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原型-“统觉体系”

在儿童四五岁的时候,原型就已经建立起来了,他们以原型为根据,通过各不相同的方式犯错、抗争和发展。他们的目标各不相同,有的想要离开这个他无法融进去的世界,有的想要成为画家。他们可能并不清楚应该怎样战胜这些缺陷,虽然我们可能很清楚,但也很少能通过正确的方式向他们解释清楚, 在孩子原型形成的时期,改正错误是比较简单的,不过要是有些错误在这个时期并没有被改正,那么后来在改正的时候,就要把这个阶段的整体情况都要回顾一遍。

原型-“统觉体系”

所以,家长们在幼儿童年的指导要在培养合适的社会兴趣方面着手,这样才能建立健康而又意义的目标,并使之完善定型。

原型能够表现个人的早期个性,在形成了原型以后,也就可以确定方向了,个人的方向就会变得比较具体。我们之所以能够预测将来的生活能发生哪些事,也是这一事实的缘故。所以这种方向所确定的规则必然包括个人统觉。一个人在认识某种环境的时候,总是带着自己的兴趣,而不是根据环境的真实存在形式来理解。也就是,他在理解环境的时候,总是以自己的统觉系统为依据。

原型-“统觉体系”

所有人的不同性格都是由这种统觉系统组成的,所以个人的统觉系统和这种沉迷具有一致性,我们只要知道孩子的哪个器官存在问题,就可以知道他的兴趣是什么,不过,有些孩子的外部特征可能没有表现出来,而且也不能被发觉,这主要就是因为他们的统觉体系会限制他们所体会到的自卑心理,所以发现儿童的兴趣也并不简单。

当孩子的统觉系统中已经具有生理自卑的因素时,即便我们观察生理自卑的外部表现,也未必能揭示统觉系统。要想广泛的压制儿童的自卑感,防止自卑情结或优越情结的产生,就要经过一定的学习,使他们具有社会系统的能力。

原型-“统觉体系”

所以当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时,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有能力克服困难。正确应对自卑的唯一方法和建立自信的唯一方式莫过于此。

写在最后,自卑问题的正反面就是社会适应。因为一个人的懦弱无能和自卑,所以我们才能看到人类要在社会中生活,也就是说个人得到救赎的方向只有社会协作和社会兴趣。

原型-“统觉体系”

注:内容从个体心理学中学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