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明起源 中原地区早期古城址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文明起源 中原地区早期古城址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文明起源 中原地区早期古城址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文明起源 中原地区早期古城址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BRM1甲:237玉龙

长8.5、宽1.6、厚1.3厘米

青白玉质,局部受沁,有附着物。穿孔为程钻双向对钻。本件玉器出土于棺盖东侧,虽然纹饰不甚清楚,但原为晚商的玉龙,后经打磨去除大部分的纹饰,成为现在所见的样貌。若和前件BRM1甲:37晚商遗留的玉龙相互比较,即可发现本器所残留的制作痕迹,约略可辨识者为玉龙足部的轮廓线,以及尾部和玉器最末段的区隔线条,因此本器实为重新打磨后的再生形玉器。至于将原有纹饰磨平的时代,估计西周的可能性应较高,至于是否要继续加工改制为其它器物,目前难以确认。有关再生形玉器的讨论,可参考本书的专文。

《中原地区早期古城址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杨肇清,《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三十五周年纪念文集》第76~86页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

本文择要介绍了中原地区早期古城址的考古发现,并就此加以研究。仰韶文化时代晚期古城目前仅在河南郑州西山发现一座。河南龙山文化时期则有登封王城岗古城、淮阳平粮台古城、郾城郝家台古城、辉县孟庄古城、安阳后冈遗址。中原地区早期古城的主要特征是:规模不大,形制比较规整,城垣全部为夯土筑成,城内有道路和排水设施。中原地区早期古城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社会历史发展和需要的必然结果。郑州西山古城址的年代为距今约5300年至4800年之间,始建于秦王寨文化早期,废弃于该文化晚期。

大约在距今5300年以后,庙底沟文化产生分化,分别发展为秦王寨文化、大司空文化、西王村文化、半坡晚期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此时,因社会财产增多,分配日趋不均,少数人利用职权占领社会财富,出现了新的贵族阶层,多数人沦为贫者,甚至沦为他人的家庭奴隶。各个社会集团为扩大自己的势力,抢占邻近社会集团的土地和财富而进行频繁的战争。为保护本集团的利益,作为防卫之用的城垣和城壕就此产生。到龙山时代,中原地区形成河南龙山文化和陕西龙山文化。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少数有权势的人鲸吞社会财富,大多数人则陷入贫困。此时阶级已出现,阶级压迫已形成。为维护这种局面的社会组织、政治制度逐步建立,原始氏族制度开始瓦解,作为统治一-方的中心城市出现。郑州西山古城的社会属性是一座防卫性的城址,并不是一国之都城。其主要功能是防卫外部敌对的社会集团的掠夺和侵袭,不是防卫本社会集团内部被压迫者的反抗。多数学者认为,河南龙山文化古城在社会性质上已经具备奴隶制的属性,并认为这些古城是大陆原始社会晚期进入初期奴隶社会的标志之一。这些相距几十公里到一百公里之内的龙山古城是一个个“方国”的都城。

文明起源 中原地区早期古城址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文明起源 中原地区早期古城址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文字来源《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要览》,文物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编

图片及说明来源自图书《国玉器》,北京大学震旦文明研究中心等编著,2010年出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