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NEOS研究结果更新,夯实奥希替尼新辅助治疗获益丨2022 ELCC

奥希替尼新辅助治疗疗效与安全性令人欣喜。

2022年3月30日至4月2日,欧洲肺癌大会(ELCC)在线上召开。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杨跃教授团队开展的奥希替尼用于II-IIIB期EGFR突变可切除肺腺癌新辅助治疗的NEOS研究更新结果以mini口头报告的形式公布(81MO),此次报告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吕超教授进行分享。研究显示,奥希替尼新辅助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达71.1%,R0切除率达94%,46%的患者病理缓解≥50%,并且安全性与既往奥希替尼研究结果一致。

NEOS研究结果更新,夯实奥希替尼新辅助治疗获益丨2022 ELCC

对此,医学界肿瘤频道特邀吕超教授分享该研究结果的更新亮点及其临床意义,并邀请杨跃教授展望新辅助靶向治疗的应用前景。

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三代EGFR-TKI新辅助治疗数据:R0切除率高达94%,大幅提升手术疗效

NEOS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单臂、II期研究,旨在评估奥希替尼作为新辅助治疗方案在可切除的EGFR突变(19del/L858R)肺腺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纳入符合条件的18-75岁的可切除、II-IIIB期(T3-4N2)、EGFR突变肺腺癌患者,接受奥希替尼80mg每日一次治疗六周,然后进行手术切除。主要终点是研究者根据RECIST v 1.1评估的ORR。次要终点包括安全性、R0切除率、生活质量、主要病理缓解(MPR)率、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和N2降期率。

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的NEOS研究中期结果初步证实了奥希替尼新辅助治疗的获益,但数据尚不成熟。吕超教授介绍,与中期分析相比,本次分析纳入的患者人数更多,更新了ORR、MPR率等肿瘤缓解数据,并详细阐述了用药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等不良事件(AE)发生情况。

2018年10月17日至2021年6月8日,研究共筛选88例患者,最终入组40例患者。在完成6周奥希替尼新辅助治疗的38例患者中,ORR为71.1%(27/38),疾病控制率更是达到100%,这意味着新辅助治疗期间没有患者发生疾病进展,并且71.1%的患者肿瘤明显缩小,为后续减少手术切除范围、降低手术切除的难度,以及提高手术疗效创造了机会。

另外,在28例病理可评价患者中,有11%达到MPR,其中1例(4%)达到pCR。46%(13例)的患者病理缓解≥50%,也就是说约一半的患者新辅助治疗后残余肿瘤细胞少于50%。

吕超教授表示:“从外科的角度讲,我们非常注重ORR。因为较高的ORR,意味着新辅助治疗能够明显缩小肿瘤体积,提高R0切除率。而对于II-III期患者,手术切除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能否达到R0切除与预后密切相关。”

该研究中,32例患者接受了手术,其中50%为视频/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50%为开胸手术;94%(30例)手术患者实现了R0切除。“以往一二代EGFR-TKI新辅助治疗后的R0切除率约为60%-80%。NEOS研究中纳入了大量的肿瘤负荷重、病期晚等手术难度大的患者,奥希替尼新辅助治疗后R0切除率仍能够达到94%,这是相当不错的。”

本研究报告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前瞻性人群中奥希替尼新辅助治疗的数据。

安全性良好,不影响手术且未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

临床治疗从来都是疗效与安全性并重的。NEOS研究显示,奥希替尼新辅助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且未明显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

吕超教授介绍,NEOS研究中奥希替尼新辅助治疗的AE与既往报道一致,主要为皮疹、腹泻和口腔溃疡。总体上患者的耐受性良好,且并不会影响治疗,没有患者因为AE减量或者停药。且并没有观察到诸如粘连、纤维化、术中或术后出血、延长住院时间等问题。

“总体而言,新辅助靶向治疗还是比较安全的,特别是奥希替尼。”吕超教授表示。

未来可期:奥希替尼围手术期全程治疗模式,助力更长生存

“我们之前进行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对于新辅助靶向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如果术后使用辅助化疗或不给予辅助治疗,那么患者的复发率非常高。因此,对于新辅助靶向治疗的患者,术后往往会遵循ADAURA研究治疗模式,给予患者辅助靶向治疗。”吕超教授谈道,“虽然ADAURA研究中奥希替尼组中位无病生存期(DFS)尚未达到,但是在新辅助+辅助治疗的围手术期全程治疗模式下,患者的DFS应该会非常长。”

吕超教授表示:“目前在很多中心,对于局部晚期肺癌,新辅助治疗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常用的方式。随着NEOS研究结果的公布,对于EGFR突变的患者,新辅助靶向治疗可能成为未来的趋势。首先,新辅助靶向治疗相对比较安全,特别是单药靶向治疗,可以达到‘chemo free’,对很多患者而言是一种更容易接受的治疗模式。其次,相比新辅助化疗,新辅助靶向治疗的缓解率更高。因此从疗效上讲,也更倾向于靶向药物。不过未来新辅助靶向治疗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包括新辅助靶向治疗合适的时长、联合化疗是否效果更好、如何鉴别原发耐药的患者等。

目前III期NeoADAURA研究正在开展,比较奥希替尼单药或联合化疗与单独标准化疗用于新辅助治疗EGFR突变NSCLC。相信随着该研究结果的出炉,将会回答其中一部分问题,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策略。作为外科医生,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优化围手术期治疗策略,达到最佳的手术切除效果,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术后生存获益。”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杨跃教授表示:“NEOS研究中,奥希替尼新辅助治疗展示出了令人满意的疗效和安全性,且约一半患者肿瘤降期,提示奥希替尼新辅助治疗有望成为II-IIIB期EGFR突变可切除肺腺癌的一种新标准治疗方案。

长期以来,如何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延长生存时间是肺癌围手术期治疗的研究方向。ADAURA研究证实了奥希替尼辅助治疗的DFS获益,并已成为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因此,未来对于EGFR突变的可切除早中期肺癌患者,或可尝试围手术期全程治疗模式,即NEOS研究中的术前奥希替尼新辅助治疗联合ADAURA研究中的术后奥希替尼辅助治疗,以争取让患者更大获益。”

专家简历

杨跃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中心主任

大外科副主任 胸外二科主任

北京大学胸外科学系副主任

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肺癌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委员、肺癌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控烟协会理事及控烟与肺癌防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吕超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肿瘤外科博士,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学会肺癌学组委员

中国医学促进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南加州大学Keck school of Medicine博士后

主要从事肺癌,食管癌及纵隔等胸部肿瘤的外科治疗,研究方向以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化疗及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为主

以第一完成人参与国家十二·五课题、国自然青年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相关论著以第一作者发表在Clinical Lung Cancer,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Oncology Letters,《中华医学杂志》等专业期刊上。

参考文献:

[1]Osimertinib as neoadjuvan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EGFR mutated resectable stage II-IIIB lung adenocarcinoma (NEOS): Updated results. ELCC 2022,81MO.

*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