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财报里看妙可蓝多的“营养价值”

从财报里看妙可蓝多的“营养价值”

文 / 一灯

出品 / 节点财经

妙可蓝多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3月24日晚,其发布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公司营收、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分别为44.8亿元、1.94亿元,对应同比增速为57%、162%。

同时,在《2021胡润中国食品行业百强榜》中,妙可蓝多以超过200亿元的市值再度入围,成为国内唯一上榜的奶酪品牌。

业绩与荣誉双丰收,妙可蓝多到底有哪些“妙不可言”的地方?“营养价值”几何?让我们从消费品的逻辑说起。

/ 01 /

“洗脑式”广告,占领消费者的心

从经营角度来说,食品类企业和高科技类企业有很大差别,虽然二者都要根植于产品,但前者所谓的推陈、创新,往往只是改变、增减某项营养成分,调配几个口味,或者借重大活动推出几款专用特用品而已。

这就决定了从实际产业层面出发,产品质量和安全才是食品类企业要考虑的首要因素,其次根据品类和消费群体的不同看是需要营养还是口味,并进行大范围的宣传活动和大面积铺货。

进一步地,在保证产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食品企业,尤其是面向C端的食品企业,做大做强的“抓手”在于营销和渠道,即谁在消费者心中“种草”程度深,谁的产品能让消费者触手可达,谁的赢面就大。

妙可蓝深谙此理。

当电梯里、超市里,耳边都是分众传媒“洗脑式”的广告轰炸:“妙可蓝多,妙可蓝多,奶酪棒,奶酪棒……”,妙可蓝多已经迅速占领了消费者心智,带动营收水涨船高。

财报显示,2018年-2021年,妙可蓝多营收从12.26亿元增长至44.78亿元,年均复合增速54%;归母净利润从0.11亿元增长至1.54亿元,年均复合增速141%。

从财报里看妙可蓝多的“营养价值”

根据凯度消费者指数家庭样本组,2021年中国奶酪品牌销售额中,妙可蓝多以30.8%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另据Euromointor统计,中国奶酪零售市场品牌占有率中,2021年妙可蓝多以27.7%排名第一。

背后的功臣,除了产品好吃外,大手笔的营销费用“功不可没”。

节点财经注意到,2018年-2021年,妙可蓝多的销售费用从2.05亿元增长至11.59亿元,年均复合增速78%,远高于营收的年均复合增速。

放大到整个奶酪行业,妙可蓝多这条“鲶鱼”则深度激活了中国企业的奶酪雄心。

2018年之前,国内奶酪市场几乎由外资主导,人们走进任何一家大型商场或仓储超市的乳制品售卖区,映入眼帘的可能都是乐芝牛(法国)、百吉福(法国)、安佳(新西兰)、卡夫亨氏(美国)、总统(法国)等“洋货”,仅前三家品牌就瓜分了一半左右市场份额。

彼时,妙可蓝多排在第六位,市占有率仅有3.9%。

现如今,在奶酪这条细分赛道,坐上头把交椅的是妙可蓝多,后面还跟着众多谋求扩张的新国货品牌。我们可以说,过往“洋盛土衰”的局面已彻底被扭转。

但不可忽视的是,因为产品相对简单,差异化太小,依靠营销搏杀,妙可蓝多付出的代价不小。

体现在财务数据,2021年妙可蓝多的毛利率38.21%,净利率却只有4.33%,而这甚至是2017年以来最高盈利水平。

究其缘由,庞大的销售费用虽然抢占消费者心智,但也扩大了毛、净利率之间的“剪刀差”。2021年,妙可蓝多的销售期间费用率创出新高,较上年提升1.48个把百分点,达到33.75%。

/ 02 /

“燎原式”终端,拿下消费者的胃

接着营销,往下说渠道。

吃喝这个东西,其实并没有高低端之分,本质上都是大众消费品,属于马斯洛需求的最底层。在做好质量和安全工作的基础上,就要尽可能地多终端,让人们随时随地想吃就能吃到。

而在一、二线城市逐渐饱和,共同富裕成为新的社会共识,往三四线城市拓展是奶酪企业的必然选择。观察近几年的趋势,电商、美妆、保险、汽车、旅游等各种业态纷纷下乡淘金。

综合国家统计局与国泰君安证券研报的有关数据,目前全国有超过70%的人都处在下沉市场之中,即三线以下城市及农村乡镇地区用户多达10亿人。

10亿人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美国人口总数的三倍,日本人口总数的六倍。

换言之,铺货多又广的企业,通常能迅速拿下消费者的胃,大概率也能享受到巨大的长尾红利,“最赚钱的并不是服务那些身处头部地位的“高净值”消费者,而是那些占人口总规模比例极大的、相对普通的、收入水平一般的、能够带来巨大流量的人群。”

本土消费品牌基于对市场的了解,往往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

妙可蓝多的高管曾言:“街边小店、烘培店、学校内、网吧电影院,只要有冷风柜的地方能合作的都合作了,只要能往下铺的场景,就会继续往下铺”。

财报显示,2018年-2021年,妙可蓝多销售终端从5.2万个增长至60万个,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26%,仅2021年就增加近31个,同比增长超过100%。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妙可蓝多共有经销商5,363 家,销售网络覆盖全国96%以上地级市以及85%以上县级市。

从财报里看妙可蓝多的“营养价值”

而在2020年,这一数据尚为“共有经销商2626家,销售网络覆盖约29.1万个零售终端,覆盖全国90%以上地级市以及70%以上县级市。”

不难看出,2021年,妙可蓝多着重于在低线市场“查漏补缺”。由此或可推断出,妙可蓝多2021年线下业绩的很大一部分增长主要来自于县级市。

线上渠道,除了深耕天猫、京东、拼多多等传统电商平台,妙可蓝多亦快速布局抖音、快手等新电商平台,并积极投身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新兴业态。

2021年,公司线上收入4.48亿元,同比上年翻了一番,收入占比从7.82%扩大到10%。

总的来说,作为奶酪行业的后入者,面对早期入局的百吉福、乐芝牛、安佳等巨头,妙可蓝多依靠强大的营销攻势和渠道力,实现国产品牌从0到1的突破,勇气可嘉,实力值得肯定。

但对资本市场而言,可能还不够,随着“抢食者”越来越多,妙可蓝多“营销+渠道”护城河并非牢不可破。

/ 03 /

奶酪棒,资本在担忧什么?

妙可蓝多一度是资本的宠儿。赛道景气,又有乳业双雄之一的蒙牛撑腰,其股价从2020年初的14元/股,一路飙升至2021年84.5元/股的高点。

随后,该股便“跌跌不休”,截至4月6日发稿时,妙可蓝多股价仅为35.2元/股,较高点下跌了将近6成。

从财报里看妙可蓝多的“营养价值”

抛开宏观因素,哪些因素让妙可蓝多失落于“团宠”?

从行业面看,根据中国奶业协会数据,2020年大陆人均奶酪消费量约为0.23千克,同比增长29%,仅为欧美平均水平的五十之一,日韩的十分之一,可渗透的空间还很大。

根据中研普华发布的调研报告,2020年大陆奶酪行业市场规模达到88.43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22.72%,预计2023年增至105.3亿元。

这意味着,妙可蓝多所在赛道的深度和长度很可观,贝塔属性没问题,而妙可蓝多自身也仍在高速成长,即阿尔法属性也没问题。

最新公告,2022年一季度,公司预计归属净利润为5500万元-7500万元,同比增涨71.72%-134.16%。

节点财经认为,最大的影响或是竞争格局。

如前文所述,奶酪是一个成长期市场。这个阶段的特点是需求爆发+供给爆发,鱼龙混杂,草莽揭竿,叠加产品的同质属性,谁都有“能把皇帝拉下马”的机会,也是投资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自打妙可蓝多“出圈”,各种奶酪品牌纷至沓来。

目前国内奶酪圈,大概可以划分为三派:以百吉福、安佳、乐芝牛为首的“外资派”,以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为首的“老资派”,以奶酪博士、认养一头牛、妙飞等为首的“新秀派”。但现场参与者远不至于此,小鹿蓝蓝、君乐宝、良品铺子等,太多了。

特别是新秀品牌,每一家都有多个资本大佬为其站台,比如奶酪博士和今日资本、红杉资本等,认养一头牛和美团龙珠、KKR等,妙飞和高瓴创投、经纬中国……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场资本实力的比拼,由此也导致行业环境空前恶化,“价格战”愈演愈烈。

2021年7月,妙可蓝多董事长柴琇对外表示:“从2020年开始进入价格战,从今年5月开始,百吉福加入新一轮价格战中,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时至今日,“价格战”尚未有停歇的迹象。线下商超,线上电商,到处充斥着直减、满减、买赠等字眼。

不过,“价格战”往往预示着竞争进入到总决赛。也就是说,妙可蓝多能否坐稳第一的位置,并最终过度到靠市场格局赚钱,类似一家独大或两强对垒这种,未来的2-3年是关键。

另外,考虑到2021年,妙可蓝多渠道覆盖接近完成,后续增长更多要依赖于从对手手里“抢饭碗”,不确定性加大。

对于资本市场的聪明钱来说,在形势尚未明朗前先抽身离开,不失为以退为进的好策略。

节点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节点财经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