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徐志强:父亲的土地

20岁那年,我和父亲办了一个天底下最不公平的交易。父亲从一个工人变成了农民,却帮我实现了从一个农民变成工人的角色转换。

父亲退休后只干两件事,忙时种田,闲时种菜。

徐志强:父亲的土地

图:来自网络,与文无关

改革开放后家里分了二亩八分地。那时,父亲吃商品粮,农村田地没有父亲的份。

父亲退休后,一刻也没有放弃休息,耕地的架式,吆喝牛的声音,像似一个多年的老手。

早年,我听父亲说过,他没念过两天书,不满十岁就跟着爷爷在地里干活。那年月家里穷的没有耕牛,全凭父亲和爷爷用锄头开挖,撒下种子,除草、浇水、施肥,勤扒苦作换来一家人的口粮。父亲常说,“庄稼人只要勤快就有饭吃”。

父亲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庄稼地里度过,直到后来参军到部队,父亲才停止种地。退伍后到铁路任养路工,干着和种地一样累的活儿,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父亲一生无故事,父亲一生无事故,从来没有停止过劳作。

徐志强:父亲的土地

图:来自网络,与文无关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刚上班第一年夏天,正值家乡农忙时节,我休了两周的探亲假,从单位赶回家里帮助父亲一把。没想到父亲干活力气比我还大,干农活比我还专业,完全是一个老把式,我从打心眼里佩服父亲。

那年夏天,蝉在树上“知了知了”地叫地欢,我就在想,它能读懂父亲对土地的情感么?

上班后,我虽然很少回家,但通过母亲的叙述,我知道父亲和二亩八分地的细节:时常是天不亮父亲就开始起床干活。他把门口垃圾沟里的土粪起出来,用竹框挑肥,一趟一趟往返地里,把土粪撒到泥土上。他时常弯下腰捡拾泥土里隐藏着的小石子、瓦块、砖头,生怕伤着农具和人。经过父亲的耕种打磨,泥土像是被过滤网筛选了一样,地里几何线条又直又平,像工艺品一样。父亲的土地里没有杂草只有果实。每次父亲从地里回来,身上总会带着一些泥土。母亲想用手拍打,父亲一歪头避开了,说泥土又不脏。父亲种的水稻产量一点也不比村里人差。

我常常凝视着父亲犁地的情景。在地头,他脱了鞋子,卷起裤管,光脚走进地里。黝黑的泥土,宛若父亲的肤色,泥巴缠绕在他的腿上,一点也看不出来。牛在前边拉着犁,他一手扶着犁,一脚一脚地踩进泥土,然后慢慢拔起。犁在父亲的操纵下翻搅着田里的土,泥巴随着犁齿跳到父亲的身上,极像一对知音在谈论着乐曲的美妙。父亲赶牛的鞭杆儿光滑,鞭子细长,父亲抽鞭完全是一种心情的宣泻,属于精神层次的张扬。他胳膊一扬,鞭子在空中绕一个很圆的圈,“叭——”,声音清脆,黑牛就“哞——”地一声响应。二亩八分地在父亲机械式开采下,泥土终于裸露出其雄壮的肌肤。

徐志强:父亲的土地

图:来自网络,与文无关

有一年春节我回乡过年,临近村口,空旷的田野看不到一个人,只有风在田野呼呼地吹。树上的叶子被寒风吹光了,只剩下一个个光秃秃的鸟窝。老树、乌鸦。这是诗一般凄冷的境界。长途跋涉的我又困又累,我也在风中打着冷颤。突然,我在村地头看见了一个人,那样的瘦弱又是那样的熟悉。走近一看,原来是父亲,他正在地里给油菜施肥。那个朴实的背影我终生难忘,如同朱自清笔下父亲。

父亲懂得,土地糊弄不得,只有辛勤的付出才会换来累累的硕果。父亲种地很快在村里小有名气,父亲培育的粮食和蔬菜都是精品力作。家里的土豆、红薯能堆出一个小山包,后来全成了母亲喂猪的饲料。

父亲的手,粗糙得跟泥土一样,手背上的青筋如蚯蚓,手心的老茧宛若树皮。仍然记得,在我的童年,他常常用他的手掌抚摸我的脸蛋。父亲的手虽然粗糙但很温暖,如庄稼的汁液传到我的血管。父亲的一生与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退休后连续种了近二十年地。后来,父亲的背已开始弯曲了,头发全白,牙也开始掉了。我说什么也不让他再种地了,并将二老移居他乡与我生活在一起。

徐志强:父亲的土地

“庄稼人只要勤快就有饭吃”。起初,这句话并没有走进我的心里。随着岁月的推移,我才悟出了父亲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这与我后来从事的工作是何等的相似。这富有哲理的句子,却被只读过两年书的父亲说出来。这句话,足够让我铭记终生。父亲在泥土里忙碌的身影和土地丰收的景象足够滋润我的一生。父亲累了困了,在他八十岁那年永远离开了我们。

父亲酷爱土地,爱的那么深沉和执着,从土里来,到土里去。父亲的一生无论是为工还是为农,他都无怨无悔,他以泥土般的品质温暖着他的后人,那爱如泥土般芳香!

徐志强:父亲的土地
徐志强:父亲的土地

作者简介

徐志强: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徐志强,武穴籍人士,现任职中国铁路武汉局襄阳北车站车间党支部书记,先后在《人民铁道报》、《武汉铁道报》、《飞驰》、《楚天都市报》、《襄阳日报》、《襄阳晚报》等路内外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若干篇。人生无止境,艺术无止境,思想无止境。求索的过程中,真正的价值不是壮观,而是丰富和饱满。不论攀登到哪一步,不屈不挠、嫉恶向善的行为本身便是对灵魂的一种安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立身重信义,坦诚重情操,至诚至善至真,宁为玉碎不为权财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坚信:爱摄影、爱写作不后悔,拍下或写好身边的真善美。

摄影:除登明出处外均为徐志强提供

编辑:泽润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