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趣小面到预制菜,陆正耀能否再造一个瑞幸?

来源:财经天下周刊

“最后一次创业”的陆正耀又遇到了麻烦。他所创办的连锁面馆趣小面,近日低调关闭了位于凤凰汇购物中心的北京首店。该门店信息,也已在美团、高德等公开渠道下架。

趣小面诞生时,一度充满光环。从瑞幸咖啡出局后,陆正耀集结原神州系和瑞幸咖啡的人马开始孵化这一项目。同时,创投圈的“吃面”投资热潮兴起,业界曾纷纷猜测,踩中了风口的“趣小面”,是否会延续陆正耀的惯用打法,快速实现规模扩张,做成餐饮界的“下一个瑞幸”。

但趣小面却在短短半年时间内,经历了融资困难和改名,拓展门店的步伐也相对缓慢。

当趣小面的北京首店被曝关店时,陆正耀已经踏上了新的“预制菜”赛道,开始推进“舌尖工坊”项目。

预制菜概念正火热,陆正耀每一次都能准确地踩中风口。但是,他能不能还在餐饮行业内,继续复制瑞幸的“成功模式”?

-01-

“遇冷”的趣小面

下午四点,北京凤凰汇购物中心地下一层的美食区一片冷清。在其中一处不起眼的一个角落,资本大佬、瑞幸咖啡创始人陆正耀创办的美食项目“趣小面”的第一家店,就坐落在这里。

如今,这家店的招牌已经换成了“趣巴渝”,但店内已不见任何人影。前台的叫号器和收银台屏幕,都是一片漆黑;后厨灯光也已经熄灭,餐具都打包叠放在一旁。

凤凰汇购物中心的工作人员称:“去年12月底,趣小面就搬走了,元旦后就一直没有营业了。”

从趣小面到预制菜,陆正耀能否再造一个瑞幸?

(图:《财经天下》周刊摄)

据了解,在去年8月8日,趣小面北京首店正式开张,对售卖的部分餐品还给出了“66折”优惠。同一天,位于重庆市江北区金融街16号的趣小面也开门营业。从瑞幸咖啡黯然出局后,陆正耀再次出山创业,“趣小面”迅速吸引了大量关注,对它“是否能成为下一个瑞幸”的讨论声,也在网络上此起彼伏。

但不到半年时间,趣小面的北京首店已走向了关店的结局。

疫情带来的客流量减少,或许也是影响趣小面生意的一大因素。

趣小面隔壁的一家面食餐饮店的店员说,随着商场人流的减少,今年凤凰汇地下一层的餐饮商家生意,都比往年要冷清,“我家晚上的营业额才能卖到1000元,趣小面的生意估计也好不了”。

另一家麻辣烫门店的店员则认为,现在做粉面生意的太多,竞争过于激烈。“好几家都是卖面食的,互相争抢客人。”

《财经天下》周刊注意到,仅仅在凤凰汇购物中心地下一层,就开设了五家粉面馆。但至今为止,关闭的只有趣小面一家。

趣小面在诞生之初,一度备受外界关注。2021年5月,就有媒体报道,陆正耀召集原来麾下神州系及瑞幸咖啡的人马,启动了新创业项目,主打面食创业。报道中称,据知情人士透露,陆正耀做面馆的策略是“在全国开500家门店”,“做成一个美食城,最终形成一个线上化的App”。

趣小面正式运营后,按照最初的计划,其首批门店将陆续进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十四个城市,首批拓展目标为106家。第二批拓城计划将于2021年8月18日开启,进入包括福州、合肥、长沙、南昌等8个城市。

一时之间,外界纷纷屏息相待,趣小面是否会复制瑞幸咖啡当年的扩张态势。

和瑞幸咖啡一样,趣小面门店普遍面积较小,装修走的是日式简约风,用户也是需要通过小程序才能点单。但它的风格和瑞幸也有了很大不同:趣小面的选址,像北京凤凰汇的首店,就定位在地下一层的美食广场,面对中低端客户群体;和档口其他门店相比,在餐品定价上它也没有开打“价格战”。

不少消费者认为,趣小面的餐品“毫无特色,而且价格偏贵”。在北京的趣小面店铺中,人均消费额都在30元以上,就其白领工作餐的定位而言,定价还是较贵的,较同类型面馆“醉面”20元左右的人均消费要高。

但趣小面后续的融资速度和门店拓张情况,和瑞幸咖啡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在2021年,资本爱上“吃面”。在粉面餐饮赛道上,掀起了一波投资热潮。但趣小面的融资消息,却迟迟没有传出。

在2021年9月初,公司的第二批城市拓展计划突然暂停。

9月,一则“趣小面缺钱”的消息曝出。有媒体报道称,“趣小面”正在寻求1亿元的融资,本轮融资趣小面估值10亿元。在10月20日,据天眼查显示,趣小面关联公司舌尖科技有限公司发生了工商变更,企业注册资本从1000万元人民币增加到19870万元人民币,似乎获得了投资人的支持。

2021年11月,正式运营不到三个月后,趣小面就改名为“趣巴渝”,在原有的小面产品基础上加入了火锅煲等菜品。在餐饮赛道上,品牌更名的事件并不多见。但对趣小面的更名,不少业内人士倒是持肯定态度。毕竟,在他们看来,这比原来的“趣小面”定位要更好一些。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面食本身是中国传统的一个品类,并不是舶来品,也无法形成高端化的品牌形象,入局门槛也低;小面这个品类更是难以做出差异化。不像拉面,其中已有了西贝等头部企业,也有食材和地域民族特色做加持。再加上小面的性价比不高,都是造成它门店遇冷的原因。”

顶层设计专家孙巍表示:“趣小面改名,意味着它要重新进行品牌定位,主打川渝特色风味,将口味和特色直接体现到在品牌上了,更加聚焦和吸引消费者。新增火锅煲等品类,也能够提升客单价和毛利率。这意味着它的顶层设计比原来更靠谱。”

但“趣巴渝”的发展也并不顺利。目前,据“趣巴渝”小程序显示,其在全国的门店数量为33家,离“500家”的目标相距甚远。

陆正耀曾对面食项目抱以极大期待。他曾对外透露,舌尖科技是自己“退休前的最后一战”,希望将其当成一个长期的事业,不准备太过资本化;并且一改往日风格,要求“每一家店要有盈利才可以继续开店”。

但陆正耀并没有在面食项目上投入太多的“专一”态度。试水半年多后,陆正耀又将目光投向了新的预制菜赛道。

从趣小面到预制菜,陆正耀能否再造一个瑞幸?

-02-

陆正耀盯上预制菜新风口?

不久前,据媒体报道,舌尖科技集团正在孵化预制菜新项目“舌尖工坊”。

据官方介绍,舌尖工坊通过原产地采购第一手新鲜原材料,加工成半成品,通过冷链运输至零售终端,消费者只要简单烹制就可以享受美食;并且预制食材和超市直接购买的原材料价格接近,速烹菜的价格只有一般餐厅售价的50%-60%。

1月10日,“舌尖工坊”首家门店在北京开业,售卖的主要产品包括预制食材和速烹菜,主打的口号是“人人轻松当大厨”,并推出了“新店开业,全场7折”的优惠活动。

根据舌尖工坊App显示,舌尖工坊的SKU有一百多个,产品售价比普通预制菜更便宜,价格在10元到46元不等,多数商品价格在30元以下。客户下单满49元,门店还提供免费配送服务。

从趣小面到预制菜,陆正耀能否再造一个瑞幸?

(图源:舌尖工坊App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舌尖工坊已经开放了加盟模式。据舌尖工坊App显示,加盟商门槛投资额在3万-11万元。因为门槛不高,有舌尖工坊的内部员工透露,前来咨询的人特别多。1月9日,舌尖工厂还在厦门举办了招商加盟会。

有媒体报道称,根据招募加盟计划,舌尖工坊在2022年的初期目标是发展到3000家门店。有多位业界人士认为,陆正耀是想用这种方式来提高现金流。

和君咨询合伙人文志宏认为,陆正耀切入预制菜赛道,很可能是在小面上碰了壁。“预制菜其实是把菜品标准化、工业化了。它的模式是通过后端中央厨房的工业化生产,再通过供应链物流配送到前端,售卖方式已经零售化了,因此预制菜也更容易实现快速规模扩张。可能是陆正耀在做了小面后,意识到传统餐饮不容易标准化的问题,所以又开始进一步考虑做预制菜。”

但无论如何,陆正耀瞄准的预制菜,已经站上风口。

天眼查显示,2015年从事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为4000家;但到2020年,新注册的企业数量就达到了1.25万家。盒马鲜生数据显示,“95后”年轻人购买半成品菜的比例达到了“65后”的两倍。国海证券则认为,在未来6-7年中,国内预制菜的B端和C端市场规模合计可达到5万-6万亿元。

爱上“餐桌”的资本也看好这一风口。去年以来,包括眉州东坡、三餐有料、珍味小梅元、王家渡食品等品牌的预制菜项目均传出融资消息。

在去年4月,专注于半成品菜研发、生产和销售的苏州味知香上市,成为“预制菜第一股”。上市一个月内,味知香股价上涨近4倍,市盈率突破百倍。

但预制菜市场仍然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消费者还没有形成消费习惯,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市场教育。

有预制菜商家曾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现在国内的食品加工技术大大提高,拥有生产无菌环境,冷冻产品的口味复原度和营养复原度几乎可以和现制餐饮达到一致,可以做到在不添加额外食品添加剂的基础上保质期6个月;但是,仍有不少消费者认为,预制菜就“不够健康、营养”,将其定位于低端消费层级。

同时,和面食一样,预制菜市场中已经聚集了大量玩家。除了创业公司外,不少大中型餐饮企业对预制菜领域也是虎视眈眈,如巴比食品、味知香、千味央厨等。而它们都已在餐饮行业内打拼多年,或具备供应链优势,或对地方菜系有着深刻的理解。

陆正耀的“舌尖工坊”想追逐上这个风口,或许还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试错阶段。

-03-

复制不了“瑞幸模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