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紙生墨漏”未必是壞事,石濤繪《山齋靜讀》

石濤說,“紙生墨漏,亦畫家之一厄也。”這句話說出了畫家對繪畫材料的要求,縱然是大師級的畫家,也不是随時随地都能出精品。好的作品,需要有好的宣紙和墨錠。也許有人會說石濤矯情,大師應該信手拈來,縱橫筆墨,畫中就有了錦繡江山。

事實并非如此,繪畫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需要實打實的硬功夫,而不是咋咋呼呼的“花架子”。

對繪畫材料有明确的要求,恰好說明畫家對待創作的态度十分認真,應該成為人人效仿的楷模。石濤正視紙和墨的關系,讓後人知道畫家創作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畫家不是萬能的,隻不過比普通人更加優秀一些。

“紙生墨漏”未必是壞事,石濤繪《山齋靜讀》

石濤 山齋靜讀

宣紙大概可分為三種,生紙、熟紙、半生半熟。過去有個很簡單的辨識方法,在宣紙的邊緣處舔一口,辨識宣紙的生熟和品質。由于這個方法不衛生,已經棄用了。生宣吸水性強,可以展現墨色微妙變化。熟宣滲透力弱,可以托住墨色。半生半熟的宣紙介于兩者之間,适合畫兼工帶寫的作品。

古代沒有墨汁,隻有墨錠,使用時需要加水研磨。墨錠中含有膠質,倘若使用方法不對,會有凝澀的感覺。一般來講,古人更愛使用熟紙進行創作,就是為了避免“紙生墨漏”的情況發生。

“紙生墨漏”未必是壞事,石濤繪《山齋靜讀》

石濤 山齋靜讀 局部

石濤畫《山齋靜讀》表達了他對紙生墨漏的擔憂,同時也在思考一個問題,是否可以把畫材上的劣勢轉化為創作上的優勢,能否利用紙生墨漏表現出别緻新奇的韻味?為了探索創作中的可能性,石濤畫了他最熟悉的黃山。希望可以帶來一些新的感悟,挑戰一下。

創作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需要跟前人比較,跟同輩畫家比較,甚至跟自己比較。沒有這種較勁的心态,很難有所成就。石濤從紙生墨漏的現象中獲得靈感,研究“我用我法”的藝術理論。

“紙生墨漏”未必是壞事,石濤繪《山齋靜讀》

石濤說,“法自畫生,障自畫退。”法,是方法,是道理,是追求目标。他用哲學思想解讀繪畫理論,賦予繪畫創作理性的光輝。這樣的畫家,時時刻刻都在思考。是以他的作品與衆不同,是以他的作品可以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從他出現在畫壇的那一刻開始,他注定成為耀眼的明星。

石濤的藝術理念影響深遠,直到近現代,也有很多畫壇名家研究他的思想,想要弄明白他為什麼可以畫得那麼好。其實,他的好是毋庸置疑的。他經曆的一切,都可以讓他聯想到創作方法,這就是他的偉大之處。

“紙生墨漏”未必是壞事,石濤繪《山齋靜讀》

石濤畫完《山齋靜讀》放了一段時間, 當他再看這幅畫的時候,又有了新的感悟。可以利用紙生墨漏,成為創作上特點,而不是創作上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