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巴南区的一座山上,当地人称作屏山。

工作室门口的院坝
沿一条崎岖的山路往上走,途中可见斑驳的石板路,苔痕密布的土墙,挺拔的马尾松和粗壮的翠竹,给人感觉就像走进了大山深处。一直走到山岭上,到处是浓密的灌木丛,各种高大的树木层层叠叠,一些农家菜地和果树也隐约其间。这时候,就可以看见丛林之中有一处灰墙碧瓦的农院,旁边是枇杷树、菜园子和几排竹篱。
这处院落正是工笔虎画家常克的工作室,从外面看绿树环抱,带着山林中独有的幽静与野趣。
从工作室望出去,可以看见一道山谷顺着山势蜿蜒,隐入远处的浓荫之中。那道山谷,在常克眼里就是放虎谷。
通往工作室的上山小道
虎在山林,笔在山林,这是常克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实际上表明了他为什么要把工作室建在山上的原因,意思是登山寻听虎啸,林下刻画猛虎,找的就是那种感觉,就是要在山间草灌中感悟虎的气息。
常克上山作画,置身于茂密的林间寻找画虎的独特感受,已经十多年了。在他的画笔下,百兽之王或长啸于深谷,或回眸于山巅,或静卧于流泉,无论哪种构图,常克希望表现出的,是一种壮怀激烈的浑厚意境,一种慷慨超尘的雄远气概。
在生宣纸上画工笔动物,除了有独到的技法,还需要守得住宁静,潜心于内心的追寻,在山林的肃穆中发现它的灵动与豪迈。
因而在山里面画虎,似乎就带了几分禅意,对常克而言,这一点也许是别出所不及的。
环球人文地理杂志2019.08封面.
听常克聊天说过,每一次远望山林和密密麻麻的草丛,他总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虎,想像老虎在树叶间闪动的斑纹,还有脖颈下犹如云朵般优美的白绒。他甚至会觉得不久以前,或者很多年以前,曾经有一只威猛的虎,就在那片灌木丛中从容地走过,然后神秘远去。
连画虎都要选择在山上,在靠近密林的地方,也是独具匠心了。
环球人文地理杂志报道节选
到过画室的朋友和相关人士,都对常克的林下画虎啧啧称奇,认为工作室在山上,能够产生一种对应的创作氛围,很神奇,也很野性。
2019年8月,《环球人文地理》杂志社派出记者江月寒,上山到工作室采访常克,后来刊载长文作了介绍,其中有这样一段:“他有一间长在山上的工作室。四周皆是茂密的森林,山道崎岖,草木葳蕤,恍惚间,会怀疑是否有老虎从草丛中一跃而出。就在这一片隐隐若闻虎啸的山林之地,常克肆意描绘出关于人生与猛虎的梦想。”
工作室外面就是连绵的群山,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风吹草动的时候,窗外飒飒有声,那种感觉确实很特别。常克笑言,本来就沉浸在画虎的氛围中,有些时候确实会下意识的联想,窗外那片丛林中,好像真的有一只老虎仍然匍伏起的,随时都可能发出低沉的长啸。
在这样一个具有自然气息的山林环境中进行艺术创作,得到的不仅仅是宁静,更有各种各样的思考。在常克看来,画虎的高境界是超越造型,去发现虎性之中独有的宏大气象,那种优雅与强韧,从容与果决,威风凛凛与雍容华贵。
相关人士在工作室观看作品
常克说,看猛虎缓慢沉厚的步态,你能读出它神圣不可侵犯的王者气象;观猛虎回眸一望的冷峻目光,你能联想到它翻越千山万水的威凛和博大胸怀;听猛虎舍我其谁的仰天长啸,你内心会生出极大的震撼与自省。
对常克而言,画虎的过程,其实就是一场灵魂的修炼。虎在山林,笔在山林,说到底就是讲思想的维度中,你有多大的容量,你就可以获得多大的气度。
常克在工作室为喜爱虎的小学生讲解老虎
万籁俱寂之时,夜幕下的群山,显得神秘而深邃。很多时候,常克在深夜下山,经过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两侧除了高低错落的农屋,就是黑黢黢的树影和灌丛。曾经有朋友陪着常克走过几回,都说,周围黑灯瞎火的,好像在深山老林里头转圈圈,真还有点发怵,倒不是怕遇到坏人,是担心草丛里面当真跳出来一只老虎。
常克听了笑道,在山上,要的就是这种感觉撒。
遇到老虎当然是不可能的,但刚从工作室出来,周围又那么影影绰绰,浮想联翩也就难免,虽然夸张,倒也是一段妙趣横生。
图为紧靠工作室的山林
为了方便晚上走山路,常克专门买了一支大功率超亮强光电筒。打开电筒,一束强光就像车灯一样又远又足,面前一片明亮。不论刮风下雨,有了强光电筒,天色再黑再晚都不在话下。
无数个山上山下的往复,常克经过的不仅是山林,更有内心对英雄气概的膜拜。
工作室窗外的傍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猛虎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代表英雄的形象,民间习俗更是把猛虎的镇邪驱恶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猛虎潜深山,长啸自生风。”年少偏喜欢虎的毛色斑斓美丽,中年仰慕虎的无敌雄风,常克敬虎画虎,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升华对猛虎的感悟,在虎文化的解读中提升境界。
常克幼时便喜欢涂鸦,模仿连环画学习画人画山画水,十五六岁时迷上画虎,后来主要精力都用来画虎,在当地小有名气。18岁那年他参军入伍,成为梦想中的解放军战士。熟悉常克的朋友都知道,他在少年的时候有三个梦想,想当解放军、当作家、当画家,其中当年最渴望的就是成为一名穿绿军装的解放军战士。梦想成真入伍以后,在遥远的新疆戈壁滩的军营里,他有空就为战友们画虎,在营区传为佳话。
说起来,常克在入伍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报名参军的时候,他特意的把自己的各种画作、主要是画的老虎,总共20来张,带给接兵部队首长看,当时就得到好评引起了注意。那个年代,部队很重视对有特长战士的培养,只要体检和政审合格,应征入伍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也许常克自己都没有想到,几十年以后,他会成为工笔虎画家,成为媒体报道的“西南虎王”。
自谓“放虎谷主人”,常克的这个斋馆号也是有来由的,它让人联想到郑板桥的一句话,叫“各适其天,各全其性”,常克就经常和朋友感叹这句话所蕴含的哲思和胸襟。从某种意义上讲,“放虎谷主人”的意象就是在传递一种情怀,意为老虎是自己膜拜的神物,唯愿放虎归山,做真正的林中王者。
常克还存有一方压角闲章,上刻“老虎来了”四字,通俗易懂,也颇让人玩味。(图/文 森林)