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刷屏”时代,该怎样“读书”?丨睡前聊一会儿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日渐长,绿正好,春来正逢读书时。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伴随着各式各样的读书活动、社交媒体的好书评选、电商平台的促销推送,提醒着步履匆匆的人们勿忘在大好春光与阅读相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古人的这句诗,恰到好处地道出与书为伴的阅读之乐。如今,新媒介、新场景、新形式改变了阅读的习惯、拓宽了阅读的内涵,当“读书”遇上“刷屏”时代,阅读的“质感”该怎样保持?“书香”又该如何继续传递?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刷屏”时代,该怎样“读书”?丨睡前聊一会儿

图源网络

阅读,有手不释卷者独爱纸本墨香,沉醉于书展、书店、书本的魅力;也有视听兼备者更喜声画共赏,享受着听书、快读、刷屏的自在。调查显示,近年来大陆人均纸质书阅读量有所减少,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与人均数字阅读量均有明显上升。2020年,大陆数字阅读产业规模达351.6亿元,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4.94亿。白纸黑字进入方寸屏幕,章节句段搭配背景音乐,起承转合变身简短解说,诗文意象融合视听效果……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以“听众”“观众”的角色来“读书”。然而,“刷屏”式阅读,在让阅读习惯触手可及、方式灵活多变的同时,也带来了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思维简单化、理解庸俗化等不同程度的问题,屡屡引发争论与担忧。

“刷屏”时代,该怎样“读书”?丨睡前聊一会儿

图源网络

另一方面,阅读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启发思考。阅读习惯的区别,不应与精神文化世界的丰富或贫瘠相关联。求知的方式各异,但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在化零为整、沉潜往复中使之沉淀为思考和智慧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朱熹有云,“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文字留白处的掩卷长思、声画落幕后的意味深长,都在一次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充盈着读者的精神家园。而以此为基础,阅读行为本身的另一种魅力也更加凸显:以思考的力量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在笔墨世界中涵养情怀与气质。这种魅力,正是走马观花的快餐式阅读、蜂拥而至的流量化内容所不能给予读者的独特馈赠。

林语堂曾这样解释“读书”:“兴味到时,拿起书本来就读”,且读书须“处处有我的真知灼见,得一分见解,是一分学问,除一种俗见,算一分进步”。由此看来,无论是以纸墨书香还是视听体验来满足读者的阅读“兴味”,形式不拘,重要的是在字里行间、屏幕内外获得“开卷有益”的熏陶和升华。正因如此,我们不必纠结于阅读形态上“有形之书”与“无形之书”的区别,更应专注于阅读深度上从“有字之书”到“无字之书”的锤炼。让阅读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更加深入地推进全民阅读,更为广泛地建设“书香中国”,这正是一年一度的“读书日”所应点亮的人文之光,所应树立的精神气象。

这正是:

熟读精思,好学求知。

沉潜体悟,莫拘形式。

(文丨李忱阳)

| 荐书 |

★ ☆ ★

《与未来谈谈心——睡前聊一会儿》

★ ☆ ★

“刷屏”时代,该怎样“读书”?丨睡前聊一会儿

丨简介丨

继《与时代谈谈心》《与世界谈谈心》后,人民日报评论部的“睡前聊一会儿”栏目再推系列读物之《与未来谈谈心》,把睡前几分钟的谈心,变成更为触手可及的陪伴。本书系统梳理了这两年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新闻热点,分为风尚、世态、青春、时代、人物、文化、生活、社会、新知等部分,给读者一个触摸时间、观察世界的窗口。

我们在时间中跋涉,向着未来前行。面对过去,每个人都会有遗憾、懊悔、回忆;好在,每个人也都有未来,那里有困惑、失落,更有收获、希望。这本小书收录的,是时间中的圈圈涟漪,是记忆中的种种际遇,希望它能让我们在相连的悲欢中,“一起向未来”。虽然未来还不确定,但也正因如此,一切皆有可能。

—当当已售,扫码即购—

— “与时代谈谈心+与世界谈谈心+与未来谈谈心”套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