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立夫凄凉晚年:被李登辉利用,护党失败惨遭打击

作者:老黄有话

1988年1月13日,比陈立福小10岁的人去世,李登辉成为台湾领导人。李克强上台后,先发下葬令,送陈立福、严家璇、闫国华、余文雅、林阳刚、孔德成、薛月、张群、沈长环、吴伯雄、余伯存等21人献丧。陈立夫给他的"由国弟"发来的配合是:

在私人为兄弟,在公开为同志,一座木制建筑独自一人,跟随信件,死后;

在国为石柱,在党为乾城,工作之初,包括辛勤耕耘,老百姓是不能忘记的。

1月30日是蒋经进节。在完成一系列仪式后,陈立福和李登辉、于国华、于文雅、林阳刚、孔德成、黄尊秋、王世杰在精神上遮盖了国民党的红旗,然后派蒋经国到大溪地陵墓。随着蒋经国在大溪地的久久安眠,台湾社会进入了"李登辉时代"。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这个李登辉,因为他和陈立福晚年做过的事情有很大关系。

李登辉,原籍福建省永定市,1923年1月15日出生于台北县三芝乡。他的父亲李金龙曾是日本殖民者的刑事警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叛徒。李登辉出生于一个年轻人通奸的家庭,在殖民地接受了日本的"皇室化"教育,并就读于日本军事学院(千叶高射炮兵学校),穿着日本军服,并取了日文名字"岩隈"。

李登辉年轻时,正是日本军国主义最嚣张的时代,日本军国主义在李登辉的心中有着深深的烙印,当他和日本学生一起庆祝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战场上"胜利"时,作为日本殖民地的"死去的奴隶"的耻辱,却自豪地表示,他已经是日本的"国民"22年了。

陈立夫凄凉晚年:被李登辉利用,护党失败惨遭打击

杨李登辉

1945年中国胜利后,李从日本京都大学回到台湾大学。1949年蒋介石从台湾撤退后,李登辉的"皇化"思想不仅没有得到任何纠正和改变,反而在中国大陆扭曲和畸形的背景下,进一步强化了他的反华和亲日思想。

在台湾大学接受国民党教育后,李登辉继续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在美国,他接受了西方反华思想的影响,从而造就了李登辉极其扭曲的多重人格。

李登辉丑陋的脸色一直暴露到今天。但读者可能会问:蒋经国为什么选择臭名昭著的反动派李登辉作为他的继任者?

有人说,蒋经国看"准"李登辉没有太多的政治野心,只是打破了标准来提拔他,让他成为一名农业博士,农业专家迅速成为台湾政坛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李登辉虽然是强烈的反华和日本心态,但他也是日本式的"忍者"和政治变色龙,在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统治台湾时,李登辉的政治野心和扭曲的政治个性深埋在他的内心深处,他一再表示,他最大的愿望是成为一名"神父"。结果,蒋经国被骗,从台北市领导晋升为"台湾省地方领导"。

1984年,蒋经国任命李登辉为台湾最初级的副领导人,并逐步培养他为继任者。

不过,笔者认为上述说法只是原因之一,据台湾方面介绍,蒋经国在用人方面极为谨慎,除了坚持"人才"的一般原则外,特别注重道德品格和正直的高度正直,以保持政治清晰度的优良品质。

陈立夫凄凉晚年:被李登辉利用,护党失败惨遭打击

对于政府高级官员的任用、晋升和晋升,蒋经国有一套惯常的模式,即不断观察、实践、考核,并在不同层次上不断观察、复试、复考,在正式公布任命之前都会满意。

这些过程中,除了蒋经国亲自关注的考核外,还依靠军政人事管理部门及时提供信息,作为选择的依据。至於副領導人候選人,要考慮的因素當然更為複雜,是為了將來可能繼任台灣領導層的問題,因此需要更加注意個人的勇氣和勇氣。

李登辉从精英阶层中脱颖而出的能力,使他在蒋经国心目中超越了台湾其他中年精英,原因如下:

首先,李登辉在担任台湾省省长期间的几届政府,都赢得了蒋经国的认可和赞誉。1984年7月,李登辉向国民党中央常委作省政治报告,姜景国听后当场口头表扬,并当场宣读准备好的讲话稿,对省政府建设深表赞赏,并主持了省政府对李登辉奖, 其中包括"实事求是,注重效率,并能做前瞻性规划,让一切建设成果好"等表态,相当敏感的中方官员曾预测李登辉的市场将会上涨。

李登辉担任台湾省省长期间,蒋介石参观了台北的中兴新村,参观了李登辉的官邸,在那里他陈设简单,陈设简单,表明生活是节俭的。李登辉拿出来招待蒋经国的美食,既没有山海风味,也没有酒味,多道菜家常菜,清淡可口,更不受一切礼仪的束缚,一言以蔽之,在粗茶中淡米饭,轻松愉快,有一种喜悦感,蒋经国更满意又归来。

蒋经国提名副领导人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基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即被提名人必须有坚定的民族意识,

陈立夫凄凉晚年:被李登辉利用,护党失败惨遭打击

正是在这一点上,李登辉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政治变色龙的长处,让人无法看清自己的真实身份。

1983年10月,李登辉在向第七届台湾省民意机构发表施策报告后,被民意代表就省级事务进行质询,当轮到国民党联合质询国民党以外的民意代表(民进党尚未成立时)时,他突然提出台湾对华关系问题,请李登辉表达态度。

对此,李登辉可以以这个超出省政府范围的问题为借口不回答,但李登辉没有回答,而是有力而直言不讳的回答:"中国的历史没有抛弃台湾,台湾怎么能脱离中国!"历史表明,这是李登辉的假表演

第二天,蒋经国在宣读简报时,他频频点头答应,甚至说:"很好!非常好!李登辉的表现是在蒋经国提名他为副领导人不到两个月后。

1984年2月14日,蒋经国提名李登辉为国民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二中全会副领导候选人。蒋经国在被提名时对李登辉作如下介绍:"无论在文化、教育、农业、行政、党务等工作上,都是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前提的,忠诚勤奋,坚持正确和积极,充分体现了党员的革命抱负和国家诚意。该建议表明,李登辉的即兴创作发挥了关键作用。

李登辉以欺骗手段赢得了蒋介石的提名,但他却把蒋介石的批评定为"错人"。

陈立夫凄凉晚年:被李登辉利用,护党失败惨遭打击

1988年1月,蒋经国病逝世,李登辉成为台湾领导人。舞台一开始,李登辉并不富有,向国民党大佬的弟子敬礼,宋美玲、颜佳卷、张群、陈立福等一个挨家挨户拜访求教,仿佛是礼貌。

李登辉上台时,在陈立福看来,李在两岸关系中并没有像蒋经国那样沉重的历史包袱,本应能放开手脚,但其实是谬论。

1988年7月14日,陈立福和国民党其他34名委员向国民党第十三届中央审查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提案,书名为:两岸共同发起投资,实施国父产业计划,建立互信。

陈立夫的提议,犹如巨石落水,在台湾岛引起强烈震动,一时有传言和讨论。一些反对者称其为一厢情愿的想法,大多数赞成者说这意味着"非凡"。

国民党主席李登辉没有对陈光诚的提议采取立场。李登辉心里知道,如果他支持,就违背了他刚才制定的大陆政策,更违背了他自己难以言表的愿望。如果你大声反对它,你害怕被戴上反对统一的帽子。

李登辉的热情态度一度让人困惑。但一些大胆的人认为,李登辉的态度暴露了他反对统一。

陈立福等人的提议虽然遭到李登辉领导的国民党当局的拒绝,但对两岸仍产生了重大影响。

陈立夫对李登辉的本质认识了很久。

在蒋经国去世之前,每一次重大的人事变动都要征求"李甫兄弟"的意见,如江景国已经提名谢东轩、李登辉为副领导,事先都征求了陈立福的意见,陈立夫也强烈同意,在陈立福自己的回忆录中,陈立福也称赞道:"我看到国兄的用心慎重, 到心里。"

陈立夫凄凉晚年:被李登辉利用,护党失败惨遭打击

但在巩固政权后,李登辉开始露出他"咄咄逼人"的中山狼脸,排挤蒋家势力,于是宋美龄节败,姜维国被排除在领导核心之外,蒋啸武被迫放弃中央选举。此后,在贯彻蒋经国改革路线的旗帜下,反对派不断被清洗,死党成立,国内外政策都进行了实质性的修改和调整。

李登辉的举动立刻激起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1990年3月,台湾将举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八次代表大会",选举台湾领导人和副领导人。围绕这次选举,国民党所谓的"主校"和反李明博的所谓"非主流"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1990年2月11日,中国国民党举行第十三次中央临时全体会议,选举台湾领导人候选人。台湾领导人候选人在会前已被确定为李登辉,但副领导人是林洋刚、李欢、姜维国、宋楚宇等几位合格,从省级公民身份和派系平衡的角度来看,李欢和姜维国占优势。

但在临时全体会议上,李登辉出人意料地提名了不起眼的李元举为副领导候选人。李登辉的扫荡举动,立即激起了"非主流"的反弹。

临时中央全体会议后,以滕杰为首的党内高级元老于2月28日宣布,已联合提名林阳刚、姜维国为台湾另一批领导和副领导人的候选人,并设立竞选总部。林和蒋介石的支持者包括李欢、余伯存等反李光耀的"非主流"重量级人物。

李登辉面对反对派发动了强力反击,同时发挥各种手段瓦解反对派势力,同时还要求陈立福和谢东轩、姜彦石等八名国民党大亨进行干预,以阻止党的斗争。

陈立夫凄凉晚年:被李登辉利用,护党失败惨遭打击

八大佬分别出去干林阳刚和姜卫国的工作,但林和江似乎无动于衷,仍然坚持所谓"候选人而不是竞选"的立场。最后,李登辉拿出了杀手锏,分在林和蒋介石之间,私下向林洋刚承诺,他将成为台湾的下一任领导人。

相信这一点,林郑月娥在3月10日单方面宣布退出台湾领导层竞选,这让江泽民感到尴尬,让他在3月16日飞往美国,以避免尴尬的选举。

3月21日,台湾民意机构经过长期的内部斗争,选举李登辉为台湾地区领导人,李元菊为副领导人,结束了这场选举之战。

陈立福和其他八位早已退休的大亨在台湾领导层选举动荡中扮演了调解人的角色,他们的角色引起了台湾媒体的关注。台湾《世界论坛报》发表《渤海谈大老》,语气略显夸张:

去年,国内政坛出现"乱象",人慌乱,政治飘然,由李登辉不得不请出"八老"来震撼,除了古振福、陈立福、黄少谷、余文雅、李国定、袁守谦、姜彦石等七人都是"资本管理"。一段时间以来,它一直被视为高权力的虚空,也可以说是"养老金"、"报酬"的"资本"最美的时光。

如果说东北大陆有三宝:人参、水貂、乌拉草,那么台湾也有三宝:政治、国家政策和战略顾问。这三个"国宝"人物,每一个都有一部中国近代史,每个人在民国的历程中都卷起了一千堆雪。经过几次漂泊,他们现在是"党和国家长老"。这些大佬对政治局势的影响,或许反映了中国"尊重旧善善"的传统。

陈立夫凄凉晚年:被李登辉利用,护党失败惨遭打击

去年国内"主流"与"非主流"赤裸裸的权力斗争,曾引起恐慌,社会上笼罩在"悲云密布"之中,得益于李登辉的邀请走出隐蔽的山林,很快被社会八位老人遗忘"调和",及时化解危机。可以看出,台湾的长者在台湾的政治舞台上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前一阵子,国民党内部政治纷争,李登辉绝不做中央政府要求八老化解危机,看来李登辉在位后,仍将重用"资本"来巩固领导权,而在蒋介石的父子时代,"政府的权力",将在李登辉王朝成为"高权重"。

台湾《世界论坛报》的一篇文章说,在李登辉时代,"政府"将变得"高高在上",现在似乎完全被夸大了。他不知道的是,李登辉是一代有权势的政客。他邀请了八个无所事事的大人物,一旦他的权力得到巩固,他就抛弃了他们。陈立夫等人只是对李登辉的帮助。

李登辉的"改革"始于"法律",围绕"法律"的斗争一直是岛内各政治力量斗争的焦点。

所谓"修法",就是修改国民党政权1947年1月1日宣布的所谓"基本法",因为自国民党撤退到台湾以来,该法一直被使用。李登辉试图通过"法律"将两江的"小王朝"过渡到李登辉的"小王朝"。一种所谓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方式是争议的焦点之一。

原来,台湾的正副领导人选举都是由"国会代表"选出的,这是间接选举。为了贯彻"反统一"的哲学,李登辉提出将间接选举改为直接选举,由公民直接选举台湾地区领导人。

陈立夫凄凉晚年:被李登辉利用,护党失败惨遭打击

由于此事的重要性,这个问题一度引起在野党的高度关注,大多数在野党都倾向于"间接选举",李登辉开始赞同,但突然改变了流言蜚语,并以其对党和军事资源的掌握,采取了"地方围攻中央", "舆论压迫党"策略反对"直选"派系压力。

在这场斗争中,陈立福是"任命直选"的坚定拥护者。台湾《新聞》周刊1992年4月4日報導:「直選政黨和任命政黨之間的憲法戰爭,雖然因為三中全會早已結束,並暫時退離幕前的舞台,但在幕後的舞台後,卻是頻繁的行動,高調的。其中,国民党议员陈立福在连续两封措辞强硬的信中,此举对李登辉的姿态最为高调,被视为大人物的反击。"

1992年3月6日,陈立夫会同国民党中央11名成员,向国民党第十三届三中全会发出"拯救党和国"的号召,谴责国民党在政权和治理不分裂的"修法"计划中的错误。

李立福接到陈立福"救党救国"的来信和建议后,派中央党委书记宋楚宇、官邸秘书长姜彦石去见陈立福向他说明情况,但没能说服陈立福。

3月25日,陈立福又直接给李登辉写了一封信,强烈批评他的错误,并将两封信的副本送交国民党常委。

李登辉根本无视陈立福的苦涩召唤。

在国民党常务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有人愤怒地谴责李登辉是"一党法"、"一人法"、"治法、破坏法律"。

陈立夫凄凉晚年:被李登辉利用,护党失败惨遭打击

李登辉、宋楚宇

也有团体发表公开声明,称李登辉"吹捧舆论,煽动舆论和地方舆论代表表达所谓舆论",但实际上他"高在意",假装是'舆论',完全是在玩弄舆论。"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李登辉坚持以台湾领导人的选举方式进行"直接选举",但在国民党选举地区领导候选人的方式上,却顽固地反对"党员直接选举",坚持"党代表"选举在其控制之下。显然,李登辉完全对他有利,搞"反统",他主张走什么路。

陈立夫"保党"的努力失败了,他能看得更清楚李登辉到底是什么样子。

虽然陈立夫的统一思想被李登辉压制,但他仍然相信中国未来永远统一,对中国统一的信心从未动摇过。

1992年9月5日,大陆记者代表团抵达台湾,分别于9月8日和9日访问了张学良和陈立夫。陈立福说,如果需要统一,他想回到大陆。

李登辉为了宣扬"反统一"哲学,利用手中的威权,分裂和打倒国民党。

李登辉一上台,就想尽办法阻挠蒋介石家族对国民党的影响,然后抓起亲蒋的国民党大臣子,分治他们,消灭一切统治国民党的力量。

从1988年到1993年,李登辉四次改组"行政委员会",罢免了亲蒋的重量级人物。李登辉的最终目标是彻底打倒国民党,所以他最终把矛头对准了国民党的强大势力。

1993年8月,在国民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期间,李登辉竭力压制非主流,迫使非主流中年骨干组织"新国民党联系"脱离国民党,这是国民党从台湾撤军后的第一个分裂。

陈立夫凄凉晚年:被李登辉利用,护党失败惨遭打击

赵少康,新国民党领导人

1996年3月,在台湾领导人选举中,李登辉不择手段地"违纪"逼迫林洋刚、于伯存、陈传安等人参选,李登辉趁机将三人开除党籍,还造成党内和支持团体的分裂。

1996年12月,李登辉以"优省"的名义,逼迫"外省"最后一位权势人物宋楚瑜辞职下台。就这样,国民党长老、重臣和外籍权势人物,都被李登辉排斥。

在削弱国民党在人员方面的权力基础后,李登辉千方百计"反对统一",全面动摇国民党的政治哲学。

1994年,李登辉在台北与日本极右翼作家司马辽太郎进行了一次别有用心的谈话,后者无耻地美化了日本对台湾的军国主义殖民统治,称国民党政权是"局外人政权"。他的"反团结"面孔被彻底暴露出来。

在李登辉疯狂追求"反统一"观念的过程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也遭到了李登辉的打击:陈立福的统一思想不仅遭到李登辉的冷落和压制,还拿下了"行政"的称号。李登辉不再需要派一个统一的人物给他"资本"什么"政治",他需要的是"反华"分子来支持他。

1999年4月,台湾《财新》杂志访问陈立福,谈到此事,陈立福不满地说:"有人曾经帮我问邓辉同志,为什么不让陈立福做'行政'?""因为我总是在美国,"他说。其实我没有,我去美国不超过三个月,每次休假,回来也会卖假。"

尽管台湾一片哗然,但陈光诚仍然对中国统一的前景充满信心。"这是中国发展的最佳时机,我相信在不多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的国家,"他说。

陈立夫凄凉晚年:被李登辉利用,护党失败惨遭打击

2000年3月18日,台湾举行了第十次地区领导人选举。由于李登辉蓄意摧毁国民党12年,制造分裂,并在选举的关键时刻,"弃战"相当平淡(陈水扁),最终使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卢秀莲以39.3%的选票、独立候选人宋楚宇、张昭雄和国民党候选人连战,小万昌落败。

李登辉也被愤怒的国民党赶下台,连战担任国民党代理主席。

2000年9月,国民党第十五届中央第六次全会在台北市召开,年仅100多岁的陈立福与老梁素俊联手,向大会提出第三次合作,防止分裂阴谋得逞。

这里有必要介绍另一位提案负责人梁淑闵。

梁淑峽,辽宁省昌图县人,1920年出生,1939年6月秘密加入国民党,在新北京政法大学法律系学习期间,两年后担任长春市共产党部书记。公开身份是伪全长春地方法院检察院的检察院。他在地下抗日行动中被日本逮捕,并被判处12年徒刑。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梁雯闵担任国民党辽北省党厅常务部部长、部长,辽北省参议院参议员。他于1948年当选为立法会议员。

在政治方面,梁晖属于陈立福的C.C部,梁称为"小C.C"。1949年移居台湾后,梁小军继续在东吴大学担任舆论代表和法学教授,1970年赴日留学,获明治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回台湾后,蒋介石晋升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中央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负责政务部门和舆论部门的党政协调工作。

陈立夫凄凉晚年:被李登辉利用,护党失败惨遭打击

梁素军

李登辉上台后,梁振英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政策研究委员会秘书长、民意机构负责人,退休后被聘为"行政人员"。

梁淑闳是广安移民的后裔,是一个大胆、说话敏捷的东北人,在大人物和大人物面前,他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人际关系方面,李登辉一直对他"敌视",但梁振英对李登辉的"反统一"言行极为担忧。

为推动两岸统一,梁芳轩发起成立"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协会",以本会名义,陈立夫等人担任名誉主席。

1999年7月9日至11日,80多岁的梁振英在香港举行的和平统一研讨会上说:"海峡两岸的统一,有些人可以等,我等不及了。"但我必须,而且将会等到统一的那一天。

为积极开展两岸政党交流,为中共第三次合作创造新的历史机遇,陈立夫、梁苏安提出了三项具体建议:一是留置权率领的代表团访问大陆,同我党一起发表声明,并就统一问题发表声明。第二,加强双方合作,开展政治、经贸、文化、体育等交流活动。第三,要在最短的2000年时期内积极推进三通,增强两岸人民的感情,减少敌意。

2000年10月,陈立福在谢明村院长和蔡长海附属医院院长的带领下,因肺炎合并肋骨水入院,对陈立福进行了细致的治疗,几天后病情得到控制,体力逐渐恢复。

同年11月11日,附属医院举行20周年医院花园参观,陈立福亲自到场致敬,但因风寒而感染,11月14日上午突发急性心肌梗塞导致严重肺积水和休克,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 病情再次恶化,在此期间,家人已经扩展到中医协助治疗。

陈立夫凄凉晚年:被李登辉利用,护党失败惨遭打击

2001年2月8日下午,陈立福患上严重心肺衰竭,医院向家属发出危疾通知书。病床上的陈立夫一再表示希望尽快回到台北的家中,家人也准备将老人送回家中,但陈立福当晚因多器官衰竭而陷入缓解状态,并于当晚8点40分.m去世。

陈立福去世后,国民党主席连战立即指示党部有关人员尽最大努力协助家属参加葬礼。连战厅主任丁元超告诉外界,连战对于陈立福的死非常悲哀,陈立夫是党的全国领导人,对国民党的贡献卓著,连战对陈立福的工作和人民一直很尊重和尊重。

2月10日下午,陈立福在天马德国路附近的公寓,向陈立福的精神地位致敬,安慰陈立福的家人,同时再次指示党部全力协助处理随后的葬礼。

2001年4月15日上午10.m,陈立福先生在台北市第一殡仪馆举行,国民党主席李欢、国民党中央主席团主席马树丽、国民党中央副主席吴伯雄、 中央书记林峰,遮住党旗。

台湾地区领导人李元菊、李欢、于伯存、肖万昌、张俊雄、宋楚宇等前去敬拜。公开仪式结束后,陈立福玲玲被安葬在台北县观音山陈陵园五单元镇。

陈立福去世时年仅102岁,虽然他看不到祖国统一的实现,但他坚持的祖国统一理念终将实现。

陈立福,1900年8月21日出生,2001年2月8日逝世,享年101岁,假年龄分别为102岁和103岁。他之所以这么老,是因为陈立夫对健康有很好的了解。

一是要注意饮食。陈立夫的饮食很清淡,喜欢吃青菜豆腐,肉质少,他从小就有偏好,总是喜欢吃鸡、鸭、猪等脑子,但是过了老人,陈立夫觉得这种食物中含有"胆固醇"太高了,所以不要吃太多,差不多两个星期到一个月吃一次。在每次检查中,许多医生都对陈的血液中非常低的胆固醇水平感到惊讶。

陈立夫凄凉晚年:被李登辉利用,护党失败惨遭打击

陈丽芙与妻子孙璐清

二是加强锻炼。在美国生活期间,陈立夫曾在《华美日报》上看过一篇文章,称"内八段金"功能很强,读这篇文章,陈立夫觉得很有道理,特意跑去找文章的作者去研究。从他了解这项运动开始,陈立福就每天早上都在做这项运动,三十五年来,它一直在进行。

第三是休息法则。晚年,陈立福每天早上5:30起床.m,通常晚上9:30睡觉.m,有8个小时的睡眠。起床约一小时(35分钟运动)后淋浴,锻炼,洗脸等,直到6:30 a.m。然后吃早餐,早餐后开始在花园里步行5000步。院子里花草树木繁多,空气清新,中间走动,赏心悦目。

每天晚饭后看电视,在家吃饭,看电视新闻等节目,但在插播广告中,陈立福利用这个间隙走进了房子:从客厅、厨房、卧室,踱步四周,总共大约5000步。

如果不出会,陈立福就是在家写点什么,做一些整理文件等工作。中午小睡大约一个小时,然后起床回去工作。

四是不要发脾气。陈立福晚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一共180个单位,既作为普通参谋部,也作为一把手、副手、中层干部,在这些单位里从未有过愤怒。甚至在台湾初期,蒋介石就把大陆的损失归咎于陈立夫,命令他出国反思,陈立福并不生气,反而觉得如果能救国民党,离开不会是一件坏事。

陈立夫凄凉晚年:被李登辉利用,护党失败惨遭打击

五是财富的正确观。陈立夫晚年对书法着迷,水平越来越高,后来写了不少人争先恐后地写横幅。除了丰富的文笔,他从政界退休,共写了25本书,共7800字,还到各类报刊杂志,每年靠卖字和写书可以赚到新台币2000多万元。

虽然能赚钱,但陈立福对财富非常开放,90岁以后的房子、车都卖了,所得的钱捐给了李府中医药研究基金会。后来,陈立福的写作资金捐给了基金会,在他去世前的五年里,他捐出了8000万新台币。

陈立福还总结了一套48个字的"健康秘诀":健康在工作中,健康在沉默。饮食有一个部分,有时生活。煮熟的食物,沸水开始喝。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吃肉。头部应该足够冷和热。知足而总是快乐,没有和平的一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