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环球同此凉热

环球同此凉热

1935年9月17日,红军攻克了天险腊子口,毛泽东亲自率大军登上岷山主峰。银峰环立,积雪千里的岷山被征服了,万里长征的最后胜利已成定局,但是,新的民族革命斗争的重任摆在眼前,帝国主义这座大山,正横亘在前进的道路上。毛泽东脚踏岷山之巅,面对那更加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昆仑,胸中激起了排山倒海般的豪情,借昆仑为题,抒情言志,吟诵出了《念奴娇·昆仑》这一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反帝诗篇。

环球同此凉热

文 | 奚仁德

念奴娇·昆仑

一九三五年十月

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环球同此凉热

词谱

念奴娇

中平中仄,仄平中、中仄中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平仄(韵)。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韵)。中平平仄,中平平仄平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平仄(韵)。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韵)。中平中仄,中平平仄平仄(韵)。

一百字,故又名百字令。双调,长调。一般用入声韵。上下片,后七句,相同。上片第二句,可以上三下六,或上五下四。下片第七八两句,可以上四下五,如“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也可以上五下四,如“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

此调因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念奴而得名。豪放派词人喜填此调。变体很多,在句读,韵脚,甚至字数上,都有出入。《昆仑》中“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一截赠美”三句,因为表意的需要 ,而用了拗句。

01

《念奴娇·昆仑》写作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发表于一九五七年一月《诗刊》创刊号。

发表时有一个自注——前人所谓“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的是飞雪。这里借用一句,说的是雪山。夏日登岷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

发表后,关于这首词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莫衷一是。于是,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对这首词曾作批注:“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别的解释,不合实际。”此注,见《毛泽东年谱》一,476页,注2。

作者一槌定音。从此,所有评论文章,都按照此主题解读。

环球同此凉热

02

题目《昆仑》的昆仑,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昆仑山系,是全世界最大的山系。其本脉、支脉和余脉,包括大陆除天山、阿尔泰山、喜马拉雅山以外的几十个大小山脉。如昆仑山、喀拉昆仑山、南岭、北岭、阴山、兴安岭、横断山脉等等。从西部边疆绵延到东海之滨,连舟山群岛和台湾岛,甚至朝鲜和日本的山脉也包括在内。其最高峰是喀拉昆仑山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仅次于珠穆朗玛峰。

狭义的昆仑山系,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山系之一。东西长约5000华里。从帕米尔高原的葱岭发脉,横贯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5个省区。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和分水岭。西段为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界山。东段分北、中、南三支,东延为巴颜喀拉山,在四川边境与岷山及邛崃山相接。东段主峰木孜塔格山,海拔7723米,是狭义昆仑山的最高峰。

昆仑山平均海拔6千米左右,有许多冰山雪峰。总面积超过50万平方公里,有“亚洲脊柱”之称。

词中“昆仑”,兼指广义和狭义二义,而又以狭义为主。

环球同此凉热

03

这首词塑造了两个形象。一个是客体形象“汝”——昆仑,评说和剑裁的对象。一个是主体形象“我”——作者,评山和裁山的巨人。这两个形象是对立的。

上片重点写客体形象“汝”,下片重点写主体形象“我”。

“谁人曾与评说”启下,“而今我谓昆仑”承上。

客体衬托主体,既是反衬,又是正衬。反衬,客体是主体的对立面。正衬,大客体衬托大主体,以大衬大。

《昆仑》一词的主题思想之所以莫衷一是,主要是因为昆仑的象征意义莫衷一是。主要有两个象征意义。

一个是,昆仑象征着中华民族和旧中国。理由是,上片开头,赞美祖国河山壮丽, 历史悠久,然后控诉旧制度造成的罪恶。下片则号召暴力革命,彻底改造旧中国,并支援世界革命。

这种说法,有一定根据,但和反帝主题扣得不紧,有些地方还难以自圆其说。既肯定昆仑基本上是正面形象,在地理和民族概念上是被歌颂的,后面又加以斥责和剑裁,变成了反面形象,从政治概念上否定旧中国,这就造成了形象的混乱和概念的偷换。

一个是,昆仑的形象是反面形象,象征着帝国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一切反动势力、一切革命障碍。其理由是比较充分的。首先,它能够首尾一贯,直接有力地表达主题,用不着绕弯子。其次,形象完整,手法新颖,庞然大物的反面形象,反衬出更加高大的正面形象。最后,它体现了历史唯物论和辩证法,加深了主题的思想基础,概括了更丰富,更深刻的历史内容。

这种说法,在理论和事实上都有依据。毛泽东论述帝国主义时,常常把它比作大山,把无产阶级革命比作移山,挖山。《愚公移山》一文说:“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

本词中,用的是“裁”,裁山。移山,挖山,裁山,是毛泽东对付帝国主义的策略。

毛泽东反帝的主题思想确定了,昆仑的象征意义,也就确定了。莫衷一是变成了一辞同轨。

环球同此凉热

04

有人说,在古典文学作品中,昆仑是正面形象,毛泽东也曾把昆仑当作正面形象,这又如何解释呢?

这个好解释,且听我慢慢道来。

任何一个客体形象的象征意义都具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古典文学作品中,昆仑也并非都是象征正面形象的。如李白《大猎赋》:“君王……于是擢倚天之剑,弯落月之弓,昆仑叱兮可倒,宇宙噫兮增雄。”这里的昆仑,就是要用剑砍倒,要用弓射倒的反面形象。“于是擢倚天之剑”与“安得倚天抽宝剑”,你们说,是不是很相似呀。你能说,毛泽东的灵感,不是从这里获得的吗?

在毛泽东的诗文里,同一形象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子多的是。

以孙悟空为例。毛泽东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一文中说:“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是孙行者和小老虎,是很有办法对付这个日本妖精或日本驴子的”,这里的孙行者和“今日欢呼孙大圣”中的孙大圣一样,都是正面形象。但是,在《论持久战》中的孙悟空却成了反面形象:“我之包围好似如来佛的手掌,它将化成一座横亘宇宙的五行山,把这几个新式孙悟空——法西斯侵略主义者,最后压倒在山底下,永世也不得翻身。”而在《昆仑》词原注中,孙行者又是用来陪衬裁山者的第三种形象。孙行者用芭蕉扇征服了火焰山。毛泽东用宝剑征服了昆仑山。一个灭火,一个裁山。

以鲲鹏为例。《从汀州向长沙》:“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这里的鲲鹏是反面形象。而《鸟儿问答》:“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这里的鲲鹏就是正面形象。

以山为例。毛泽东诗词中 山的形象最多。既有正面形象,也有反面形象。《十六字令》中“山,刺破青天锷未残。”这里的山是正面形象。《昆仑》中“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这里的“汝”,是指昆仑山,就是反面形象。

任何文学形象都不是孤立的,它的象征意义也不是单一的,片面的。如果武断地认为某一形象只能是,永远是正面形象或反面形象,在方法论上,就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在毛泽东诗词里,形象的象征意义,不但是双面的,多面的,而且成了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成了阴阳极,成了八卦图,成了循环赛。

以天地人为例。你看:

六月天兵征腐恶。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天征恶(人),山(地)刺天,人裁山。

天征恶,天是正面形象,人(恶)是反面形象。

山刺天,天是反面形象 ,山是正面形象。

人裁山,人是正面形象,山是反面形象。

真有意思,这个阴阳极,这个八卦图,像车轮一样转起来,你能看得清,分得出,谁是?谁非?谁正?谁反?

这就是象征的魅力。

环球同此凉热

05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横空出世:横亘太空,高出人世。莽:愿意是草木茂盛,辽阔无边。这里有蛮荒,粗野不驯,未经开发的意思。阅尽人间春色:看尽了人世间美好的春光。

这三句,一、二句倒装。逻辑顺序是:莽昆仑,横空出世,阅尽人间春色。这三句,不是对昆仑的赞美,而是揭露和谴责性的描写。着力描绘昆仑的第一个特点——高大。

横空,是长大。出世,是高峻。横空出世,画出了昆仑这个庞然大物,称霸云天,咄咄逼人的凶相。

莽,既是庞大,又是粗鲁。进一步揭露昆仑臃肿不堪的外貌和粗野不驯的本性。

阅尽,是由高大所产生的罪行,综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庞大无比,威压全球,俨然以霸主身份,凌驾于世界之上的反面形象。这里的阅尽,不是经历了一切的意思,而是看尽,享受,瓜分,霸占完了的意思。它,既指时间上看得很久,因而能把世世代代的“人间春色”都“阅尽”。又指空间上看得远,因而能把五洲四海的“人间春色”都“阅尽”。

这三句,运用时空的经纬,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昆仑高大上的形象。横空出世,莽昆仑。是从空间的角度写的。横空,高。莽,大。阅尽人间春色。是从时间的角度写的。阅尽人间,时间长。人间多长?至少已有几十万年。它能阅尽人间,必然产生于人间之前。

三句话,都用了拟人手法。出世,拟人。莽——鲁莽,拟人。阅春色,拟人。横空出世,突然降生。它,突然降生,来到这个世间是干什么的呢?原来人间有阅不尽的春色呀!人间有春夏秋冬,它为何只阅春色?因为春色最美。它爱美,它只阅春色。一个“阅”字用得多好啊!阅读,高兴地看,仔细地看。它是在欣赏呀!

莽昆仑,大男人,伟丈夫,阳刚。春色,美丽,美貌,阴柔。一阳一阴,一刚一柔。英雄爱美,人之天性。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三百万玉龙飞起。既是夸张,也是比喻。这玉龙是什么呢?是雪,还是山?古人说是雪,毛泽东说是山。

是雪,不是山上的雪,是天上的雪,是从天上往山上下的雪。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有昆仑山的雪花大呀。昆仑山的雪花大如龙啊!李白的手笔不如毛泽东啊!

是山,是昆仑山系大大小小的山脉,像腾飞的玉龙,像玉龙腾飞。它与“山舞银蛇,原始蜡像”是一样的境界,同样的意境。

是雪,是山,都可以。

搅得周天寒彻。谁在搅?是山,还是雪?都不是,是它们的化身,是玉龙。是玉龙对昆仑的抗议。你昆仑要阅尽春色,我玉龙就拼命不给你春色,我要给你冬色,看你阅不阅。

周天寒彻——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已经在这里埋下了伏笔。是周天寒彻,而不是周边寒彻。周天——人间。人间寒彻,人间一点春色都没有,看你昆仑怎么阅,阅什么?这是玉龙在向昆仑挑战,这是玉龙在跟昆仑大战。

一个“搅”字用得多好啊!你昆仑要阅春色,我玉龙就搅了你的春梦。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消溶的溶,有的版本是“融”。

玉龙走了,金乌来了。冬天走了,夏天到了。玉龙不是走了,玉龙是战败了。强中自有强中手。玉龙不是被昆仑战败的,是被金乌战败的。玉龙失败了,但是,它不甘心失败,它要以另外一种形式报复。玉龙倒下了,玉龙融化了。它尸体里的血液,白色的血液,从昆仑山奔流而下,横溢了江河,使许多人,使有的人,变成了鱼鳖,变成了鱼鳖之食物。

人或为鱼鳖。古已有之。《左传·昭公元年》:“微禹,吾其鱼乎!”——没有大禹治水,我们都会成为鱼吧!《后汉书·光武帝纪》:“决水灌之,百万之众可使为鱼。”梁代刘孝标《辨命论》:“历阳之都,化为鱼鳖”。

冬天,周天寒彻。夏天,人为鱼鳖。罪过,罪过,罪孽深重啊!

这是玉龙之罪?这是金乌之罪?这是雪之罪?都不是,都与它们无关。这是昆仑之罪 ,是昆仑的千秋之罪。只因它贪婪春色惹的祸!

春色不能贪。山如此,人如此。切记,切记。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功罪,偏义复合词,罪也。

自从盘古开天地,哪个世面没见过。自从昆仑横空出,哪个冬夏没罪过。

可是,谁人评说过它呢?没人评说过它,没人敢评说它。它横,它莽,它天下第一。它独霸春秋,危害冬夏。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而今与千秋相对,我与谁照应。前后呼应,上下启承。

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也!喝令昆仑听评说,我来也!现在,此刻,我命令你,不要这么高,不要这多雪。

我是谁呀?敢对昆仑用这种语气说话?

我是作者?是作者,作者志高云天。我不是作者,我是地球,我是地球万物的主宰,我是顶天立地的巨人,我是昆仑的主人!你阅尽人间春色。玉龙管不了你,金乌管不了你。我,管得了你!你这么高,就自高自大,就目空一切,就压倒一切?你这多雪,就周天寒彻,就人为鱼鳖?办不到!不允许!

这个巨人,以昆仑的征服者和主人的气魄对昆仑发号施令。

这个巨人是谁?要知道这个巨人是谁,先要知道昆仑是什么。昆仑是什么?昆仑是中国最大的山系。昆仑是地球最大的山系。昆仑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昆仑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昆仑是王母娘娘的居住地。能对昆仑发号施令的,能使昆仑俯首听命的,会是谁?能是谁?玉皇大帝也!

横空出世的莽昆仑,是个俯首听命的驯服工具吗?从它的出世,就决定了它不是这个角色。它不听话,怎么办?

安得:怎得,表示期望。杜甫《洗兵马》:“安得壮士挽天河。”倚天抽宝剑:抽倚天宝剑,倒装。《古文苑·大言赋》:“长剑耿耿倚天外”。李白《临江王节士歌》:“安得倚天抽宝剑,跨海斩长鲸。”汝:你,指昆仑。裁:裁割,切断。这里是横劈,腰斩的意思。

你不听从我的命令,胆敢违抗我的命令,不降低高度,不减少积雪,难道你要我抽出倚天宝剑,把你裁为三截,切成三段,剁成三块不成?

裁了吗?裁了。没办法,它不听令,君无戏言。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遗(wei位):赠送。还:归还,物归原主。东国:东方各国,包括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广义的昆仑,原来就横贯中、朝、日三国。

把你裁为三截后,全部送人,而且送得远远的,叫你认不得家,回不来家。送给谁呢?一截赠送给欧洲,他们那里没有这样的高山。一截赠送给美国,他们那里也没有这样的高山。你不是一直向往西方吗?那就如你所愿,送你上西方去。一截归还给东方各国,你东边的一只脚,一条腿,本来就伸到那里。

哈哈!一点也不假。一百年前,中国的留学生,不都是留学欧洲、美国和日本吗?现在也是的呀!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那些西洋人,东洋人,几百年来,早就虎视眈眈,要瓜分你了。这下好了,把你分给他们了,他们满足了,就再也不会来偷,来抢了,世界就会太平了。

毛泽东裁昆仑,分昆仑,都是为了一个目标,一个终极目标——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人类社会大同——共产主义。这是毛泽东的最终理想或最高志向。它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样,是全词的主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社会主义,是毛泽东的国内目标。“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共产主义,是毛泽东的国际目标。

这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境界!

如果这样来解读这首词的主题,那么,这首词的主题是多么崇高和伟大啊!

06

总之,这首词,借物言志,借题发挥。既,尽题内之精蕴;又,蓄题外之致远。余味无穷。

这样的解读,是不是很荒谬?不荒谬。

毛泽东自注了一个反帝的主题。我前文已经说过,毛泽东这个反帝的主题是被人家逼出来的。人家硬要毛泽东说出《念奴娇·昆仑》的主题。毛泽东处于自己的政治地位,出于对历史和政治的考虑,只能这样回答,只能这样自注。我们为什么就硬要读出一个反帝的主题呢?毛泽东其它没有自注主题的诗词,我们就不能自由阅读出主题吗?

不是所有诗词都有主题思想的。不是所有诗词都是只有一个主题思想的。我们不能形而上学,不能机械唯物论。

百花齐放,是说创作;百家争鸣,是说评论。其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互文的。无论是创作,还是评论,都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花独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红楼梦》有作者自注吗?没有。《红楼梦》能读出不同的主题,《念奴娇·昆仑》为什么就不可以读出不同的主题呢?《哈姆雷特》有作者自注吗?没有。《哈姆雷特》能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念奴娇·昆仑》为什么就不能读出一千个昆仑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