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心理学:感觉无助的时候,不要“过度反思”,要学会“推卸责任”

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点上面『关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心理学:感觉无助的时候,不要“过度反思”,要学会“推卸责任”

有个心理学名词叫“习得性无助”,是指一个人在经历失败和挫折以后,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或许你也有过这样的状态,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没有什么特长,做什么都做不好,很难讨人喜欢,没有人帮助自己,进而焦虑,甚至抑郁。

笼统来讲,人们会把这种行为归咎于没自信,归咎于压力大,归咎于想太多。

其实没那么简单,或者说,这样的解释起不到任何帮助作用,感觉无助的人会继续无助。你只说他没自信,却不告诉他如何找回自信,有什么用?你只是说他想太多,却不去开导和引导,有什么用?他当然知道压力大,用不着你提醒他。

换言之,想要摆脱无助的感觉,或者想要帮助感觉无助的人,应该找出病因,指明方向,给予方法,给出指导,这样真正起到帮助作用。

下面这个女人在感到无助的时候,就用了上面那种思路,我们先来听听她的故事,然后再详细讲解。

心理学:感觉无助的时候,不要“过度反思”,要学会“推卸责任”

东林老师,您好:

我有些问题想请教一下,就是人在感觉无助的时候,应该怎样走出这样的心理困境?

我虽然也摸索出了一些方法,但不知道对不对,不知道能不能长期有效。

我的无助,源于我的婚姻。

婆家人认为我有钱,认为我既然赚钱多,理应拿出来一部分孝敬他们。虽然我和我老公人在外地,没有跟婆家人生活在一起,但是却逃不过他们吸血鬼一般的算计。

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无耻,第一次知道有的人为了占便宜能无耻到什么程度。感觉“脸面”这种东西在他们眼中一文不值,即便被人拒绝了,他们也能不厌其烦想出各种名目索取算计。

我一开始不懂,以为婆家人真的有困难,觉得我理应帮他们一把。但次数多了,而且他们从不还钱,我自然而然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之后他们再找我要钱,我就拒绝,可是,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

他们想到新的名目以后,依然会先问我要钱,从我这要不到钱,就问我老公要钱。我老公从来没有拒绝过他们的要求,这就等于说我拒绝了也没用,因为他给婆家人的钱,是我们的共同财产。

我因为这种问题跟他吵过很多次,但并没能改变什么。我只能选择离婚,因为我们的婚姻让我没有安全感。纵使我们一直在赚钱,但婆家人一直在要钱,这就像数学题当中的“同时给水池注水放水”一样,始终没办法让水池里的水越来越多。

我们年轻没孩子,勉强还能撑住。但以后有孩子了怎么办?到时候我们万一失业了怎么办?到那时候,婆家人会好心把钱还给我们吗?我觉得不会!

心理学:感觉无助的时候,不要“过度反思”,要学会“推卸责任”

离婚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顺利,因为他不同意。如果他好言相劝,好言挽留,或许我会打消离婚的念头。怎奈他拒绝离婚的同时,一直在否定我,指责我,说我思想不正常,说我不懂事,说我三观不正,说我不是好人,把我贬得一文不值。

即便闹到最后还是离婚了,他也没有跟我好聚好散,说了很多伤人的话,说我早晚会遭报应,说我嫁给谁都不会幸福,说我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早晚会后悔。

虽然我要跟他离婚,但是我并没有把他这个人全盘否定,甚至还有那么一丝内疚。他对我的攻击,放大了我内心的内疚,进而击碎了我的自信。他的那些话一直在我耳边环绕,以至于连我自己都开始相信我是个坏人,我的婚姻失败全都是我的错导致的。

紧接着,小姑子跟我说: “我妈下周过寿,你负责所有花销!”她又想到了新的名目问我要钱。在我宣布已经离婚了,扶贫已经结束了之后,她和婆婆又先后把我骂了一顿,说的话跟我前夫说的话如出一辙。

我的无助感就是这样来的,那种感觉真的很糟糕,什么都不想做,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胃口和睡眠也因此毁了,脑子里整天乱哄哄的,看不到一点希望。

当有一天我实在受够了这种感受的时候,我把手里的杯子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摔得粉碎。那一摔,好像把困住我的容器摔裂了,有新鲜的空气进来了,我的思路也就转变了,有个声音问我:“你有什么错?是别人欺负你,怎么成你的错了?别人说你是坏人,你就一定是坏人吗?你的主见呢?你的原则呢?你的自信呢?为什么不反抗?”

那一刻,我那干涸已久的内心,似乎有温暖的泉水在往外冒,贫瘠荒芜的心田有些东西破土而出,长出了嫩芽,继而一路疯长,枝繁叶茂,我知道是我那久违的自信回归了。

一直到现在,我都是靠着“我没有错”这个信念在支撑着,我想问的就是这个问题,我能不能一直撑下去?

心理学:感觉无助的时候,不要“过度反思”,要学会“推卸责任”

东林夕亭情感建议:

那个女人的遭遇是个典型的心理学范例,就是我们前文中提到的“习得性无助”方面的问题。

其他人跟她的经历或许不同,但出现“习得性无助行为”之后的状态是一样的,说白了就是被焦虑、抑郁、自我怀疑等负面情绪所环绕。

她摸索出的方法没有错,只不过,她不懂其中的心理运行规律,我们接下来就来详细说说。

从“习得性无助”的定义来看,这是一种面对失败和挫折时产生的无助感。那么,为什么面对失败和挫折会感到无助呢?这就需要提到另一个心理学名词:自我效能感。

我们可以简单把“自我效能感”理解为自信,进而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有出现“习得性无助行为”的人,都处在一种“自我效能感降低乃至消失”的状态中。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自我效能感会降低乃至消失?是什么因素在影响自我效能感?

原因只有一个:是个人的“归因方式”直接影响了“自我效能感”。

具体来讲:如果把失败归于外部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而如果把失败归于自己,就一定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你感到无助的时候,不要“过度反思”,不要反复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要学会“推卸责任”。

这里所讲的“推卸责任”并非不负责任,而是,你要把压在你心上的包袱卸下来,先确信自己没有错,在守护住自信的基础上,过段时间等到情绪稳定了,再进行适当的反思,才能避免“习得性无助 ”的产生。

心理问题必须按照心理运行规律去解决,有时候需要适当欺骗下自己的内心,有时候需要哄一哄自己的内心,你先要确保自己的“心”不发疯,你整个人才不会发疯。如果本末倒置,或者不对症下药,你的精神状态就很容易失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