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吴桥历史故事】“二贵摔跤”的由来!

“二贵摔跤”是一个令人捧腹大笑,百看不厌的吴桥杂技节目,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内有专职演员进行表演。

【吴桥历史故事】“二贵摔跤”的由来!

“二贵摔跤”,最原始的名称叫“二鬼摔跤”。据说“二鬼摔跤”是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的创作。传说苏小妹不仅长相超群,而且还是个琴棋诗画无一不精的风流才女。当朝皇帝为讨好西宫,便想做媒把苏小妹许配给西宫国国舅爷。苏小妹深知这位国舅爷是个沾花惹草的花花公子,很是反感,可又圣命难为。于是,苏小妹连夜缝制了两个恶鬼脸的布人,让一个丫环架着学“二鬼打架”,一个丫环拌巫婆驱鬼。苏小妹装病卧床不起,苏东坡四处奔波寻“郎中”治病无效。这天晚上,苏东坡请来巫婆,一进门便大叫起来:“不好了,你家小姐被双鬼缠身,非锯腰分尸才行。”巫婆披头散发,手舞足蹈,焚香烧纸,念念有词。不一会儿,两个恶鬼,勾肩搭背,晃晃悠悠地走出苏小妹的房间。他们边走边叫:“老妖婆,快滚开,不要白来送死。”那巫婆听了,吓得浑身颤抖着说:“这双恶鬼神通太大了,很难降服,要救小姐只有找一个和她关系最近最亲的漂亮女人替死才行。”说完便仓惶离去。苏家闹鬼的事,很快传入宫中,西宫娘娘怕给自己招来做替死鬼的灾难,便奏明皇上,取消了这门亲事。可苏小妹对丫环装扮二鬼摔跤表演产生了兴趣,渐渐竟成了苏小妹和丫环捉鬼的游戏。后来,苏小妹和丫环带着“二鬼”去春游,不料被一个叫王二虎的江湖艺人看透了秘密,便缝制了连体双布人,钻进双体布人里表演二鬼摔打的技艺,取名“二鬼摔跤”。

【吴桥历史故事】“二贵摔跤”的由来!

“二鬼摔跤”多由一人钻进缝制的一老一少的双体布人里进行表演,厮斗摔打。扮演者双手扶地,以手代脚,各穿一双薄底快靴,四脚互相碰撞有声,如同一老一少扭在一起,厮斗摔打得难分难解。因此,又叫“老少斗”。老者满脸皱纹,白发苍苍,神情似乎余勇可嘉;少者发色乌黑,满面红光,血气方刚,二人在摔跤时。你拉我扭,互不相让,脚下各使勾、拦、踢、挪等绝招,厮斗摔打良久,平分秋色,不分上下,一真一假,相映成趣。

相传,清朝末年,有一老一少两个八品官员住在京都候补知县,久候不补,呆在客店里,阮囊羞涩,心绪低落,性情烦躁。在穷极无聊的处境下,二人相约,一同出游散步,中午时分,二人行至一酒店前,酒香扑鼻,让人垂涎,便不约而同,进店入座,以借酒消愁,聊天解闷。两人虽说都是穷书生,却爱好措大,争做东道主设宴畅饮,而又各心怀叵测,一心想让对方付出酒宴钱,自己落个并非小气的白吃。二人虚情假意,勾心斗角,难隐心怀叵测,便穷相毕露,彼此又互相奚落起来,结果恼羞成怒,动手厮斗,摔起跤来,众人看了,一时传为笑柄。后来,此事被一吴桥的江湖艺人得知,便抓住这一题材,创作出“二贵摔跤”这一表演形成的技艺,一来是把这出丑剧搬出来重演,二来是借以发展幽默、滑稽、多趣的杂技艺术。倒也不负初创者所望,“二贵摔跤”一上演,便成为观众既能看出功夫,又能知寓意的艺术,因此,深为观众所喜闻乐见。

【吴桥历史故事】“二贵摔跤”的由来!

“二贵摔跤”既寓有极为深刻的讽刺性,又有较高的艺术性。堂堂的候补官员,表面上谦恭礼让,却一遇困境、为赚得一顿不花钱的酒宴,却暴露出内在的虚伪,竟忘却斯文,不顾脸面,当众出丑,动武摔跤。“贵”是指品质高尚有修养的读书人。“二贵”则当然是指那两个识文断字的读书人修补知县的八品官员了。以“贵人”和摔跤“并列,顾名思义就可以知道他的艺术性了。

从此,“二贵摔跤“便成了观众极为欢迎的幽默、滑稽,多趣的杂技节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