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禹锡被贬20年后,面对挑衅,写下一文,短短81字,进行有力还击

刘禹锡被贬写下一文,短短81字,成为经典,年年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苏东坡是旷达乐观的文人典范,林语堂说他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屡次遭受贬谪,依然能够保持豁达。其实在他之前的刘禹锡,也同样具有这样的特质。

说到刘禹锡喜欢诗词的朋友会想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一改文人志士悲秋的惆怅,直言“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他初次被贬在朗州时所写,他的胸怀与乐观在这首诗中尽显风流。20年后他再次被贬,白居易也为他鸣不平,写诗感慨道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也写诗答谢,其中一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书写出了他心中的豁达与豪气。

刘禹锡被贬20年后,面对挑衅,写下一文,短短81字,进行有力还击

刘禹锡的诗作流传很多,更被大众广为传唱的是《陋室铭》,因为它单纯,简练,清新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成为经典。

这首诗写于(824-826年),这距离他第一次被贬已经有20年的时间了。刘禹锡可谓少年得志,在他21岁的时候就中得进士,先担任太子校书,后来成了淮南节度使杜佑的幕府,深受器重。随着杜佑进朝为相,刘禹锡也担任了监察御史,并且加入了“二王八司马”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刘禹锡参与了“永贞革新”。然而805年革新失败,唐顺宗禅位给唐宪宗,刘禹锡被贬为刺史,后又追贬为郎州司马。

在朗州这个地方,刘禹锡一呆就是将近十年。随后刘禹锡奉召回到过京都,但是没呆一年,就因为写诗得罪了人,又被贬到更为偏远的播州去当刺史。在朋友的帮助下,才换到了条件稍微好一点的连州,继续担任了将近五年的刺史。这期间又辗转好几个地方,到夔州,和州兜兜转转都是担任刺史一职。

刘禹锡被贬20年后,面对挑衅,写下一文,短短81字,进行有力还击

这个刺史,唐代大文豪们大多有过担任刺史的经历。一开始刺史是一个备受重视的岗位,文人担任比较多,但是到了唐中叶之后,刺史就成了被贬官员的专属职位了,只是管理一些行政事务,尤其是地处偏远的地方,地位更低,一般官员都不愿意去,这是贬谪当然带有惩罚性质,而刘禹锡所在的“八司马”事件中也仅仅是担任刺史的助理,地位就相当低了。

昔日繁华,一朝零落,自然能够见证人间百态。“落地凤凰不如鸡”刘禹锡在担任和州刺史的时候,当时任上的知县就有点故意刁难。把本应该安排在衙门里的三间房给换到远离衙门的城南。刘禹锡没在意,反而对这个面朝大江的房子很欣赏,写了一副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面对辽阔的大江,他反思自己的人生,这是很积极的一种人生态度,丝毫没有将这种所谓的小鞋当回事儿。

刘禹锡被贬20年后,面对挑衅,写下一文,短短81字,进行有力还击

知县不解气,再次挑衅。将城南三间房换为城北一间半,对待小人的挑衅最大的反抗就是漠视,刘禹锡眼看房前的排排垂柳,提笔又是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尽管居住在这偏远的地方,但是我的心思在那广阔的地方。

知县让他再次搬家,这次由城北搬到城中,房间小到只能容得下一桌一椅一床。半年的时间,被迫从城南到城北,再到城中,一次比一次简陋,面对这样的小屋,刘禹锡提笔写下了陋室铭,并将它刻在石头上,立于自己的门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被贬20年后,面对挑衅,写下一文,短短81字,进行有力还击

开篇作者用了比兴的手法,引出自己的陋室。尽管在《世说新语》中有“山不高不灵,水不深不清”的句子,但是却反其意而用之。山可以不高,水也可以不深,但是有了“仙”和“龙”就有了仙气和灵气。

这个一桌一椅一床的小屋简陋吗?有了自己这样“德”“馨”的主人,这个小屋也会声名远播。陋室的简陋正好和主人的高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主人的形象更加高大。这是作者面对挑衅,借力打力,进行还击。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至今这个陋室也成为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人的“德馨”造就了小屋的不凡。

刘禹锡被贬20年后,面对挑衅,写下一文,短短81字,进行有力还击

主人的操守与品性也在此处得以体现,颇有“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品质。而开篇四句也成为了经典名句,字字珠玑。

接着作者落笔到房屋周围的景色,因为地处偏僻,阴暗潮湿,以致于苔藓遍地,但是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一对偶句中“上”和“入”两个动词很传神,有精神有韵味,作者在这个偏僻阴暗的小屋中心情是喜悦的,他能够有心情欣赏地上的苔痕,入室的草色,塑造了宁静清幽而又别致的岁月静好。

刘禹锡被贬20年后,面对挑衅,写下一文,短短81字,进行有力还击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四句,一正一反,一实一虚,有呼应有对照,写出了小屋中人和人的活动。出入小屋的都是意趣高雅之人,在小屋中从事的活动,也是清心超然的行为。小屋虽小,但是乐趣无穷。

小小的陋室,作者将“南阳的诸葛庐,西蜀的子云亭”来和它相提并论。借古代著名的陋室,来表明自己和圣人之道相符。

最后借一个反问句作了总结“孔子云,何陋之有”。全篇文章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虽不满百字,却有“龙腾虎跳之致”,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看法,对挑衅者给了有力的还击,实在是痛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