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徐良观:书迷“绍公”

书迷“绍公”

徐良观

在一条水泥大道上,一位满头白发,精神矍铄,躬身奋力蹬着自行车的老人,两脚踩着踏脚转得飞快,从那自行车的车速和蹬车的架势可以看出,劲头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他每天从家往返镇一趟,从邮局或快递点取回书报,从退休至今,这样的行程已经连续17年了。他就是被人尊称为“绍公”的,我的同事周绍文老师。

根据周氏家谱推算,绍公家族于爱莲堂号,他是《爱莲说》作者周敦颐的34代后人。虽然他与周敦颐的关系十分遥远,不过,他也算得上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其父周书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也曾是遐迩闻名的私塾先生。

也许他受祖先周敦颐的影响,自青年时就喜欢读书。那时他读的书大都是数理化类的,不管到那所学校,除了英语外,他绝不是挑课的主儿,从不会让学校领导们为难。他最感遗憾的是这辈子没有读过大学,好在80年代有机会去盐城师专培训了两年半,并取得了中文大专文凭,总算圆了他的大学梦。

徐良观:书迷“绍公”

周绍文先生在书房

喜欢读书的人更喜欢买书,全镇可以说没有谁能超越他的。只要报刊上有推荐的新书目录,看到合适的,他千方百计也要买,购买的书的种类大都是文学、历史和哲学类的,尤以古诗词、古文类为最多。

后来他不知怎么的喜欢上了人物传记,国内他最喜欢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的传记,他家的藏书里有好几十本,这两个伟人是他最崇拜也是最想研究的,每当与人闲聊起这两个伟人的事迹,往往能以确凿的史料和翔实的史实侃侃而谈,赢得大家的钦佩。在外国人物传记里,他最喜欢美国的林肯、华盛顿和法国的拿破仑,这几个伟人中,他多次在我面前说起,最崇拜的人是林肯。并历数林肯伟大历史功绩:他的正直、仁慈和坚强的个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景仰的总统之一。他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维护了美联邦统一,为美国在19世纪跃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开辟了道路,使美国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被称为“伟大的解放者”。

一个教师,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工资并不高,可他在买书问题上从不吝啬,为了买到经济实惠的书籍,他先后加入了半月谈读书俱乐部、贝塔斯曼俱乐部,正常比新华书店便宜三—四折。出版社及时将新书目录寄给他,供他购书时参考。

退休后,他也学着年轻人赶起了“时髦”:请人在网上购书。他有一个得意门生是政府公务员,经常把想买的书目告诉这位学生,然后请学生在网上操作,这样一来购书的时间缩短了,价格更便宜了。北大出版社出版的国学经典,他一气就购买了20多本。台湾学着曾仕强研究《易经》深而透,把《易经》分成64卦,一卦一卦地讲,他一本又一本地买,买了又认真地读。原来对易经一窍不通的他,如今对《易经》倒也能说得头头是道。关于《红楼梦》研究的书他一买也是十几本,各个版本的,各个名家的基本都有。

不过,网购书有时也会遭遇“李鬼”。今年他就碰到了一次,他看到网上有关于唐诗排行榜的书卖,立马下单,可是等书寄过来翻开一看,他懵啦!里面的书页糊里糊涂,字迹不清,而且没有书号。原来是盗版的。把个绍公气得不要不要的,可是已经买了,退也无法退,只好凑合着看看。

儿子们知道他嗜书如命,有时发现好的,也帮助买了作为礼物孝敬他,在盐城工作的三儿子曾帮老爸买了一套唐诗宋词元曲。当时他拿到这套书时,竟如获至宝,手不释卷,花几天时间就读完了。

有时外出,每到一地,新华书店是他的必到之地。他常说:“不到新华书店,就等于没到这个地方。”经过若干年的积累,绍公家里的藏书达到了3000多本,走进他的家庭,犹如走进了一个家庭图书馆,一股浓郁的书香扑鼻而来。书橱里、桌子上、床上、凳子上都摆满了书。自己家里放不下了,还有不少书放在了儿子家的书橱里。

“书买了不读就是叶公好龙”。绍公可不是传说中的叶公哦!他读书可有点儿像袁枚笔下的黄生“而其读书也必专”“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吃透其精神。一般利用下午时间,这时他不外出不会客,专心读书。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绍公这位普通乡村教师从书中获得了真知灼见,并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他曾经用“上、止、正”三字与同事们分享了阅读《易经》的体会:上,《易经》的前卦,“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止,《易经》的艮卦:强调人生当止则止,过分贪心,欲壑难填,那就会亢龙有悔;正,《易经》的鼎卦,人生要走正道,不能走邪道,正邪自古同冰炭。绍公读《易经》真是读出了人生的真谛。

绍公爱读《红楼梦》,爱红学研究。他退休前曾经多次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林黛玉教香菱学诗的故事。教育他的学生读诗要像林黛玉说的那样要精选,努力读好王维、杜甫、李白的诗歌,因为李白、杜甫、王维、陶渊明等的诗歌,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华;还要细读揣摩,透过文学领会意境,体会诗歌的意蕴;跳出思维的窠臼,诗歌要不落俗套。他认为香菱写的三首吟月诗,一首比一首好,从“俗”达到了“雅”的境地。“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这首诗是香菱写的第三首吟月诗。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它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

绍公读书从不人云亦云,世人都以为《红楼梦》后40回是高鹗所作,但他却认为极有可能是曹雪芹的原作,因为黛玉的死和宝玉的出家都是写得非常成功的,与前80回的内容非常吻合,可能曹雪芹写后40回时由于病魔缠身,未来得及斟酌推敲罢了。

一副老花镜,一本书,一张凳,白发翁专心致志,认真攻读,这就是绍公,一个乡村退休教师生活的速写。

作者简介

徐良观:书迷“绍公”

徐良观:江苏东台人,中共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盐城市逻辑学会理事,退休后返聘于镇宣传办,新加盟苏州365学堂作文点评平台,曾主编校园文学系列丛书《青春百合》,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常有散文作品见诸于市内外报端。

徐良观:书迷“绍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