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代工政策收紧,造车门槛再提高,几家欢喜几家愁?

如果你不知道前几年的“造车运动”有多火爆,不妨来数一数下面图片中有多少新势力品牌是你叫不上名字的。

代工政策收紧,造车门槛再提高,几家欢喜几家愁?

无论是地产大亨还是科技大佬,似乎都对造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门外汉”的到来为汽车市场注入了新鲜活力,却也引发了一系列乱象。代工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将闲置的产能利用起来,极大程度降低成本提高投入效率,然而失败的恶果却要由投资者和消费者承担。

代工政策收紧,造车门槛再提高,几家欢喜几家愁?

从起初鼓励代工到提高新势力造车门槛到政策发生180°转弯进一步提高造车门槛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什么是生产资质?

传闻称,工信部或将发布机动车生产制造新规,新规主要对车企代工生产中的委托方加大了约束力度,新规规定,委托方寻求代工同样需提供生产资质。工信部目前已开始就新规的合理性展开研讨。

代工政策收紧,造车门槛再提高,几家欢喜几家愁?

在“生产资质”出现之前,车企想要退出新车必须先向相关机构提出申请,审批许可后才允许生产,所以那时的民营车企只能挂靠在国企旗下。直到2001《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发布,具备生产资质让民营车企名正言顺,从而推动了接下来20年自主品牌的百花齐放。

“代工双资质”意在何为?

生产资质的核心在于生产,随着“新势力”的涌入,新一轮造车浪潮让这一切发生了变化,然而某些新势力连自己的工厂都没有又谈何资质呢?因此,一大批既没有生产基地也没有生产资质的新势力,把新车托付给拥有生产资质的传统车企代工生产成了新玩法。

代工政策收紧,造车门槛再提高,几家欢喜几家愁?
代工政策收紧,造车门槛再提高,几家欢喜几家愁?

在当前的新势力一线品牌“小蔚理”中,小鹏和理想都有过代工的经历,小鹏曾由海马汽车代工,蔚来由江淮代工。理想则是以6.5亿元收购了力帆汽车100%股权,从而也获得了乘用车生产资质。但这里的6.5亿并不包含生产设备,因此投入资金成本以及时间成本都要高于同期采用代工模式的蔚来和小鹏。

代工政策收紧,造车门槛再提高,几家欢喜几家愁?

经过几年的激烈交锋,一些曾经被认为非常有潜力的新势力也开始纷纷出局。拜腾汽车3年狂砸84亿却没造出量产车;赛麟挂着金字招牌花光60亿造出个“老年代步”;前途汽车早期被认定为国产跑车之光,如今却消声遗迹……

代工政策收紧,造车门槛再提高,几家欢喜几家愁?
代工政策收紧,造车门槛再提高,几家欢喜几家愁?
代工政策收紧,造车门槛再提高,几家欢喜几家愁?

因此,代工从严提高造车门槛并不是给汽车行业泼冷水,而是对投资者和消费者负责的表现。代工双资质的推行让造车不再是昙花一现,“门外汉”靠砸钱和PPT的路已然行不通,想造车,得凭真本事。

几家欢喜几家愁?

早期进入造车领域的几个新势力品牌已初见规模,小鹏汽车如今坐拥4大生产基地,产能突破10万台,理想也接手了北京现代的顺义工厂,并在初期便获得了生产资质,自然高枕无忧。

代工政策收紧,造车门槛再提高,几家欢喜几家愁?

所以面对代工双资质政策,例如团车、盒子汽车、牛创汽车等2021年刚刚入局造车新势力的几位“萌新”就要发愁了。

生产资质成了新的“造车入场券”。可从目前相关部门审批生产资质,发放许可的情况来看,显然是愈发谨慎和严格的。那么收购或将成为唯一能够实现生产落地的可行模式。但这也意味着这些新入局的品牌,需要花上不少的资金和时间。

代工政策收紧,造车门槛再提高,几家欢喜几家愁?

总的来说,前期鼓励代工模式是为了进一步丰富新能源汽车市场产品序列,促进自主品牌新能源发展。现阶段,双资质政策提高造车门槛强化产品制造标准,从源头上帮助消费者淘汰了劣制产品,引导汽车市场良性发展。

双资质政策落地后,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将进入下一轮淘汰赛。你更看好哪个品牌?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