書就是一個人的鏡子,照出一個人的愛好、品格,甚至性格、氣質。

第六集《武漢·又合書舍》中,一個公共汽車司機來書店買《齊白石印章》,引起導演的特别注意,便随其跑車一段,還随訪到他的家庭,有一個中風的父親要照顧,兒子準備聯考,妻子沒有工作,書和盆栽是他給自己保留的一個空間。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面對家庭困境的從容與樂觀,使他有一個堅強的内心,不向生活低頭。

一本書,不同時期去讀,由于内心的變化及人生境遇的不同,同一個人也會讀出不同的境界。

第二集《武漢·百草園書店》采訪了一個冒雨來書店的母女。媽媽是一個“紅迷”,她說自己不同年齡看《紅樓夢》,有不同的感悟。不斷重返書中的世界,不斷走進自己的内心。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書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人生的出路,為了自己或别人走得更遠,他們走進書店買書讀書。

書使人不再孤獨。

第六集《武漢·又合書舍》中一個得了目前無法治愈的脊髓空洞症的青年在城中村租房讀書,他說,“你覺得外面熱鬧,我告訴你,我房間裡才熱鬧呢”。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書是自己與家人的情感媒介。

紀錄片中一個買二手書的女子記得母親喜歡《瑞貝卡》,一直尋找最滿意的譯本,以期修複自己與父母已經疏遠的感情。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書讓人獲得精神自由,有前進的目标。

讀什麼樣的書,想接近什麼樣的人,讀書讓人有進步心,有前行的動力。

或者不想接近什麼樣的人,也要讀書,隻有讀書才會讓自身變得有免疫力。

一本書就像一盞燈,照亮每一個讀書人的路,讓他們的内心敞亮。

人生的路演與命運的抗争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書店,遇見你》以随機的方式捕捉有意思的受訪者,有私人書店的老闆,有資深的書店店員,更多的是讀書人,他們是書店的主角,是讀書生态鍊最重要的一環,是整個紀錄片的叙事主體。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以上一切受訪者,他們與書店的邂逅,可能是期待已久的,也可能是不經意的一次相遇。

不管如何,每一次相遇都是他們人生途中的一次路演,一次帶着濃濃書卷香氣的人生路演。

買書、成了這部紀錄片表現人物命運感的線索或脈絡。

第五集《成都·方所書店》一個父親帶着兩個小孩在書店裡看書,導演跟着他們回家采訪,發現這是一個曾經參與過三線建設的家庭。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

爺爺奶奶是外鄉人,響應國家号召來到四川攀枝花搞建設,後來一家人都轉到了成都。

兩位老人一直保留着未改的鄉音,還夢着那回不去的故鄉。

這樣的人物采訪每集都有兩三人,很多人物性格突出,形象鮮明。

他們都是普通人,人生有時并不成功,他們做着普通的事,與命運抗争。

第四集《渑池·新華書店》采訪了果園鄉分店的徐店長與他在縣城書店打工的兒子小徐。

世界讀書日

2022/04/23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小徐自小叛逆,不好好讀書,出走打工幾年後回到家鄉,在父母的要求下結婚生子。迫于養家糊口的壓力,他開始在書店裡打着掙錢不多的工,早年不愛讀書的他現在整天跟教材打交道。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在鏡頭面前的他,早已不是那個桀骜不馴的少年,而是一個知進退、有擔當的還藏着幾分腼腆的為人夫、為人父的漢子。

很有意思的一點,這個紀錄片的導演雖然一直并未露面,但以采通路話或對話者的形式“露迹”,進而建構了該紀錄片頗具特點的一個話語叙述者形象。

這個叙述者對受訪者進行多種社會學特點的遴選。男女,親子,職業,代際,年齡,貧富,甚至人數的多寡,都方方面面照顧了。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紀錄片的叙述者對于人物的采訪注意簡繁相宜。

這個叙述者敏銳而活躍地搭話書店的看書人、購書者。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這種随機式的新聞外采形态,讓紀錄片顯得輕松自然,真實感倍增。

在采訪中,導演與受訪者的一問一答,使紀錄片的即時感、現實感爆棚。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這個貫穿始終、一直活躍的叙述者令紀錄片新鮮靈動,生機全出。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書店是很多人的美好記憶。

讀書讓我們長大,

讀書讓我們有見識,

讀書讓我們不再迷惘。

世間萬事萬物皆有時序。

在書與書之間,

我們或許與自己、

與時間、與文明,

進行着一場無盡的對話。

讀書,

讓我們抵達更遠的遠方。

央視劇評|讀書,讓心抵達遠方

讓我們不止在讀書日讀書!

評論員:陳立強

更多精彩央視劇評點選

總 監 制 | 莊殿君

監 制 | 張雪梅 楊春果

主 編 | 楊 珺

責 編 | 張曉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