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街三百米,烟云九百年——崇福横街的风流、风雅与风骨

老街三百米,烟云九百年——崇福横街的风流、风雅与风骨
老街三百米,烟云九百年——崇福横街的风流、风雅与风骨

到崇福不去横街走一走,那怎么能算来过?

京杭运河水浩浩汤汤,穿春风大桥而去。下西桥堍不多时,左转即见“縣街”的仿古门洞,从那里往南,便可以到达一条悠长悠长的窄窄的街,那就是横街到了。

横街是东西向的,象鱼骨头一样从左右会伸出许多南北向的巷弄,整个崇福旧有72条半弄堂之称,多半在横街的鱼骨处,羊行弄、保安弄、西寺弄、立总管弄、庙弄……弄堂逼仄,如果迎面走过总必须彬彬有礼,退步、侧身、致意、让行,老县城的那一点老派风雅修养,弄堂养成有功。

崇福建县千年,最光辉的岁月当从两宋交替时开始。宋四家范成大的“君不见衣冠盛事今犹昔,前说燕山后崇德”是说崇德五子登科的莫氏,媲美《三字经》中窦燕山;还是宋四家的杨万里“睡起一河冰片满,捣琼拟玉梦中声”诗句中,崇福运河悠悠,辰列于天,光满于水。

家国不幸江南幸。北宋南迁,于赵宋是国家屈辱的又一次破防,于崇福却是繁华的契机。靖康耻,金瓯缺,宋室天下残山剩水,只馀半壁江山。权贵们行在临安享受江南繁华,“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但在屈辱与战乱中,软糯的风雅远不是全部,有骨的江南始终站立。那个年代,辗转游离的弱质女子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一树梅花一放翁的陆游,“铁马冰河”、“王师北定”苦梦了一生;赫赫战功的岳飞饮恨临安,杭州百姓世世缅怀,永志敬仰,“精忠报国”永远活在百姓心中!

江南属水,崇福愈加,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小镇是运河水养起来的。水,随器赋形是至柔,水滴石穿是至刚。运河重镇崇福之地,也是水的格调,风雅之下埋着峥峥风骨!

木心说有骨的江南,诚哉斯言。要看有骨的崇福,当去横街。

东西横街与县衙街相交,宽3米,长345米。旧时,横街分东西,东横街临近运河,至清末民初时,排门式店铺已是鳞次栉比,是县城的商业中心;西横街则多居崇邑望族,出过许多的名人乡贤,可说是传奇一条街。

西横街尽头转弯是庙弄,庙弄19号是民国女诗人徐自华、徐蕴华姐妹的旧居。徐家簪缨世家,书香传世,但姐妹俩青史留下传奇,并不是因为才情,而是因为义举!

徐自华生性敏慧,少有才名,嫁南浔富商七年而寡居。南浔张弁群(张静江兄)办新学浔溪女学,徐自华受邀掌校与鉴湖女侠秋瑾相识,结拜入革命同盟会,成莫逆之交,同游西湖在岳将军庙前立下“埋骨西泠”之约。秋瑾起义失败,就义轩亭口,徐自华正逢伤女之恸,闻噩耗悲愤欲绝,不顾生死风雪渡江赴山阴,收拾秋侠遗骸。后历尽艰险,冒死践诺葬秋于西泠桥畔,“大义徐夫人”名传天下。时人诗称她:“石门有女史,巾帼而丈夫”!葬秋以后的徐氏姐妹,追随孙中山,反袁、办学……成了真正的革命者。

这世间,总有一种情谊义薄云天,山高水长。在宋韵崇福古镇建设工程中,徐自华故居已在修缮展陈。风雨横街,要将这一抹碧血丹心,书写出正气浩然绵长。那时追随孙中山革命的,还有一个叫陈其美的湖州人,他曾在横街典当行“善长当”学徒,度过了整个青少年时期,后来从崇福到上海,成了辛亥革命一员猛将。

人心如海,丹心不止在革命的生死战场,在书斋里“守愚抱正”,风骨同样俨然。这一点,横街“守愚堂”主人吴之振和他的朋友吕留良最清楚。

吴之振,字孟举,号橙斋,明末清初人。他生于洲泉、葬于洲泉,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崇福度过,横街一百二十八号“守愚堂”是居处。吴之振一生敬仰苏轼,康熙十四年(1675)在崇德西门外买地建造别业“黄叶村庄”,名即取自苏诗“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宋代的苏轼应该不会想到,后世的明末清初,会有铁杆粉丝将“黄叶村”从诗歌搬进现实,作为身心安居之所。这位苏迷还将苏诗“无钱种菜为家业,有病安心是药方”中“种菜”二字用为人生箴言,与好朋友、江南大儒吕留良一起编写《宋诗钞》,写作《种菜诗》。

“守愚”取自《论语》“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愚有天性愚笨之愚与大智若愚之愚,人智而能守愚,是大智,守到不可守,则一鸣惊人。比如晚村先生吕留良,为反清复明,一生守节、抗争,死后五十年还要被雍正开棺戮尸,后人及门人亦或戮尸或斩首或流徙为奴,刑罚酷烈,成清朝天字第一号文字狱,秋风落叶狂飙骇世。吕留良文字狱直接后果,是崇德之地学人多寄情艺术而逃学问功名,比如吴之振的裔孙吴滔一门,就成了世代的书画大家,与吴昌硕、吴秋农在清末合称“三吴”。吴滔的故居来鹭草堂,居址横街保安弄22~24号。

猛士沙场是风骨,守愚抱正也是风骨。今天的横街,低眉含首,沉静典雅,蕴蓄着久远的风流与风雅,也弥漫着烟火的日常。和平年代,那些深藏在小巷青砖下的岁月风云,已少有人知。北宋南迁,明清鼎革,辛亥革命……这一段段的历史,涵纳在这条千尺横街的每一丝气息中,无声却峻凛,宋韵遗存,千年风骨,即在当下。

老街三百米,烟云九百年——崇福横街的风流、风雅与风骨
老街三百米,烟云九百年——崇福横街的风流、风雅与风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