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宋女词人朱淑真,因“不守妇道”被没收“人约黄昏后”版权?

近期,大热的《我们的婚姻》、《婚姻的两种猜想》、《相逢时节》等多部的婚恋电视剧,从不一样的角度切入现代人的婚恋状态。

引发讨论最多的大概就是:婚姻能带给一个女人什么?

这个话题的答案显然没有统一标准,但在朱淑真看来,无爱的婚姻,我绝不将就。

朱淑真,南宋时期的一位奇女子,传说她是理学大家朱熹的侄女。

才华不输李清照,且长相出众,眉似柳梢,双瞳剪水,肤若凝脂、腰枝扶风,可以说是正宗的白富美.....

名气虽不如李清照高,但她的才气远胜于李清照,与李清照并列为宋代的“词坛双壁”。

和李清照一样,朱淑真也是出生在官宦人家,家庭环境优渥,受过良好教育。

南宋女词人朱淑真,因“不守妇道”被没收“人约黄昏后”版权?

两人的生活情趣也格外相似,甚至她们对于婚姻都有着一样的追求。

但朱淑真的命运与李清照截然不同,凄苦、孤独、抑郁而终。

两人的命运之所以截然不同,有人说是因为:李清照嫁得一个好丈夫,朱淑真却嫁了一个没有共同话题的俗人,所以一生抑郁,诗词中总是带着浓重的哀伤,所以她的诗词集叫做《断肠集》。

反观李清照与其词风差异颇大。

在细腻之中,李词清爽新奇,朱词柔美娇媚;于哀婉之间,李词内敛深切,朱词坦率激越。

但这位南宋史上才华颇高奇女子,留给世人的却只有寥寥几句:钱塘人,生卒不详,出生普通官员家庭,好诗词,20岁按父母媒妁之言嫁给了一个庸俗的官员。

由此,朱淑真大半辈子都是在孤独的独白中度过的,其所著字里行间充满了被泪水冲刷过的簪环声,每一行都写满了孤独。

实际上,朱淑真也曾是一个用生命和时代做对抗的女人。

才华横溢的朱淑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本该过着辉煌的人生,无奈生不逢时,命运早已安排。

那个喜欢自己,理解自己的情郎,终究无法与自己厮守。父母还是订了一个他们认为适合她的婚姻。

她反对过,抗争过,但无济于事,最后还是嫁给了自己不喜欢的男人。

婚后的朱淑真也抱着“先结婚后恋爱”的想法,努力去爱自己的丈夫,努力的经营婚姻,希望两人能互相了解,志趣相投,但事与愿违。

不久,她便因失望写下了《愁怀》: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依。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的抱怨。

慢慢地和丈夫就更加疏远的朱淑真,满腔的情愫无人诉说,只能寄托诗词中。

她的作品几乎都是关于春天的,春天是明亮的,温暖的,充满活力和希望的。但在朱淑真的眼里春天确实短暂,容易凋零的。

《蝶恋花·送春》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春前飘柳絮,随风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意。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她对婚姻的不满,也写进了作品中。

《舟行即事》

帆高风顺疾如飞,天阔波平远又低。山色水光随地改,共谁裁剪入新诗?

与自己的丈夫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却无法对话,这是何其的悲哀?

南宋女词人朱淑真,因“不守妇道”被没收“人约黄昏后”版权?

纵使她无法选择自己的婚姻,但她并没有放弃对爱情的追求。她在伦理道德的压力下,她义无反顾,敢于倡导一种女性主动的恋爱哲学。

她的文字深刻地表达了,她与命运抗争、挑战的人生经历。

《清平乐 夏日游湖》中,勇敢描述与情人的欢会,冲破礼教的束缚,追求爱情,在古代妇女中是绝无仅有的。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宋代礼仪极其严格,贞节观念浓厚,不允许女性自由恋爱,更不允许在文章中表达。

且当时文坛以男性为主导,女性写作得不到鼓励,更谈不上支持。

朱淑真的作品还毫无顾忌地描绘,大胆地书写爱情欲望,大度地表达自己对爱情的追求,在世人眼里就是“不守妇道”的典型,是当时社会环境所不能容忍的。

也使得朱淑真的大部分作品都未能保留下来,因为她的父母认为她与丈夫分居丢了家里的脸面,于是一把火烧掉了她的作品。

也正是这种来自社会的偏见,导致许多女性文人的作品一直不被作为主流看待。男性对于文学的垄断,到唐宋更是达到了巅峰。

对于那首“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归属之争,有人说是欧阳修的作品,有人说是她的作品,双方各执一词,至今没有定论。

无非就是在男女关系极度不平等的古代社会,没有人愿意去了解中国古代女性丰富的精神世界,“女子无才便是德”被奉为道德标准所致,所以并不认可是朱淑真的作品。

可不得不说的是,当大多数女性只能被禁锢在家庭和闺房里,忍受着婚姻的不幸和人生的失意时,朱淑真像一道闪电,在漫漫长夜中闪耀着,释放出耀眼的光彩。

南宋女词人朱淑真,因“不守妇道”被没收“人约黄昏后”版权?

她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描写生活,也对当时的封建势力进行了强烈的反抗,体现了她女性意识的觉醒。

一部《断肠集》融入了她的血与泪,也是她一生唱出的向往爱情、婚姻自由与自主的女性悲歌。

朱淑真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大胆的话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自由、以死抗争的女性形象,她的觉醒是对当时男权社会的不满。

朱淑真的一生虽寂寥,但很通透,她的魅、痴、悲、绝,都深深印刻在隽永精致的诗词中。也告诉后人,其实人生苦短,与其一味委屈自己,取悦世界,不如学会取悦自己,独立生活。这样才能活出自己,才能享受时间的馈赠,才能拥有更好的生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