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5件捡来的“镇国之宝”:足以说明民间有国宝

5件捡来的“镇国之宝”:足以说明民间有国宝

很多文物,甚至是国宝,曾经在民间被当作废品、垃圾处理,机缘巧合被识货的人发现,这才得以保全。

比如下面这6件一等一的国宝,都有着坎坷的经历:

5件捡来的“镇国之宝”:足以说明民间有国宝

新石器时代陶鹰鼎

1957年,陕西省华县太平庄农民殷思义在犁地时发现了一件奇怪的陶器。这件陶器通体灰黑色,造型像一只鹰,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新石器时代陶鹰鼎。当时的殷思义并不知道自己挖到了一件国宝,他随手将它带回家,做了鸡食盆。

第二年秋天,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组成的考古队在华县发现了泉护村仰韶文化遗址,殷思义想起了自己的“鸡食盆”,便拿出来交给考古队。从此,这件宝物终于摆脱了“鸡食盆”的命运。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5件捡来的“镇国之宝”:足以说明民间有国宝

西汉皇后玉玺

这件皇后玉玺是韩家湾公社贫农孔祥发的儿子孔忠良发现的。

1968年9月的一天下午,孔忠良放学回家,在路上走着,忽然发现狼家沟的水渠边有一个白色发光的东西,走近一看,有半截还埋在土里。孔忠良把它挖了出来,剔去泥土,原来是一块方形的玉石,上面雕了个小动物,下面刻着四个字,好象是个大图章。孔忠良回家和哥哥商量,准备把那图章上的字磨掉,刻个新章。正好他爸爸孔祥发要去西安给队里办事,就请父亲带到城里去刻。

孔样发问明了玉石的来由,仔细看那古字,回忆解放以后党和国家关于文物保护政策的宣传和文物知识的介绍,他觉得那不是一个普通图章,而是一件文物。第二天他到了西安,找到陕西省博物馆,经文物考古工作人员鉴定,认明是汉代皇后玉玺,就把它捐献给国家。

5件捡来的“镇国之宝”:足以说明民间有国宝

红山玉猪龙

红山文化最典型的器物是玉猪龙。玉猪龙首次面世于1975年。当年夏天,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人员在从赤峰市(当时隶属于辽宁省管辖)到克什克腾旗的野外考古工作中,无意中在翁牛特旗文化馆看到了一件极为罕见的文物珍品:大型圆雕玉龙。

此件玉龙呈钩曲形,高26厘米,通体磨光,墨绿斑斓,姿态盘曲腾跃,颈上扬起一长鬣,尾部尖收而上卷,势若凌空,那形体恰似一个“C”型,酷似甲骨文中象形的“龙”字。此玉龙是1971年春,由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民张凤祥植树挖树坑时挖出的,后被翁牛特旗文化馆征集。根据发现地名称命名为三星他拉玉猪龙。

5件捡来的“镇国之宝”:足以说明民间有国宝

西周班簋

1972年6月的一天,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呼玉衡、华义武师徒又来到北京市物资回收公司有色金属供应站拣选文物。

据华义武先生回忆,他们从早上9点钟开始拣选,到中午12点多钟,从废铜堆中发现了三块铜器残片,一块是器壁,一块是带有铭文的器底,还有一块是器足。他们凭经验初步认为应是重要的青铜器。

又经过青铜器鉴定专家程长新先生仔细查看纹饰和部分铭文,认定它是一件西周时期的有铭铜器,于是大家又在废铜堆仔细翻找,终于又找到了器物的口部、腹部、耳部等残片。经过认真对接、辨认铭文,最终确定这件文物是西周时期的班簋。此事一经公布,引起了学术界的震惊。

5件捡来的“镇国之宝”:足以说明民间有国宝

西周何尊

何尊是西周早期标准器。1963年出土于宝鸡贾村镇陈家后院,后被卖到废品收购站,1965年9月被宝鸡博物馆发现并收藏。最初被称作“饕餮纹青铜尊”,直至1975年调北京展览时,才被故宫的唐兰先生发现了底部的铭文,从此便身价倍增,被定为国宝。因这件饕餮纹青铜尊的作者叫“何”,因此,这件青铜尊也就正式更名为“何尊”。

何尊高38.5厘米,口径28.9厘米。重14.6千克。尊内底铸有12行122字铭文。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为国家文物局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何尊铭文中有“宅兹中国”四字其“中国”一词为现存文献记载最早者。

5件捡来的“镇国之宝”:足以说明民间有国宝

“中国”,三千年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做: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