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大名鼎鼎,待在老蒋身边,长期从事特工与间谍的工作,领导着军统,并且因为他神出鬼没,而被美国《柯莱尔斯》杂志称为亚洲的一个神秘人物、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
但1938年特务处扩大变为军统时,戴笠担任的并非是正局长,而是副局长一职位,那正局长是谁?来头不小,世人皆知。

他便是陈立夫。民国时期有四大家族,分别是蒋氏家族、宋氏家族、孔氏家族和陈氏家族,有话是:“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
陈立夫就是出自陈氏家族,1925年,刚拿到美国匹兹堡大学采矿学硕士学位的陈立夫,回国后便当上了老蒋的私人秘书,步步高升,成国民党历史上最年轻的秘书长。
而蒋、陈两家的渊博,要追溯到了陈其美和老蒋的关系(陈其美是陈立夫的二叔,陈果夫也是陈其美的侄子),陈其美在辛亥革命初期与黄兴同为孙中山先生的左右股肱,并且陈其美与黄郛、老蒋结拜为兄弟,陈其美为老大,老蒋是老三。
后来陈其美被袁世凯派出去的人暗杀,没人敢去处理,也只有老蒋去为他收尸,由此也可以了解老蒋对陈家的感情。
不过陈立夫晚年所著的回忆录《成败之鉴》谈起他参与政治的事情,讲到:“在我对往事的追述中,我的心是沉重的,我必须再重复一次,过去数十年来的政治生涯,我是缺乏兴趣的,我始终念念不忘于要成为一个工程师,或许这就是一种错误。”
1938年,军统成立,戴笠担任副局长,陈立夫担任了局长,实际领导者还是戴笠,同时陈立夫担任了教育部部长一职,对此陈立夫倒是颇感自豪,后来也说道:
“我献身党国数十年,于党政工作,多所参与,成败得失,有待公平,唯有战时这一段教育行政工作,虽然未必能达到理想,总算对于国家,竭尽绵薄。我总觉得百年树人的教育文化工作,乃是最有意义积极的工作,而教育文化事业的兴办,乃是最有收获的‘长途’的投资。”
我国大学的入学考试与毕业考试有了统一的标准,也是始于陈立夫,另外陈立夫还制定了贷金制度,用于资助那些来自战区的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
据不完全统计,战时由中学到大学毕业,全部靠贷金或公费完成学业的大约有12万多人,包括杨振宁、李政道等人,他们能够顺利读完西南联大,也得益于这项制度。
就如陈立夫所言,他最大的功绩就在于教育,办得漂漂亮亮。
不过国民党败退大陆,陈立夫与老蒋的另一名心腹陈诚不合,而老蒋也有意清除陈立夫,陈立夫在国民党待了数年,对老蒋的心思也明明白白,然后在一次与老蒋谈话时,就主动表示自己应该担任。
1950年,陈立夫带着全家人离开了台北,最终定居在美国新泽西州湖林城外的来克坞镇,而比起宋家、孔家以及蒋家,陈家根本没多少钱,陈立夫定居美国后就办起了养鸡场,还是靠着四处借钱把鸡场盘了下来,不过好在利润不错,一家人也不愁吃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