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继瑞幸、趣小面之后,陆定耀的预制菜门店能买定离手吗?

继瑞幸、趣小面之后,陆定耀的预制菜门店能买定离手吗?

在今年春节前,预制菜相关股票曾因疫情以及春节(年夜饭)的双重催化下,在二级市场大涨一波。

也就是在这样的春节前后,陆定耀,这位瑞幸前董事长,开始了他的新“野蛮动作”。继咖啡(瑞幸)、面食(趣小面)之后,他又把手伸向“预制菜”行业。

2022年1月,陆定耀主打预制菜零售的新品牌舌尖工坊上线,如今已改名为“舌尖英雄”。公司原本的规划要在5个月内落地3000家门店,仅用了1个月,打破了瑞幸3000家20个月的记录,线下扩张的“迅猛之势”更盛以往。

继瑞幸、趣小面之后,陆定耀的预制菜门店能买定离手吗?

舌尖英雄的年夜饭预制菜微博宣传

(来源:舌尖英雄官微)

前有瑞幸、神州上市又退市,后有“趣小面”的不断失利,陆正耀的“商业哲学”,能在“预制菜”上发挥奇效吗?

继瑞幸、趣小面之后,陆定耀的预制菜门店能买定离手吗?

陆正耀的意图

唯“快”不破

据相关消息称,预制菜项目“舌尖英雄”已获得累计16亿元的融资。之所以备受资本的瞩目,这还是得益于背后有一个“勇猛战队”——陆正耀背后的神州系、瑞幸系团队。

之所说猛,是因为他们是妥妥的行动派,对于这样的团队,也有很多文章去分析他们的模式和套路,但其实都能总结成一句话:“唯快不破”,这也是很多团队没有的基因。

对他们而言,“快”比任何事情都重要。陆正耀团队通常能够迅速感知热门行业的市场风口,通过“补贴式”快速扩张,并且迅速霸占头部位置,再迅速IPO圈钱。

例如瑞幸,当时正赶上“咖啡”风口之初。在它的扩张期,免费咖啡券遍地送,瑞幸用户更是知道其打折力度多大,第一杯低至免费,此外还有无数5折甚至1折的优惠。不到两年便开出近5000家门店,然后趁热打铁上市。如今,瑞幸的门店数已超越星巴克,出售的一些爆品得到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的喜欢。

舌尖英雄也是相似的思路。虽然预制菜概念在资本市场热度高,但实际上的预制菜To c端的市场才刚打开,暂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巨头。

相对于瑞幸的直营手段、补贴用户,舌尖英雄通过加盟商加速扩张,同时,它又通过“补贴加盟店”提供激励机制。据相关采访称,加盟商在线下发展一个新客户,且购买超过15元,总部就会为其提供7-15元之间不同的补贴。城市级别不同、补贴不同,比如一线城市的补贴是15元,如果加盟商在两个月之内找到2000个新客户,就可以拿到3万元补贴。

当然,这样一个求“快”的团队做预制菜有一个明显的基因缺陷。

虽然陆正耀团队之前做过咖啡和趣小面,但不同于咖啡实体店经营,整体预制菜零售链条长、环节复杂,绝非轻量化生意。并且相比咖啡,预制菜本身存在“保鲜”的难点。加盟店铺设速度虽快,但更需要保证单店做好冷链、保鲜体系。再者,从上游上看,由于舌尖英雄采取轻资产运营模式,原材料均来自外部采购,冷链运输也依赖外包。想完成预制菜品需要深加工,原材料在流动过程中经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配送多个环节,务必做到精细化运营。

不仅如此,涉及的原材料也很多。目前,舌尖英雄的菜品大概有一百多个,并且按照类型分为冷冻、冷藏和常温多种种类,这都说明原料必定是来自很多不同工厂,背后的供应链一定庞大且复杂,这又增加了完成从产地—平台—加盟商—C端的闭环的难度。

当然,若等一切准备妥当,也就一切尘埃落定了,这自然不是陆定耀的风格,不然,也不会诞生瑞幸这样的品牌。

继瑞幸、趣小面之后,陆定耀的预制菜门店能买定离手吗?

预制菜门店

解决行业的渠道痛点

目前,从预制菜主要玩家来看,分为两类。

一类负责提供预制菜菜品,包括“预制菜”供应为主营业务的味知香,以及预制菜是其主业延伸的西贝、广州酒家、同庆楼等传统餐饮企业或巴比食品、龙大美食、井安食品等食品企业。

还有一类负责售卖这些预制菜菜品,即渠道,包括盒马鲜生、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新零售平台或生鲜电商。

虽然看似“预制菜”有很多可选渠道,实际上预制菜迟迟未铺开,正是因为渠道上的一些限制。比如,在这一领域介入最深的盒马依托盒马工坊提供了大量SKU,这对控制损耗的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不仅如此,像盒马这类重资产的线下门店,扩张效率很弱,想要实现快速铺排的难度很大。

而密集度最大的便利店虽然可以实现即买即走,但由于这一业态对便当等鲜食产品的巨大投入和看重,使得预制菜在其中的地位略显尴尬。

再者,还有线上买菜平台,而像每日优鲜、叮咚买菜这些生鲜电商本身还处于高额亏损阶段,资源也并不能很好地投入给预制菜。

正因为此,陆定耀才选择从“预制菜门店”的细分赛道切入,并且整合上下游,不仅做预制菜,还做预制菜的终端。这不仅仅是因为门店对品牌曝光、渠道便利的好处,更是为解决行业渠道上的痛点。

目前,像舌尖英雄这样提供100+SKU的预制菜门店,与之可拼的可能就只剩下“无人便利柜”的这种模式。相比之下,无人便利柜能够提供极致精简的冷藏品预制菜SKU、并坐落于小区门口或内部的无人便利柜在楼下,满足不同用户在24小时不同场景的消费需求,并且它比门店的扩张速度更快和成本更低,也有其一定优势在,未来就看谁的拔刀速度快。

继瑞幸、趣小面之后,陆定耀的预制菜门店能买定离手吗?

从To B到To C

还是回归到消费者需求上

对预制菜行业有初步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目前To b端才是占预制菜的大头。预制菜兴起的背后,正是B端餐饮行业必须提高效率的极致需求。

据餐饮大数据研究与测评机构NCBD(餐宝典)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大多来自B端市场。舌尖英雄主打的C端市场,占预制菜市场总规模的比重不到30%,约900亿元。

目前整体趋势也正从B端转向C端,而舌尖英雄做的正是预制菜To C端的消费者市场。

然而,目前还是有很多业内人士对于To C端的预制菜市场天花板存有疑虑,他们悲观地认为预制菜是种伪需求,这其实与目前预制菜行业的除渠道以外的另一个行业痛点有关系——定位与场景。

预制菜这样的半成品定位一定很尴尬,因为图方便的人会倾向直接选择外卖(效率导向),但图品质的人(品质导向)或看性价比的人(价格导向)又会选择亲自选材、下厨的整个步骤。正因为预制菜不上不下的定位,它需要同时满足用户多项购买因素,才能将市场进一步打开。——它不光要好吃,还需要方便(较全的SKU),有品质保证(品牌兜底、供应链实力),更重要的是要消除价格上的障碍,即价格更加合理。

从这点看,舌尖英雄除了“快”,这几点做得都还不够。

比如目前舌尖英雄有一百多个SKU,尽管菜品数量仍然有限,无法满足单个城市家庭每日饮食需求,而供应链和品控更是做“加盟”的舌尖英雄一大挑战。

从价格上看,虽然比起盒马多数超过30元的单价,舌尖英雄普遍要低8-10元,但是对一些价格更敏感的用户,会感觉价格还是偏贵。比如舌尖英雄APP上的蒜香排骨(200g)为25.4元一份,但500g的原料在上海的市场价为25元左右,足足贵了一倍。

舌尖英雄要走的路还很长,但它也不过才刚刚出发。

尾声

前有瑞幸,凭借以一己之力成功地培育了市场,提升了消费者对咖啡的认知度和购买力,天花板被大大地提升起来。虽然后面因为财务造假而退市,但从近期瑞幸的表现看出,先走量(快速扩张+性价比),再走质(提价、创爆品)的思路或许是行得通的。并且,未来可以拿咖啡作为抓手,做爆款产品的交叉销售,如轻食、午餐、果汁等,就像一个货架可以不断去延伸。

后有“舌尖英雄”,未来也希望通过快速扩张、补贴加盟商的形式,成功地培育市场,扩大整个行业盘子,以及促进竞争活力。从这点看,对于行业还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目前,我们也可以看到舌尖英雄不仅售卖预制菜,还有火锅食材等其他品类。在未来,以预制菜作为切入口,创造爆品,并且继续延伸自有品类,不断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建造一个“吃”的王国。未来,舌尖英雄也可以对标“火锅超市”、“生鲜电商”、“小型菜场”等。预制菜是开始,但不是结束。

当然,预制菜与咖啡行业虽然同属餐饮,但是还是很多区别,除了前面提到的,还有其他,例如预制菜并没有咖啡的社交属性,因其“鲜”属性比起咖啡更难“标准化”,另外,瑞幸或许还有“中国人的咖啡”这样的故事可讲,但是预制菜门店又可以有什么样动听的故事呢?

所以,对于舌尖英雄以及背后的陆正耀而言,这次不知是否又会为后来者做嫁妆?不过对于他们而言,没有高风险,又哪来高收益呢?我们拭目以待吧。

*各位财友,之后有兴趣去舌尖英雄买预制菜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