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儿童雾化常见问题Q&A

近段时间,气温回暖,但寒气未能尽退,天气多变,冷热不定,病原微生物也在悄悄地繁殖和滋生。再加上人体的免疫力在春季相对低下,身体较弱的人群,尤其是小孩极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肺炎等。

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儿童雾化常见问题Q&A

呼吸道疾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咳嗽、气喘、痰多等症状,这时医生常常会建议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有的家长对雾化治疗了解甚少,有的则是似懂非懂,对儿童雾化吸入的一些方法及观念众说纷纭。在这个易患呼吸道疾病的季节,笔者采访清远市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林冬云,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儿童常用的雾化吸入治疗及其注意事项。

Q1:什么是雾化?

林冬云:雾化吸入就是通过呼吸的方式“吃药”,药物经过雾化吸入装置转化为可吸入的细微颗粒,通过雾化者的口腔、鼻腔吸入,药物颗粒沉淀在呼吸道和肺部,发挥药效的治疗方式。

说简单点,它就是一个给药的方式,具有无损伤、不痛苦、疗效好等优点。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雾化吸入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Q2:雾化吸入的原理是什么?

林冬云:雾化吸入是利用雾化机压缩空气或者每分钟6至8升纯氧驱动气体,产生负压,将雾化药水变成大小不等喷射气流颗粒,而这些颗粒通过其在内部挡板上的冲击而变成为1至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通过口腔或鼻腔,进入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肺泡,沉积在各处,直接发挥药效。

由于雾化吸入可直接作用于发生病变的呼吸道和肺部,对比口服或静脉输液,它起效更快、效果更好。虽然总体用药剂量小,但局部药物浓度高。

Q3:影响雾化吸入疗效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选择家用雾化机?

林冬云:疗效影响有两大因素,一是产生可吸入颗粒直径大小是否在1至5微米之间,二是能否有效沉积在肺内发挥作用。决定以上两个因素的有雾化机性能、氧气驱动流量、雾化器、雾化药液特性等的影响。

现在市面上的雾化机品种繁多,而且价格上也千差万别,选择的依据就是说明书上标有颗粒大小及百分比数据。沉积于气道或肺部的有效的雾化颗粒直径在0.5至10微米,其中以3至5微米为最佳。

因此,家长可以参照机器上此项功效来选择。一些雾化机的出雾量是可调节的,也可以根据患儿的年龄、耐受度,将雾化量由小到大进行调节,直到达到患儿的耐受量。

Q4:雾化液量是不是越多越好?

林冬云:根据雾化器设计药液一般4至8毫升,雾化时间在15分钟内,时间越久往往依从性越差。

Q5:药液应该直接雾化还是要加生理盐水?

林冬云:如果药液有4毫升以上,可以不用加生理盐水。如果不足4毫升,则应该加生理盐水到4毫升。

Q6:哭闹时能否雾化?

林冬云:平静呼吸加间歇性深吸气是雾化时的最佳状态。哭闹状态下,患儿不能形成有效呼吸,气流会在口腔、气管等大气道形成涡流,雾化颗粒大部分会沉积在大气道,小气道沉积量减少,所以不建议哭闹时做雾化。

如果雾化时孩子哭闹剧烈,要尽量安抚。实在是无法安抚的,即便是哭闹状态,药物仍有部分吸收。当然父母的安抚手段也很重要,保持耐心,可以一边看动画片一边做雾化。

睡眠状态下也可雾化,但此时雾化需要让孩子张开嘴巴,以便减少雾化颗粒被鼻部阻留。

Q7:雾化前、中、后有什么要注意的事项?

林冬云:雾化前不应进食过饱,吸入前半小时不要吃东西,以防雾化刺激发生呕吐,引发窒息。还要注意清除口腔分泌物、食物残渣等,以免妨碍雾滴深入。面部不要涂油性面霜,以免增加药物吸收入血,增加不必要的副作用。部分新开启的塑料雾化器可能有异味,雾化前可以先在通风处散除异味,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雾化时,不要随意调节压力流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注意观察孩子的一般状况及出雾情况,防止窒息,勿将气雾喷入眼睛。

雾化后可轻拍孩子背部,手呈空心掌状态,从下向上、由外向内,促进痰液排出。

气管炎、肺炎等下气道疾病,雾化后即可漱口或喝水,减少咽部不适及药物在口腔中的残留。喉炎、急性会厌炎、喉梗阻等上气道疾病,雾化后尽量半小时后再漱口和进食,以免影响药物吸收。

Q8:应该是雾化后排痰还是排痰后雾化?

林冬云: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排痰时机,临床往往是雾化后气道产生很多痰液需要吸痰,但如果宝宝气道里已有很多痰液的堵塞,建议先吸痰或排痰再雾化,从而使得药物产生的气溶胶颗粒能进入下气道而发挥作用。

Q9:所有的呼吸道疾病都适合用雾化治疗吗?

林冬云:并不是所有的呼吸道疾病都适合雾化治疗。喘息相关性呼吸道疾病,如毛细支气管炎、哮喘性肺炎、哮喘性支气管、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咳嗽相关性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变应性咳嗽等;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急性会厌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气管插管及支气管镜术前后,这些疾病可以通过雾化进行治疗。

【撰文】陈之瑜 刘秋宜

【通讯员】彭可明

【作者】 刘秋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