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3月销量|被低估的传统车企,被高估的蔚来?

有对比就有话题,有话题才有流量。造车新势力来来去去就那几家,每月销量公布之时,总免不了被比较,在刚过去3月,蔚来跌至第五,单月销量不过万辆。蔚来于去年7月,交付量被小鹏和理想赶超后,一度与销冠无缘。

而小鹏3月份以突破1.5万辆的交付量再次问鼎新势力销售冠军;排名第二的是哪吒汽车,月销1.2万辆;理想汽车尾随其后,3月销量为1.1万辆。

3月销量|被低估的传统车企,被高估的蔚来?

在所有造车新势力中,蔚来是较早实现新车交付的,话题度和品牌影响力不可置否, ES6和ES8的推出巩固其造车新势力的龙头地位,但后期上升疲沓。

蔚来汽车表示,主要受供应链压力以及生产线阶段性改造的影响,在我看来,从“蔚小理”到“小哪理”的变化,更多是产品定位、定价以及策略性的问题。

新势力出圈的智能技术,在合理的定价上才能发挥价值

蔚来汽车虽有用户体验和价值循环的概念,但以年轻用户为受众的产品定位下,暴露出来的弊端是定价偏高。

造车新势力说白点属于新兴产业,能够接受的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前期资金储备有限,蔚来的产品更新节奏并不慢,但尚未推出大众化产品,ET系列最便宜的蔚来ET5,入门价格也已经去到32.8万元。

同样在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小鹏,销量支柱P7主销车型20万-30万区间,小鹏P7之后推出的P5,起售价甚至不到18万元。

不可否认, 造车新势力之间的竞争并不需要打价格战,但以年轻受众为主体的消费市场,“销量”和“定价”还是有一定挂钩的。例如销量排名第二的哪吒汽车,主力车型哪吒V就是一款10万级别的电动SUV。

一款产品智能体验再出众,都要建立在合理的定价上。蔚来汽车刚交付的ET7,搭载的蔚来超感系统Aquila功能强大,配备的激光雷达最远探测距离达500米,比普通车载激光雷达探测距离多出3倍之多,但无奈“贵”啊,ET7的指导售价是44.80-52.60万元。

再看看小鹏,2022年年底开始,小鹏汽车所有的新车都将搭载支持XPILOT4.0的硬件系统,其中20万级别的小鹏P5也配备了双激光雷达。

所以说,当话题度褪去,要吸引消费者购买,新势力比拼的不只是服务和技术,还有产品定位和定价要足够精准。有了技术,但定位模糊,只会被束之高阁。在我看来,销量方面蔚来被小鹏赶超或成为常态。

被低估的传统车企,后来居上也有可能

除了新势力,在新能源车大力发展的当下,传统车企也不乏表现出众者。

数据显示,广汽埃安3月销量达到20317辆,同比大幅增长189%;极氪品牌旗下的极氪001自去年10月交付以来,其累计交付量也已经达到14248辆;岚图汽车旗下的岚图FREE,售价30多万元,目前累计交付量突破1万辆。

从体量上看,广汽埃安遥遥领先其他品牌,甚至超过了小鹏汽车。

个人认为,传统车企多年的技术积淀,不是造车新势力短期内能够赶超的。诸如埃安等传统车企推出的新能源车,最大的优势是传统造车技术,即是回归到一款车最本质的操控、舒适性、品质等等。

另外,如果说造车新势力的受众更多是追求新潮的年轻人(因为它们有炫酷的智能科技),那么传统车企旗下的新能源车,其属性估计会更适合家庭用户,比如埃安V轴距达到2830mm,完全符合家庭用车所拥有的大空间属性。

而像东风本田e:NS1虽然没有了发动机,但依然保持了本田车的驾驶趣味,包括悬架调校、车身线条设计等都是有考究的。在本身电机、电池系统都不差的情况下,传统车企打造的电动车,明显比造车新势力更适合家用。

写在后面:

传统汽车企业对比互联网领域有本身造车技术上的优势,劣势是缺乏互联网领域的「用户」概念,即是传统车企更多考虑造车,而非用户经营,还是燃油车时代的那套固定的营销思维。不过现在也有一些品牌意识到这一点,比如埃安直营体验中心,就从过去传统车企单纯卖车,转变到卖车+卖服务。

总的来说,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各有优劣,在新能源车市场大力发展的环境下,只要抓准一两个点,基本能吸引到对应的消费群体。而对于消费者而言,想要体验到更多高科技的智能,估计还是在造车新势力身上,譬如小鹏G9、理想L9两款车,在驾驶辅助技术上都不乏亮点,即将到来的小鹏 G9 将能实现全场景、端到端的智能辅助驾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