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给那些每天和娃上演“生离死别”的妈妈支上这三招

给那些每天和娃上演“生离死别”的妈妈支上这三招

经常谈到分离焦虑,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与分离焦虑非常相关的专业词汇叫做“依恋发展”。

依恋发展的几个重要里程碑对于儿童以后的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和情绪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婴儿的哭闹、对陌生人的抗拒以及试图跟随要离开的家长等行为都表明婴儿的依恋关系是如何变化的。

给那些每天和娃上演“生离死别”的妈妈支上这三招

婴儿生来就具备促进他们自己依恋发展的能力。我们可以回忆下婴儿那些能够吸引成人注意的各种行为:

新生儿的哭声很容易拨动人们的情感,人们难以忽略他们的哭声。

于是哭就成为婴儿寻求照料者做出回应的最强烈的信号之一。

大部分婴儿生来就具备的另一种明显的依恋行为是与他人进行眼神接触。

新生儿的眼神能让大部分成人的心软化。

另外,如果你轻轻地触碰新生儿的手指,他们通常会紧紧地握住你的手指。

如果你对醒着的新生儿说话,他们喜欢把头转向你。

如果你悄悄地起身离开他们,他们的目光会一直追随着你的脸。

所有这些行为都能促进依恋关系的发展。

给那些每天和娃上演“生离死别”的妈妈支上这三招

研究表明,婴儿从一开始就会对他所依恋的人做出不同的反应。

之后,当依恋对象离开房间时,婴儿就会哭泣,它表明婴儿对依恋对象的信任正在发展。

他们会紧紧跟随依恋对象,最初只是用目光追随,后来等他们会爬后,他们会爬向依恋对象,等到婴儿会走了,就会紧跟着依恋的对象。

给那些每天和娃上演“生离死别”的妈妈支上这三招

在互动的过程中,照料者和婴儿互相传递重要的信号。他们一起分享情感,尤其是积极地情绪交流。

婴儿具备愉悦他人的能力,反过来,这也会让婴儿自己感到愉快。

通过生活中照料者与婴儿相互的回应式行为,例如触摸、受抚、眼神交流以及喂食等,婴儿与照料者建立起非常亲密的关系。

给那些每天和娃上演“生离死别”的妈妈支上这三招

另外有关大脑研究信息表明,这些早期行为有助于形成大脑中的神经通路,可能刺激到镜像神经元。

这些神经通路为培养信任感奠定了生理基础。积极的早期经验加强了大脑中神经元之间的联结。

给那些每天和娃上演“生离死别”的妈妈支上这三招

婴儿需要与成人建立关系,因为他们需要依赖他人的养育和关爱。婴儿具有依赖性。

依恋是确保婴儿获得情感和生理双重呵护的自然方式。

一旦婴儿能够从其他人中区分出他们的母亲或照料者时,他们就会体验到两种焦虑。

第一,8~10个月大的婴儿开始对陌生人产生恐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陌生人焦虑。

第二,在婴儿能够准确辨认出母亲后,大约在婴儿10-12个月时,他们总是会担心失去母亲。

这两种恐惧表明,婴儿具备了区分和识别差异的能力,同时也是大脑发育的明显信号。

与第二种恐惧对应的是,婴儿还不能理解从视线中消失的目标仍然存在。

皮亚杰将这种现象称为“客体永久性”,婴儿担心母亲离开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还不能预知这种分离只是暂时的。

给那些每天和娃上演“生离死别”的妈妈支上这三招

这有助于强调依恋过程中的依赖性、心智发展和信任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一个18个月大的孩子黏着妈妈,哭着不让妈妈走的时候(明显的依恋行为),他其实是在表达“我知道我需要你”(心理功能)。

随着这个孩子心智能力的发展,他的经验会告诉他,他相信母亲只是暂时离开,还会回来。

当孩子认识到周围环境是友好的,并且能满足其需求,那么信任就会随之建立。

给那些每天和娃上演“生离死别”的妈妈支上这三招

随着婴儿不断长大,并能通过学习自理技能来接受照料时,他们就能从依恋关系中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

婴幼儿越来越容易接受父母离开自己的现实,因为他们知道父母还会回来。

这种信任某种关系的能力是自主性发展的基础,自主性是学步期的焦点问题之一。

给那些每天和娃上演“生离死别”的妈妈支上这三招

儿童在父母或主要照料者离开时产生的焦虑称为“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通常在儿童1岁时达到顶峰。如果父母在分离焦虑达到顶峰之前或之后把孩子送到托育机构,那么孩子就能比较快地适应新环境。

在专业的托育机构中,婴幼儿会将老师视为家的港湾或信任的基地,从而获得勇气去探索和实践(培养心理和社交技能)。

他们会定期地环顾老师是否还在附近,重新获得能量去四处活动,继续探索周围环境。

给那些每天和娃上演“生离死别”的妈妈支上这三招

当父母送孩子去托育机构时,不应该偷偷溜走,这非常重要。

家长跟孩子道别,将有助于孩子理解离别。适应后,孩子会知道父母回到身边也是离别的一部分。

善解人意的老师能够敏锐地察觉孩子潜在的负面情绪,并与孩子进行情感与语言交流。

接受孩子的这些情感、情绪,而不去干扰他们,为婴幼儿的情绪发展提供安全基地。

给那些每天和娃上演“生离死别”的妈妈支上这三招

以下是给家长应对学步儿分离焦虑的一些建议:

第一、一旦与孩子说再见后就要立即离开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分离时比孩子还焦虑。

老师应让家长明白,我们可以完全理解家长分离时的心情,但是告别后立即离开有助于孩子更容易应对分离焦虑。

第二、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老师通过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或尽量淡化这种事情来使孩子摆脱这种情绪。

第三、为孩子创设有趣的环境、进行好玩的游戏

当他们情绪平复后能很快地投入其中。

有的家长会担心自己的孩子建立家庭之外的次级依恋关系,从而影响亲子间的主要依恋关系,这种说法是毫无根据的。

次级依恋是儿童主要依恋关系的补充,并不会取代主要依恋。

给那些每天和娃上演“生离死别”的妈妈支上这三招

婴幼儿在托育机构产生的分离焦虑以及其他所有情绪,是家长与老师家园互动共同交流的话题。

专业的老师会在与婴幼儿互动中帮助他们应对这些情绪,直到他们的情绪平复下来。

家长一定要明白这些情感恰好是强烈依恋关系的信号,而且这种关系一经建立将保持不变。

婴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将学会如何应对分离焦虑,这种技能将会对孩子的成长终身有益,孩子也会变得自主、自信并且独立。

给那些每天和娃上演“生离死别”的妈妈支上这三招

所以亲爱的家长们,如果你信任你所选择的托育机构,信任老师们的专业性,那么就放心、坚持的把孩子交给老师们。

老师们会跟孩子建立其信赖与依恋关系,给孩子另一个安全的家,陪伴孩子成长,并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孩子独立与自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