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件撿來的“鎮國之寶”:足以說明民間有國寶

5件撿來的“鎮國之寶”:足以說明民間有國寶

很多文物,甚至是國寶,曾經在民間被當廢棄品、垃圾處理,機緣巧合被識貨的人發現,這才得以保全。

比如下面這6件一等一的國寶,都有着坎坷的經曆:

5件撿來的“鎮國之寶”:足以說明民間有國寶

新石器時代陶鷹鼎

1957年,陝西省華縣太平莊農民殷思義在犁地時發現了一件奇怪的陶器。這件陶器通體灰黑色,造型像一隻鷹,這就是後來聞名于世的新石器時代陶鷹鼎。當時的殷思義并不知道自己挖到了一件國寶,他随手将它帶回家,做了雞食盆。

第二年秋天,北京大學曆史系考古專業師生組成的考古隊在華縣發現了泉護村仰韶文化遺址,殷思義想起了自己的“雞食盆”,便拿出來交給考古隊。從此,這件寶物終于擺脫了“雞食盆”的命運。現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5件撿來的“鎮國之寶”:足以說明民間有國寶

西漢皇後玉玺

這件皇後玉玺是韓家灣公社貧農孔祥發的兒子孔忠良發現的。

1968年9月的一天下午,孔忠良放學回家,在路上走着,忽然發現狼家溝的水渠邊有一個白色發光的東西,走近一看,有半截還埋在土裡。孔忠良把它挖了出來,剔去泥土,原來是一塊方形的玉石,上面雕了個小動物,下面刻着四個字,好象是個大圖章。孔忠良回家和哥哥商量,準備把那圖章上的字磨掉,刻個新章。正好他爸爸孔祥發要去西安給隊裡辦事,就請父親帶到城裡去刻。

孔樣發問明了玉石的來由,仔細看那古字,回憶解放以後黨和國家關于文物保護政策的宣傳和文物知識的介紹,他覺得那不是一個普通圖章,而是一件文物。第二天他到了西安,找到陝西省博物館,經文物考古從業人員鑒定,認明是漢代皇後玉玺,就把它捐獻給國家。

5件撿來的“鎮國之寶”:足以說明民間有國寶

紅山玉豬龍

紅山文化最典型的器物是玉豬龍。玉豬龍首次面世于1975年。當年夏天,遼甯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人員在從赤峰市(當時隸屬于遼甯省管轄)到克什克騰旗的野外考古工作中,無意中在翁牛特旗文化館看到了一件極為罕見的文物珍品:大型圓雕玉龍。

此件玉龍呈鈎曲形,高26厘米,通體磨光,墨綠斑斓,姿态盤曲騰躍,頸上揚起一長鬣,尾部尖收而上卷,勢若淩空,那形體恰似一個“C”型,酷似甲骨文中象形的“龍”字。此玉龍是1971年春,由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民張鳳祥植樹挖樹坑時挖出的,後被翁牛特旗文化館征集。根據發現地名稱命名為三星他拉玉豬龍。

5件撿來的“鎮國之寶”:足以說明民間有國寶

西周班簋

1972年6月的一天,北京市文物管理處呼玉衡、華義武師徒又來到北京市物資回收公司有色金屬供應站揀選文物。

據華義武先生回憶,他們從早上9點鐘開始揀選,到中午12點多鐘,從廢銅堆中發現了三塊銅器殘片,一塊是器壁,一塊是帶有銘文的器底,還有一塊是器足。他們憑經驗初步認為應是重要的青銅器。

又經過青銅器鑒定專家程長新先生仔細檢視紋飾和部分銘文,認定它是一件西周時期的有銘銅器,于是大家又在廢銅堆仔細翻找,終于又找到了器物的口部、腹部、耳部等殘片。經過認真對接、辨認銘文,最終确定這件文物是西周時期的班簋。此事一經公布,引起了學術界的震驚。

5件撿來的“鎮國之寶”:足以說明民間有國寶

西周何尊

何尊是西周早期标準器。1963年出土于寶雞賈村鎮陳家後院,後被賣到廢品收購站,1965年9月被寶雞博物館發現并收藏。最初被稱作“饕餮紋青銅尊”,直至1975年調北京展覽時,才被故宮的唐蘭先生發現了底部的銘文,從此便身價倍增,被定為國寶。因這件饕餮紋青銅尊的作者叫“何”,是以,這件青銅尊也就正式更名為“何尊”。

何尊高38.5厘米,口徑28.9厘米。重14.6千克。尊内底鑄有12行122字銘文。現藏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為國家文物局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國家一級文物。何尊銘文中有“宅茲中國”四字其“中國”一詞為現存文獻記載最早者。

5件撿來的“鎮國之寶”:足以說明民間有國寶

“中國”,三千年被镌刻于方寸之間,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後,埋藏它的泥土和這泥土連接配接的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做:中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