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镇痛药也无法缓解“癌痛”,可以试试这个“泵”

家住望城区的严女士,因结肠癌术后导致左腹部疼痛1年,最近两个月疼痛加剧,尤其活动后疼痛更甚。为缓解疼痛,发病以来每天规律口服羟考酮(强效镇痛药),但也导致食欲减退,睡眠质量低,大便困难等症状。

当镇痛药也无法缓解“癌痛”,可以试试这个“泵”

两个月以来,口服药已无法缓解她的疼痛。严女士通过家人和朋友打听到,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疼痛科黄东主任有更好的治疗方案,于是来到了疼痛科门诊。黄东了解病情后,为其详细讲解了吗啡泵植入的手术方案。最后,严女士与家人商议后同意了镇痛方案:吗啡泵植入。

住院后,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吗啡泵被顺利植入严女士体内。术后,严女士惊喜地发现疼痛已明显缓解。吗啡泵植入体内后,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药效显著,因此每天只需少量的吗啡,就能达到预期的镇痛效果。看到严女士露出久违的笑容,癌痛团队所有成员也倍感欣慰。

其实,在癌症防治的过程中,

癌痛的治疗和管理同样重要!

癌性疼痛是疼痛部位需要修复或调节的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后引起的感觉,别名,癌痛。晚期癌痛,是造成癌晚期患者主要痛苦的原因之一。在疼痛患者中,因各种原因使50%—80%的疼痛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控制癌痛的遵循原则

黄东介绍,疼痛治疗一般遵循四阶梯治疗原则。前三个阶梯为强度递增的药物治疗,即从“非阿片类药物”,到“弱阿片类药物”一直升级为“强阿片类药物”。

当镇痛药也无法缓解“癌痛”,可以试试这个“泵”

有80%—90%的癌痛患者能够控制疼痛,但仍然存在10%—20%的患者需要通过更高阶的方式来缓解癌痛,进入疼痛治疗第四阶梯——介入治疗和神经调控治疗,其中鞘内药物灌注疗法作为神经调控领域先进的微创外科治疗手段应用广泛。

无痛人生,“泵”入希望

鞘内药物灌注疗法(TDD),俗称“全植入式镇痛泵”,是神经调控治疗癌痛等中、重度疼痛的“终极”治疗武器。通过植入体内的药物灌注泵,将药物精准注入脊髓蛛网膜下腔,阻断疼痛信号发送至大脑。

当镇痛药也无法缓解“癌痛”,可以试试这个“泵”

鞘内药物灌注疗法(TDD)示意图

以1/300口服药物的剂量实现立竿见影的镇痛效果,降低了患者使用吗啡等止痛药物的副作用,助力患者减轻病痛、回归美好生活。

今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是“癌症防治早早行动”,希望大家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正确认识癌症、积极防控癌症,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 / 戴灵芝

编辑 / 杨俊卿

审核 / 蒋凯

责编 / 李姗

出处 / 疼痛科 第八党总支

出品 / 新湘雅微信创意圈

Hello,伙伴们

关于健康,你想知道的都在这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