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纸生墨漏”未必是坏事,石涛绘《山斋静读》

石涛说,“纸生墨漏,亦画家之一厄也。”这句话说出了画家对绘画材料的要求,纵然是大师级的画家,也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出精品。好的作品,需要有好的宣纸和墨锭。也许有人会说石涛矫情,大师应该信手拈来,纵横笔墨,画中就有了锦绣江山。

事实并非如此,绘画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需要实打实的硬功夫,而不是咋咋呼呼的“花架子”。

对绘画材料有明确的要求,恰好说明画家对待创作的态度十分认真,应该成为人人效仿的楷模。石涛正视纸和墨的关系,让后人知道画家创作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画家不是万能的,只不过比普通人更加优秀一些。

“纸生墨漏”未必是坏事,石涛绘《山斋静读》

石涛 山斋静读

宣纸大概可分为三种,生纸、熟纸、半生半熟。过去有个很简单的辨别方法,在宣纸的边缘处舔一口,辨别宣纸的生熟和质量。由于这个方法不卫生,已经弃用了。生宣吸水性强,可以体现墨色微妙变化。熟宣渗透力弱,可以托住墨色。半生半熟的宣纸介于两者之间,适合画兼工带写的作品。

古代没有墨汁,只有墨锭,使用时需要加水研磨。墨锭中含有胶质,倘若使用方法不对,会有凝涩的感觉。一般来讲,古人更爱使用熟纸进行创作,就是为了避免“纸生墨漏”的情况发生。

“纸生墨漏”未必是坏事,石涛绘《山斋静读》

石涛 山斋静读 局部

石涛画《山斋静读》表达了他对纸生墨漏的担忧,同时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是否可以把画材上的劣势转化为创作上的优势,能否利用纸生墨漏表现出别致新奇的韵味?为了探索创作中的可能性,石涛画了他最熟悉的黄山。希望可以带来一些新的感悟,挑战一下。

创作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需要跟前人比较,跟同辈画家比较,甚至跟自己比较。没有这种较劲的心态,很难有所成就。石涛从纸生墨漏的现象中获得灵感,研究“我用我法”的艺术理论。

“纸生墨漏”未必是坏事,石涛绘《山斋静读》

石涛说,“法自画生,障自画退。”法,是方法,是道理,是追求目标。他用哲学思想解读绘画理论,赋予绘画创作理性的光辉。这样的画家,时时刻刻都在思考。所以他的作品与众不同,所以他的作品可以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从他出现在画坛的那一刻开始,他注定成为耀眼的明星。

石涛的艺术理念影响深远,直到近现代,也有很多画坛名家研究他的思想,想要弄明白他为什么可以画得那么好。其实,他的好是毋庸置疑的。他经历的一切,都可以让他联想到创作方法,这就是他的伟大之处。

“纸生墨漏”未必是坏事,石涛绘《山斋静读》

石涛画完《山斋静读》放了一段时间, 当他再看这幅画的时候,又有了新的感悟。可以利用纸生墨漏,成为创作上特点,而不是创作上的缺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