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马斯克才是巴菲特传人?曾隔空互怼,惨痛经历让两人观点罕见一致

在全球动荡局势下,特斯拉CEO马斯克试图给财产大幅度缩水,生活压力倍增的美国人指一条明路。

3月14日,马斯克在Twitter上表示:“一般来说,在高通胀时期,拥有实体资产,比如房产,或是你觉得能够生产好产品的公司股票,要好于持有美元。”

这一观点与股神巴菲特不谋而合。2009年,巴菲特也曾劝告深陷金融危机的美国人,抵御通胀的最佳方法之一是“拥有一家极好的公司的一部分”,也就是买股票。

马斯克这位财富新贵,难得与“老钱”巴菲特达成相同看法。两人虽并未撕破脸,却也常常意见相左,隔空battle.

马斯克才是巴菲特传人?曾隔空互怼,惨痛经历让两人观点罕见一致

马斯克曾对“护城河”的观点不屑一顾,认为创新速度才是关键;但巴菲特是“护城河”的忠实拥趸,认为这是伟大企业的必备品。马斯克曾吐槽巴菲特:“他每天就是坐在那里,阅读各种超级无聊的年报。”

但就是这样两个意见相左,又隔空battle的人,如今却都是全球前十大富豪,有着人人艳羡的财富和地位。

阿德勒曾说过,童年对于一个人的生命意义、定位有着重要的影响。回首过去,会惊奇地发现马斯克和巴菲特能取得的今天的成绩或多或少都跟他们的童年经历有关。

马斯克才是巴菲特传人?曾隔空互怼,惨痛经历让两人观点罕见一致

1971年,马斯克出生在南非一个拥有游艇、私人飞机的白人富豪家庭。从6岁开始,马斯克就和父亲游历了南非和全世界,走遍了五大洲。他还经常和母亲一家人深入非洲丛林,去探索失落之城,由此也培养了马斯克极其喜欢冒险的性格。

虽然物质生活极度丰富,但马斯克的童年并不幸福。9岁时,母亲就因不堪忍受父亲家暴、酗酒而离婚。这让从小就缺少父爱的马斯克极其敏感自卑,不擅长融入同龄人,还经常遭受校园霸凌。

“股神”巴菲特的职业生涯也深受家庭的影响。从小巴菲特就对数字十分敏感,经常放学后和小伙伴一起数汽车牌照号码。

夏天凉爽的夜晚,巴菲特会挨家挨户地兜售可乐。14岁时,他通过卖报纸已经积攒了2000美元。他用其中的1200美元,投资到内布拉斯加一块40英亩的农场上,变成了一名农场主。

1945年暑假,15岁的巴菲特进入高中后依然坚持经商、送报。每天早晚花费两小时左右送报。这让巴菲特从小就磨砺出了敏锐的洞察力,对于他后来的投资而言至关重要。

同样,华人首富李嘉诚的童年也是极其不幸。

马斯克才是巴菲特传人?曾隔空互怼,惨痛经历让两人观点罕见一致

1936年6月,不到8岁的李嘉诚和家人颠沛流离、穿越重重封锁线来到香港讨生活,寄居在舅父庄静庵家里。

可祸不单行,偏偏这时他父亲因肺病不愈而长辞人间,不满11岁的李嘉诚便结束学业,靠做学徒来挑起赡养父母、抚育弟妹的重担。那时,一家人经常吃的是稀饭和母亲去菜市场收集的菜叶子。

十一二岁,本应该是天真浪漫的时光,他却一夜长大,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他小小的肩头,他只能异常努力地先让自己和家人活下来。

或许正是童年的极度贫苦,才让李嘉诚对财富有如此大的渴望。

马斯克才是巴菲特传人?曾隔空互怼,惨痛经历让两人观点罕见一致

1999年,李嘉诚被福布斯评为全球华人首富,此时他已经71岁。年逾古稀,财富登顶,此时就算退休也可为人生画上完美的句号。

或许奋斗早已成为他融进血液的信仰,71岁的李嘉诚并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相反,此后的他在生命科学领域表现出了极大地热情。

2011年,李嘉诚基金会捐出4000万美元用以建议“李嘉诚生物医学和健康科学中心”。2014年,他又捐出1000万美元,支持加州大学的伯克利分校、旧金山分校做基因组学创新计划。

到2017年,李嘉诚干脆直接投资2亿港元开发和销售“长生不老药”,此类药物的主要成分是β-烟酰胺单核苷酸,备受民众和资本市场的热捧。不过由于价格过高,很难惠及到普罗大众。随后,反而被价格亲民的同类品“赛乐瑞”抢占先机,在被引入国内后也迅速占领了一定的市场,如今在京东等主流网站上揭起销售热潮。情理之中,赛乐瑞本来就门槛低,能占领市场份额一点都不意外。

不过,这并不妨碍众人对李嘉诚研发“长生不老药”的信任,甚至还有人说,“只要李嘉诚还活着,我买的长生不老药就是真的。”

2021年,李嘉诚旗下的和黄医药在港股上市,上市当天一度大涨110%,李氏则入账数百亿。至今,李嘉诚的身价也少有人及。

马斯克才是巴菲特传人?曾隔空互怼,惨痛经历让两人观点罕见一致

英雄不问出处,从李嘉诚这些富豪绝不雷同的人生故事中看出,苦难就是最大的财富。独立、有担当而果敢的灵魂,才是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因为拥有这样坚强的灵魂,才使得他们摆脱了童年的桎梏,克服了个人遭遇,最终取得了世人称羡的人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